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下的區域經濟論文
時間:2022-09-22 10:59:59
導語:高職教育下的區域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職教育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第一,在影響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要素中,人力資源是最為活躍的。要想實現區域經濟大發展,必須擁有一支熟悉生產、能夠正確使用先進設備、運用最前沿的生產技術和工藝的優秀人才隊伍。而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高端技能的技術型人才,這正是區域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最強勁的支持和保證。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的人力資源來源,體現了高職教育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價值。第二,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合作,參與到企業的應用研發中,負責技術課題的具體攻關部分,為其解決技術上出現的難題,彌補企業技術開發方面的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區域產業進行技術革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力。第三,高職教育對于產業結構的具體調整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高職院校可以為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失業的相關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再培訓,通過這些優質高效的訓練提升其再就業能力,讓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這對于區域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具有重要的意義。
2.區域經濟對高職教育的影響。
高職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需要依靠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的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發展,對高職教育的發展速度以及辦學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一,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于高職教育的影響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這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有效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還會推動高職教育更快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第二,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分工更加明確、細化,要求其從業人員具有高超的技術水平、過硬的綜合能力、較好的素質條件等,這必將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從而促進高職教育專業設置逐步調整,迫使高職教育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高職教育對接區域經濟的現狀
1.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認識不足。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對于自身發展的定位不夠清晰,對于其與區域經濟的相關聯系認識不足,即沒有高職教育的發展應該服務于區域經濟的意識,沒有認清區域內各用人單位才是其應該提供最終服務的具體對象的事實。這種認識上的不足,造成高職教育無法真正發揮其通過人才培養來服務于社會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其通過自身的高新技術優勢來促進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作用。
2.人才培養計劃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但實際上,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依舊照搬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其理論基礎不如普通高校的學生,動手能力也比較薄弱,在就業過程中根本沒有任何優勢。這樣不僅不利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也使得社會發展所需的技術型人才缺失。區域經濟對高職教育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高職教育要順應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培養出符合其需求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改變其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定位,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適時調整和轉變,時刻保持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步。
3.專業設置未緊密聯系社會需求。
專業是高職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對接點。高職院校要想更好地服務社會,必須積極調整其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設置。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出現了諸多問題,如盲目設置專業、同類專業重復性高、針對性不足、專業優勢不明顯等,導致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與此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養的人才不具任何優勢,影響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另外,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社會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而高職院校卻沒有相應地更新和調整專業,專業設置上的滯后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4.對接機制不完善。
各級政府在促進高職教育和區域經濟有效對接方面并沒有出臺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規,宏觀調控力度不夠,具體的調控機制不完備,這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的深入、有效對接。同時,高職院校自身也存在自我調適機制跟不上自身發展的問題,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人才培養方式不當、辦學缺乏活力、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問題。
三、高職教育對接區域經濟的具體路徑選擇
1.高職院校辦學定位要準確。
第一,高職院校要準確認識并區分高職教育存在于何種類型的區域經濟之中,找準高職教育向前推進的側重點,并針對地區差異造成的經濟發展差異,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主動面向行業企業,有針對性地滿足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第二,高職院校須改變其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定位。高職教育是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必須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高職院校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特征,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設置結構,培養能夠處理生產、服務乃至管理等方面問題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第三,高職院校要打破封閉式的辦學模式,真正做到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高職院校應通過工學結合、校企聯姻、工學交替、訂單制作、打包配送、任務驅動、項目導入等方式,實現校企合作辦學,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合格的專門人才。
2.地方政府部門應提供有力支持。
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政策調控與資源配置。第一,地方政府應把高職教育納入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規劃中,通過宏觀調控,給予不同類型的高職教育不同的指導,有步驟、有深度、分階段地推進高職教育協調發展,指導高職院校制定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自我發展戰略,讓高職教育也實現自身的區域化發展。第二,地方政府應優化區域政策環境,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職責,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通過地方財政支持等政策措施,讓企業積極地、更深層次地參與到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政府統籌、學校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四方互惠聯動機制,促進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3.行業、企業要積極參與。
高職教育的發展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個共生共榮體。企業為了獲得所需的專門人才,應在推進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承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企業一方面應將高職院校“請進來”,讓高職院校更加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也應當“走出去”,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具體辦學過程中,以實現供需的良性循環,實現企業與高職院校的雙贏。
四、結語
教育發展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支持,經濟發展也需要教育為其提供智力支持。高職教育作為一種專業針對性較強的教育形式,應當更加注重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標來推動自身發展,同時,對于現階段高職教育和區域經濟對接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走出一條有益于經濟發展的、積極健康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
作者:趙清海李建婷單位: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包裝成本控制的經濟學論文
- 下一篇:電子商務區域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