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內部審計應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31 04:38:00
導語:鐵路內部審計應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倫斯•索耶認為,管理審計就是以管理者或管理咨詢師的眼光去審查組織的各種活動。它與其他審計形式的區別在于其思維方式而不是其技術方法。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對組織內部的各種管理活動或資金狀況、盈利能力及組織結構等獨立的、客觀的、綜合的、建設性的、面向未來的檢查、評價或分項研究,以幫助管理當局改進決策、提高獲利能力和經營能力。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鐵路正在從計劃經濟艱難地向市場經濟過渡,隨著近年來改革步伐的加快,生產布局結構的頻繁調整,部分組織結構的改革相對滯后。鐵路企業多起步較晚,經營管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雖然近年來各級管理部門制定了諸多管理制度,但對于行業跨度較大的各多種經營企業仍然難改變粗放管理的模式。審計是現代企業的“第三只眼睛”。審計機關作為企業重要的經濟監督部門,如何應用監督職能參與企業改革,服務于企業的戰略重組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審計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問題。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傳統財務審計只審查企業經濟活動的合規性與合法性,已不適應企業管理者的要求。現代企業制度的內部審計,應著眼于審計和評價企業管理的有效性,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內部審計監督應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把審計的重點放在內控制度和經濟效益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做出評價,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為企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出謀劃策。所以,鐵路內部審計應該引入管理審計以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對于操作層面來說,管理審計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
1.管理審計的目的是幫助組織改善管理,進而實現組織目標。
審計機構通過管理審計,對組織實現其目標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對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進行估價,檢驗組織的整體狀況,發現薄弱環節,并提出改善辦法,強調實現組織目標。
2.管理審計的范圍是各項管理活動。
強調對組織的管理職能、整體管理過程、各項管理制度進行審查。例如預算管理審計、投融資決策體制審計等等。
3.管理審計是一項獨立的評價活動,而不是管理本身。
管理審計是管理的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其作用是通過評價、反饋、咨詢來調控企業經營者的行為,降低經營風險,促進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鐵路基層單位行業劃分很細,各行業管理、核算不盡相同,加之各多種經營企業行業跨度大,審計人員受自身素質和工作經驗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對各項管理活動都能勝任審計,所以,審計工作應該以經濟活動為中心進而延伸到各項具體的管理活動中。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效果良好,就必須對其施以恰當的監督,讓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系統評估,及時發現管理中的漏洞和隱患,并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管理執行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修正或改進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違規必罰,以罰促糾,以期更好地完成管理目標。所以實施管理審計應從內部控制制度著手。以下幾方面主要在:
1.職責分離。
應按照職責分離原則劃分各崗位的工作,特別是一些不相容職務要嚴格分離。一個人不能同時兼干可以隱匿自已所范錯誤和不軌行為的職務。記賬職務與經營保管的職務相分離,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資產的人挪用資產,并采取涂改會計記錄的辦法隱匿這些行為。不相容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和部門參加,只要這些人員和部門不互相勾結,差錯和不軌行為就很容易被發現。通過職務分離不但能提高作業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得到實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
2.工作流程
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使每一個人的工作能自動地相互檢查另一個人或更多人的工作,從而達到相互牽制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財務部應為每一個崗位設計工作流程圖,明確規定每個人應該做什么、如何做、何時做以及正確進行工作的結果等。工作流程圖將管理過程進行了標準化,也就是說,要能夠達到讓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圖去做同樣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結果將是相同的。
3.票據與記錄控制。
票據是證明交易發生和交易價格、性質及條件的證據。實行票據保管、收款與會計記錄人員的崗位分離;對所有票據(包括發票、支票、收據、工時記錄等)進行預先連續編號,在此制度下,所有作廢的票據都要妥善保存,對已經使用的票據進行定期銷號,并及時與票據保管人員核對,防止交易漏記或重復記錄現象,保證全部收入、結算款項等能夠及時準確入賬。
4.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
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資產和接近重要記錄,以保證資產和記錄的安全。保護資產和記錄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實物防護措施。比如,將存貨存入倉庫以防偷盜,如果這一倉庫由勝任的職工管理,還能夠減少存貨的殘損;對憑證和記錄進行實物安全保護,能夠有效地降低由于憑證和記錄丟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而且如果要是應收賬款的主要檔案被毀,則恐怕難以彌補。為防止這些損失,支付一些成本對資產和記錄實施必要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5.授權批準。
授權批準要求單位明確規定涉及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單位內部各級管理者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審批人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批準權限的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經辦人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業務,對于審批人超越授權范圍審批的事項,經辦人有權拒絕辦理并及時向審批人的上級授權部門報告。
6.驗證。
獨立稽核人有可能由于疏忽發生錯誤。為了避免此類錯誤的發生,每一個人完成的工作將由與此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另一個人或部門進行驗證、審核。比如,手工發票、工資計算表、成本計算單等的正確性審核;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現金盤點表、存貨盤點表等與會計記錄的比較,都對防止會計差錯的發生有利。
管理審計中,內審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主觀能動性,把“一審二幫三促進”的審計原則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對所發現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使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措施盡快被采納,協助管理當局有效履行職責,做好企業的“咨詢師”。使審計的預警效應帶動所有相關部門各自敲響警鐘、承擔責任、聯手管理,使每一項審計建議的實施成為一筆實實在在的管理創效源泉,審計成果直接轉化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效益,這正是審計工作的精髓之所在。
- 上一篇:財政審計適應性力度分析論文
- 下一篇:紀錄片商業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