小議縣域農資的連鎖經營體系建設
時間:2022-05-09 04:57:00
導語:小議縣域農資的連鎖經營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分析縣域經濟農資連鎖經營基本思路的基礎上,提出其經營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以為當地農資連鎖經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縣域農資連鎖經營;思路;目標任務;措施
在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工程中,農資連鎖經營在加快農資流通、減少經營環節、降低物資價格、方便農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快縣域農資連鎖經營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也是城鄉統籌新時期實現農資配送、信息傳遞、網絡訂購、技術推廣一體化的基本方向。
1.縣域農資連鎖經營的基本思路
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的根本宗旨是以快捷的手續和低廉的價格將質優價廉的農業生產資料及時準確地供應到農民手中,基本要素是時限、品種、數量、質量和與其配套的耕作栽培技術,發展目標是建立由農資配送中心、直銷店、自由連鎖店、加盟店4級梯形結構構成的農資經營服務網絡,完善農資直銷、連鎖營銷和統一配送機制,滿足農業生產對各類農資品種、數量、質量的需要。故應根據農業生產所具有的自然生產與社會生產的雙重性、山區與平原的地域性、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多樣性等特性,優化結構,合理布局,轉換機制,建立以連鎖經營、龍頭帶動、股份合作、專業協會、企業直銷和技術推廣為主要形式的主體模式。
在農資經營中,加強農資市場的開發和管理,形成以農資部門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為主體的主渠道經營體系,可對糧食安全、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購進渠道混亂、產品價格管理難度大、坑農害農不法行為時有發生等實際問題。一個農資經營單位的產品來源較多,同品種不同產地、同品種不同名稱的現象比較普遍。在經營過程中,個別商家為謀取利益,采取不正當手段,對一些緊俏品種競相抬價,又對充裕品種相互壓價出售,導致同一品種在不同單位的零售價格相差較大,給農資市場的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受利益驅動,每年都有一些經營業戶無視法律,置農民的利益而不顧,售假販假,坑害百姓,需要對農資購銷渠道進行理順,嚴格把關。
農業生產資料與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利益息息相關,開展縣域農資連鎖經營,按農業區域建立農資物流中心和連鎖店,形成規模化營銷網絡和便捷營銷機制,對于提高農資市場經營效率,加快農資流通,理清農資物流渠道,規范農資銷售服務,控制農資產品質量,方便農民群眾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縣域農資連鎖經營的核心工作要以網絡經營和直營與加盟等方式為手段,以方便農民群眾為目標,以農資打假扶優為保障,實施“試點先行、整體推進、全面鋪開”三步走戰略,逐步建立起與農業發展相適應,體制合理,功能完備的新型農資連鎖經營服務體系。
2.縣域農資連鎖經營的目標任務
2.1明確連鎖經營網點條件
連鎖店須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資格,負責人須是營業執照注冊人,并有3年以上農資經營服務經驗和素質,熟悉業務和當地情況,誠實守信;有符合國家安全生產經營的固定營業場所和倉儲設施,環境整潔,購銷兩便;在當地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市場占有率高,輻射力帶動和銷售能力強;擁有一定資金實力,債務少,并能在規定期限內及時結算,不拖欠;在以往經營中,出現技術責任事故少。加盟分店的經營人員須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店長須經過專業培訓,懂得各類農資和農學技術,會搞經濟核算,并持有上崗證;店員須熟悉農資產品的使用和儲藏知識,會做銷售臺帳和經營檔案。連鎖店和加盟分店的設置要求在同一集鎮和行政村只設1家連鎖店或分店,并確保1家連鎖店有200hm2的作物種植面積,1家分店有50hm2的作物種植面積,同一線路上的連鎖店須設在不同鄉鎮區域,分店間隔2~3個自然屯[1]。
2.2建立農資連鎖經營網絡
按照“試點先行、整體推進、全面鋪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以縣農技推廣中心和縣供銷總社為龍頭,以各鄉鎮農技推廣站和供銷分社為骨干,制定優惠措施,采取“直營”、“加盟”等形式,有選擇地吸納村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個體私營業戶加盟連鎖網絡,按照農業區域布局,分片開展農資連鎖經營試點。第二步,以分布在各農業區域內的鄉鎮農技推廣站和供銷分店為主,搭建區域性農資連鎖經營主體框架,發展網絡成員,使農資連鎖經營網絡規模擴大到全縣各個鄉鎮和行政村,銷售服務面遍布全縣各鄉鎮、村屯和農戶,形成系統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經營網絡輻射各農業區域內的主要農產品基地。第三步,由鄉鎮向村社延伸,更加廣泛地吸納基層組織和社會成員,發展網絡成員,形成能夠觸及到各鄉鎮村屯的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在全縣范圍內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架構[2]。
