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非審計服務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31 05:07:00
導語:會計師非審計服務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注冊會計師通過提供法定的審計服務,樹立了獨立、客觀、公正的“經濟警察”形象。但隨著會計服務市場的不斷發展,注冊會計師服務空間的不斷拓延,注冊會計師會計審計服務所占收入比例和創造利潤的能力不斷下降,管理咨詢、認證服務等非審計服務發展迅速,逐漸成為注冊會計師服務市場的主力軍,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思考。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非審計服務;協調策略
非審計服務是相對于審計服務而言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向客戶提供并收取一定費用的除審計服務以外的多種服務的總稱。它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其內容會隨著注冊會計師服務市場的不斷開拓而逐漸豐富。因此,對于非審計服務的范圍究竟包括哪些具體內容,我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財務報表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曾經一直是注冊會計師提供的主要服務,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和審計市場的發展,注冊會計師所提供的服務品種已經不僅僅限于財務報表審計了。同時審計市場競爭的加劇,導致會計師事物所紛紛采取低價競爭策略,使得傳統的審計服務進入微利時代,于是會計事物所采取新的策略,發展非審計業務,為客戶創造價值。非審計服務收入的增加,加深了注冊會計師對審計客戶的財務依存度。至此,同時提供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是否有影響尚無定論,這個問題也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爭論的焦點,本文就此再作小議。
一、非審計服務與審計服務的相互促進
現代非審計服務的產生是審計服務的一個自然衍生和拓展。非審計服務的出現滿足了客戶的需求,主要表現在
(一)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作用,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各種新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應用,以及社會分工的高度專業化,使很多企業面臨生產經營過程的日益復雜;所以實施有效審計程序和出具審計報告有賴于多方專家的合理分工和集體合作。非審計服務的開展,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吸引并留住各類專家,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和非審計服務時可以充分利用本會計師事務所專家的工作,有利于降低對外部專家工作的倚賴性,同時能豐富會計師事務所專家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合理制定和運用質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因此,由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意見和建議,受到廣大的企業經營者們的歡迎。
(二)隨著信息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各種信息以幾何級數的速度膨脹和傳播。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快速地獲取信息或將信息向外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由專業的人員對某些信息進行驗證并提供合理的保證,對于信息的方和收集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它減少了信息搜尋者的信息成本。鑒證性服務正是為了滿足這類需求而出現的。
另外,從注冊會計師所處的環境來看,提供非審計服務又是一件必然的事情:首先,審計市場競爭的激烈導致對審計服務的監管也趨于嚴厲,造成了審計服務利潤率的下降,同時使審計風險上升,這促使注冊會計師不斷尋求擴展執業的領域,而非審計服務的利潤高,風險較小,大力發展非審計服務成為很多會計公司的發展策略;其次,長期從事審計使得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相關的法規較為熟悉,并且由于接觸了大量的客戶,可以從不同企業的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可以向企業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這也是注冊會計師提供非審計服務的一個優勢。
而向客戶提供非審計服務,同時也使注冊會計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商業計劃和管理運作,這實質上會加強審計的有效性,對注冊會計師在提供審計服務時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二、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2002年安然事件、世通(WorldCom)事件以及隨后安達信的倒閉,再以后,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務所也相繼被曝光舞弊,審計從業人員的獨立性問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在安然事件中負責安然公司審計工作的原“五大”之一——安達信,就是兼供審計和咨詢服務,咨詢服務的收入甚至高于審計收入,并且安然公司的許多高層管理人員,如首席財務官等都曾經是安達信的前雇員。社會公眾普遍認為,這些因素導致安達信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到了損害。
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非審計服務的提供對審計獨立性及審計質量的影響,一直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看法。部分學者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看法是: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向同一個審計客戶提供非審計服務,會提高注冊會計師對該審計客戶的經濟依賴性,注冊會計師會回避發表對自己不利的審計意見(但是非審計服務也可能造成客戶對注冊會計師的依賴,從而減少了其對審計獨立性的不利影響);另一部分學者及業內人士則認為,在現有的法律環境下,由于合伙制的事物所組織形式和沉重的民事責任條款等,使得注冊會計師承擔著相當嚴格的法律責任,非審計服務的提供不但不會影響審計獨立性,反而由于在非審計服務提供過程中得以深入了解審計客戶的實際經營方式和業務流程,由此帶來的“知識溢出”效應將進一步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Antle等,1997;Pitt和Birenbaum,1997)。也有學者認為,非審計服務的提供將有利于增加注冊會計師的聲譽資本投資,進而提升審計質量。
