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信貸供給影響因素分析
時間:2022-11-27 04:03:17
導語:區域經濟信貸供給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黨和政府多次強調要增強區域經濟金融服務實體區域經濟能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加強對“三農”和偏遠山區金融服務。
在報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區域經濟能力”、“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工作要認真落實三大任務,其中第一大任務就是服務實體經濟,更加注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化,要加強對“三農”和偏遠山區的金融服務。可見,農村金融供給問題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發展經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影響和意義。隨著社會生產力快速提高和工業反哺農業時代的到來,農村區域經濟活躍度不斷提高,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專合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興未艾。大交通、大商業網的形成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產走向深度商品化和市場化。然而,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面臨著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農村融資問題。巴中地處川東北,幅員面積1.23萬平方公里,其中農村人口328萬,占全部人口的82%———是典型的“農村地區”。巴中地處中國版圖腹心,與成都、重慶、西安三地距離均在350公里左右,境內不通動車高鐵———是典型的“偏遠山區”。本文正是從以上背景出發研究巴中市農村信貸供給影響因素,剖析農村金融供給側影響要點,并希望通過量化分析得出有益的政策參考。
一、巴中市農村區域經濟信貸供給現狀
1.金融機構偏少,但不斷豐富完善。巴中設市時間較晚,相對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偏少,但近年來信貸主體不斷豐富,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正規信貸主體主要包括四類: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合作性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巴中本市政策性銀行為農業發展銀行;商業銀行主要含工、農、中、建、郵儲、農商行等大型銀行及新型村鎮銀行;合作性金融機構主要為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主要為美興小貸、恒通小貸和聚融小貸等。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494個網點3890人,點均7.84人。2.信貸供需不平衡,但產品研發速度加快。巴中作為傳統農業地市,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和“雁歸經濟”效應顯現,農村融資需求快速增長,但全市農村信貸供給明顯低于農村融資需求。一方面,部分農戶無法滿足金融機構貸款準入門檻,不能獲得貸款支持;另一方面,部分經營主體借款金額不能得到有效滿足。農業作為高投入行業,前期資金大,較多經營主體現有條件只能獲得部分融資需求。雖然巴中市農村信貸供需不平衡,但涉農貸款產品研發速度不斷加快。以郵儲銀行涉農貸款產品體系為例,該行2008年成立之初涉農貸款主要是農戶聯保和農戶保證兩大貸種。隨著農村市場發育及服務“三農”實力增強,目前涉農貸款產品已達20余種。這些新產品基本涵蓋了農村所有的信貸主體,增信措施增加了房屋抵押、產權抵押、動產質押、政府擔保基金擔保等;最高貸款額度由15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不斷創新的產品滿足了農村借款人多層次、個性化的金融需求。3.供給規模較小,但增長速度迅速。巴中作為偏遠山區,在過去較長時期內農村信貸活躍度較低。在全川范圍來看,巴中市農村信貸整體規模較小,2017年巴中涉農貸款余額創歷史新高641.4億元,但僅占全省涉農貸款余額1.67萬億元的3.84%。隨著巴中農村生產水平的提高和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增強,巴中市農村信貸增長速度不斷加快。2009年至2017年的9年中,巴中市涉農貸款余額增幅超過兩位數增長的就有80億元。2017年仍然保持高位高增態勢———增長18.23%。4.金融基礎落后,但政府支撐加強。巴中市金融基礎較為落后,但政府及監管部門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平臺建設、協調供需匹配。如巴中市政府已建立扶貧貸款基金、農村產權抵押擔保基金、創業再就業貸款擔保基金、保證保險基金等,為農村相應主體提供政府擔保。人行巴中中支研發推出“網上融資對接平臺”、“農村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信息,緩和貸款難、放貸難矛盾。
二、巴中市農村信貸供給影響因素分析
1.基本變量選取(1)基礎投資。基礎投資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增強基礎投資能顯著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積極性。基礎投資主要包含農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兩大內容。農業投資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用于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科學研究、技術推廣、農業教育和農機購置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農村道路建設,基礎投資越充分,則當地農業生產條件越完善、農村市場物資流通越迅捷,農產品的最終銷售才能及時完成,進而形成真正的“產值”。2000年到2008年巴中農業投資年總量維持在6億元~7億元之間,2009年全市農業投資同比大幅增加2.71億元,增幅38.49%。2010年農業投資突破10億元大關,達10.83億元。