2.3規范農資經營管理
在農資連鎖經營上,實行“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的五統一經營模式。統一標識是在各網絡成員的門面裝潢、營業場所設置上統一懸掛標準化招牌,并標注連鎖序列編號;統一配送是以縣農技推廣中心和縣供銷總社為配送中心,統一辦理連鎖經營的各種相關手續,并對送貨車輛統一標注“放心農資”字樣與化學危險品安全標識,采取定時與突擊配送相結合方式,在第一時間內把各類農資品種及時送到各連鎖網點[3];統一質量是指配送中心在貨源采購中,須嚴格進貨渠道,嚴把質量關,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入庫,確保商品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統一標準要求縣農技推廣中心須針對全縣各地各區域的各類大宗糧經作物在品種選擇、科學施肥、防治病蟲草鼠害、安全施藥等方面提供足夠的技術輔導資料,定期向廣大農資經營者和農戶傳授農資科技知識與法律法規,確保技術服務到戶;統一監管是在農資連鎖經營中,以縣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為主體,成立縣農資連鎖經營監督檢查小組,對加盟連鎖網絡成員及其各經營環節進行監管,嚴格把握各連鎖成員的經營動態。
2.4建立連鎖經營約束機制
在建章建制上,實行嚴格的分離式核算制、經營業務一體化管理、責任追究制和承諾服務制。各連鎖店、分店與縣配送中心分別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4-5]。在農資采購供應和價格等經營業務上,各連鎖店和分店由縣配送中心統一指揮和調度。在出現技術和責任事故時,凡由配送中心統一配送的物資,由配送中心承擔責任;連鎖店自行采購的物資,責任由其自負,并追究其是否屬擅自違規采購進貨的責任。農資連鎖經營網絡要在服務宗旨、服務內容、商品質量和經營作風等方面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并將承諾內容制成匾牌,懸掛在各連鎖店和分店的醒目位置,便于群眾監督。
3.縣域農資連鎖經營的主要措施
3.1建立支持體系
成立縣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主持下的農資連鎖經營工作小組,落實責任,確定目標,搞好規劃,并付諸實施。由縣農技推廣中心和縣供銷總社協作建立農資連鎖經營的貨源支持體系、信息管理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和綜合服務體系。加強與國內外農資生產單位和科研部門合作,組織充足優廉的貨源,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實現信息化管理,在貨源調配、價格、服務、質量、財務等方面實行動態服務,保證連鎖經營網絡運行的暢通。
3.2加強行風建設
建立行風建設目標責任制、行風責任監督制和對嚴重失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當事人的追究制,聘請義務監督員、設立舉報電話,接待來信來訪,廣泛聽取各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糾風治理,標本兼治,規范主體經營行為、服務行為和辦事行為,提高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約法三章,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改善經營管理面貌。
3.3建立社會誠信機制
在農資連鎖經營中,配送中心、各大小連鎖店、分店要與廣大農民接觸交流、和諧共處。實行誠信承諾,公示上墻,自覺踐諾,提高連鎖經營的透明度和信譽度[5]。利用媒體和現身形式,宣傳農資連鎖經營規則和法律法規,使群眾真正了解和支持農資連鎖經營,主動獻計獻策。依法打擊見利忘義、與民爭利和坑農害農不法行為,形成講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會性誠信氛圍和誠信環境。
3.4健全各項保障制度
建立農資連鎖經營成效評議制度,定期進行民主評議排序,獎優罰劣,末位淘汰。健全農資連鎖經營長效運行制度,把農資連鎖經營工作納入各級農業部門、農資監管部門和農技推廣部門工作日程,堅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落實政策,加大扶持,推動農資連鎖經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浩.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鏈的“超大模式”[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4(36):27-30.
[2]任鳴鳴.物流是農產品連鎖經營的關鍵環節[J].經濟論壇,2004(8):98-99.
[3]楊國軍,鐘立群.農村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5S):48.
[4]賈興洪.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及其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7(7Z):141-142.
[5]蘇同華.連鎖店經營管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7:329.
- 上一篇:行業協會邊界與模型構建透析
- 下一篇:反洗錢的外部性與激勵機制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