以上考慮的是實質上的獨立,莫茨和夏拉夫在其著名的《審計理論結構》一書中,曾經論及管理咨詢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當注冊會計師參與了管理咨詢,有關的委托人就會對他們的獨立性抱有重大的懷疑。”也就是說非審計服務對形式上的審計獨立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總而言之,審計獨立性歸根到底是一種精神狀態,外界難以評價,因此同時提供兩種類型的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不容忽視。在解決獨立性問題時,也不可能完全不考慮非審計服務給注冊會計師行業帶來的利益。因此完全禁止注冊會計師從事非審計服務,并不是最理想的措施。制定有效的獨立性監管措施,應當是對這一領域進行規范和引導的一個可取的作法。
三、現時代非審計服務走向
在經歷21世紀初期的會計舞弊案件頻繁高潮后,監管機構認為有必要對會計公司(事務所)同時向客戶提供審計和非審計服務作出一定的限制。比利時、法國、意大利等禁止注冊會計師向上市公司客戶同時提供非審計服務和審計服務,在安然事件后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禁止注冊會計師向審計客戶提供大部分類型的非審計服務。在我國,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漏規范問答第6號——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其披漏》中則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按照財務審計費用和財務審計以外的其他費用進行披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應對監管機構對同時審計和非審計服務這一做法的監管,近年來很多會計公司紛紛將非審計業務拆分,安永于2000年5月以124億美元的價格將管理咨詢業務賣給了法國的凱捷集團,組建了IT咨詢公司捷安永;畢馬威也于2000年成立了獨立的管理咨詢公司,并于20001年上市;普華永道也將管理咨詢業務賣給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經過了IBM公司的經營,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
四、我國非審計服務市場的發展
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具有百余年的民間審計歷史相比,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服務品種單一,審計服務居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少量的非審計服務中大部分也都是傳統的服務,比如驗資、資產評估等。鑒于這種原因,我國并沒有明確出臺準則禁止注冊會計師從事非審計服務。我國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學歷結構層次低,審計業務具有明顯的淡旺季現象,資源浪費,這些現狀直接導致了我國審計市場風險較高、競爭激烈、人才短缺,非審計服務在這時正是展露光芒、發揮積極作用的時候,開展非審計服務能夠開拓市場、增加收入、緩和競爭、規避風險、吸引人才,使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真正駛入良性的發展軌道。相反,如果我們采取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其結果將會使我國的審計市場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執業風險也會隨之加大,而事務所自身參與競爭的能力則會受到消弱,人才也將會大量流失。因此,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對于本就弱小的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無異于“雪上加霜”,限制或者禁止非審計服務與其說是要提高審計獨立性,倒不如說是要限制或者禁止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是要扼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本就脆弱的生命。所以與全球“禁非”熱潮相比,我們是“逆流而上”的策略,是要鼓勵和引導會計師事務所積極發展非審計服務的策略。但這里需要強調得是,鼓勵與引導并不是意味著任其自然發展。任其發展,中國的“安然”遲早會出現,中國的股市崩潰甚至經濟崩潰也并非危言聳聽之辭。
在鼓勵和引導會計師事務所發展非審計服務的同時,適當的規范與監管是非常必要的。在提供非審計服務必須確保審計獨立性,對于提供管理咨詢服務的審計客戶,審計和咨詢應由不同的部門和人員進行;鑒于目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來源主要以審計業務為主,管理咨詢還屬于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因此事務所在發展管理咨詢業務時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冒進,以防資源分配失衡,既沒有發展好管理咨詢業務,又失去了審計業務方面的競爭力;會計師事務所還應妥善處理好從事審計與從事管理咨詢的員工及合伙人的利益分配問題,以免產生內部矛盾;另外應加強質量控制和風險控制。由于注冊會計師向審計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可能會增大審計風險,甚至導致審計失敗,因此事務所應進行適當的風險評估,選派可以勝任兩項服務的審計師,且執行嚴格的三級復核的質量控制制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的審計失誤。事務所亦可采用適當的風險控制,如在風險導向型審計中加大對業務風險估計,或是相應地提取更多的風險基金或投保責任險。
參考文獻
[1]張為國、邱呈芳.《后安然時代》.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王光遠、黃京菁.《審計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3]汪雅瓊.淺析審計的獨立性.中國審計.2002(8)
[4]漆江娜.非審計服務與審計質量.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6)
- 上一篇:電影劇作現實主義管理論文
- 下一篇:喜劇電影樣式創新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