2011年至2017年保持高位增長,2017年投資規模90.45億元,是2000年的15.65倍。道路建設方面,巴中大交通“紀元”是2006年。2000年至2005年全市公路里程數穩定在4200公里。2006年公路里程數6316公里,同比增長49.38%。2008年突破10萬公里,2017年達到17.21萬公里,是2000年的4.15倍。(2)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業現代化水平集中反映了一地農業產業化、機械化程度,是衡量一地農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農業現代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滿足金融機構的信貸發放條件。本文選擇化肥使用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作為二級指標來說明巴中市農業現代化水平。巴中農業化肥用量整體為平穩上升趨勢,2000年全市用量10.82萬噸,2017年達到16.93萬噸,年增速6.5%。2000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54.82萬千瓦,2007年一舉突破百萬千瓦、達107.24萬千瓦,2017年同比增長2.86%達到183.1萬千瓦。(3)農業發展規模。農業發展規模既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結果,又是影響銀行信貸供給的重要因素。農業發展規模越大,農業經營主體的集群效應就越明顯,單個經營主體的區域經濟實力就越突出,也就越能滿足銀行的信貸條件。我們選擇農業總產值衡量農業發展規模。2000年巴中農業總產值為30億元,從2006年開始農業總產值大幅增加,2013年在小幅下滑后繼續攀升,2017年大幅走高至93.3億元。(4)金融機構規模。金融機構發展水平和規模是影響農村信貸供給的重要條件。銀行存款規模既是一家銀行發展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家銀行提供信貸的基礎。2000年巴中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44.83億元,從2001年至2017年的17年間,全市存款余額均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存款余額達237.77億元,增長37.04%,創歷年最大增幅。2016年底全市存款余額突破千億大關,達1145.8億元,2017年增加至1247.67億元,是2000年的27.83倍。2.計量分析。影響農村信貸供給的因素較多,主要包含以下四類:基礎投資、農業現代水平、農業整體規模、金融機構發展水平。各一級因素下我們選擇對應的二級變量,通過人行巴中中支、巴中歷年統計公報我們收集了2000年至2017年各二級指標數據。通過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線性擬合,各自變量與因變量均為線性正相關。對每一個自變量與因變量逐一進行線性回歸,可以得出以下計量回歸結果,計量回歸解釋:計量回歸結果為各單一自變量與因變量的計量,非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故各系數相對獨立。從6個自變量回歸結果看,在其他要素不變的前提下:農業投資每增加1億元可增加7.08億元涉農貸款余額;每新增1公里公路可增加26.7萬元涉農貸款余額;農業生產增加1萬噸化肥使用量可增加93.78億元涉農貸款余額;農業機械總動力每增加1萬千瓦可增加3.56億元涉農貸款余額;農業產值每提高1億元可增加6.6億元涉農貸款余額;當銀行存款余額每增加1億元可增加0.45億元涉農貸款余額。
三、政策建議
為緩解農村融資矛盾,優化農村信貸供給,建議從以下四方面著力:1.加強基礎投資。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農業投資效果在短期內較道路建設更為明顯,每1億元農業投資能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增加7.08億元涉農貸款余額。為盡快提高農村信貸供給,發展地方經濟,可優先安排資金用于農業投資;另一方面,道路建設支農效果雖緩慢,但它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應加快大交通建設,完善農村道路網,提高對外經濟聯通時效。2.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可進一步提高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加農村單一經營主體實力,提高農村信貸供給。另外,在以農業機械化為突破口時應多措并舉,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等。3.提高農業產值。農業產值既是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又是增加農村信貸供給的正向因素,且拉動系數較高。可見,提高農業產值可使其與農村信貸供給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農業產值提高促使農村信貸供給增加,農村信貸供給增加利于優化農村生產條件,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業總產值。4.提高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一是要提高吸儲能力,加快涉農貸款產品研發,進一步平衡農村信貸風險與收益,提高涉農信貸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二是要完善網點布局,增加農村信貸點,以農村金融服務站、助農貸款咨詢點等方式為平臺,提高農村信貸供需雙方信息對稱性。
參考文獻:
[1]林毅夫,Feder,中國的農業信貸與農場績效[J].比較經濟學雜志,1989,(13).
[2]謝平.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體制改革的爭論[J].金融研究,2001,(1).
[3]何志雄.農村金融重組與深化———解決供給型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徑[J].金融參考,2003,(10).
[4]王樹娟,信息不對稱與西部地區農戶信貸供給[J].特區經濟,2005.
作者:龔黎 單位: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
- 上一篇:新時期高校學風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大學生誠信教育促進學風建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