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
時間:2022-10-29 09:59:36
導語:經濟社會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今,會計電算化的大范圍以及推廣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挑戰了傳統的審計模式,促使了審計風險的產生。本文側重于分析現代經濟社會下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審計風險;現代經濟;防范措施
一、審計風險的概述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審計有重大錯報和漏報的財務報表之后認為該報表不存在錯報和漏報,從而發表背離事實的審計意見的風險。它的類型有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其中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水平無法被審計人員改變。
二、審計風險的成因
1.主觀原因
(1)審計實施主體的影響。在制定審計決策時,如果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較差,決策中出現失誤的可能性會很大,從而加大審計風險;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與審計對象來往過密,可能也會增大發表有失公允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另外,審計機構盲目編制審計方案會導致審計人員缺乏明確的責任分工,不合理的運用法律法規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同時,如果審計機構出于對經濟因素的考慮一味減少審計成本,使審計成本與審計工作量的比例失衡,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風險。(2)大數據時代所選審計方法的影響。如果沒有采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審計證據來支持發表的審計意見和結論,會加大審計風險。會計電算化的推廣和ERP系統的廣泛使用顛覆了傳統的財務工作,也相應的改變了傳統的審計環境;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社會已經初步進入大數據時代,傳統的紙質證據數量正在減少,如今大部分的審計證據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過程中存在的蓄意數據更改很難被發現。雖然計算機處理數據會減少手工處理數據的錯誤發生,但計算機處理的程序面臨著應用程序錯誤、信息被非法篡改等嚴重問題。如果審計人員仍然拘泥于傳統的審計方法,會難以及時發現錯誤或者舞弊的出現。
2.客觀原因
(1)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審計機構進行審計活動時,需要審計業務操作規范制度、審計人員工作質量考核制度等提供保障,當任何制度缺失或者不健全時都會加大審計風險。現階段我國對這些質量控制標準并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定,致使審計機構和相關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活動時難以保持一致的判斷依據,同樣會增大審計風險。(2)審計對象和內容的復雜與廣泛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向著復雜變動,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的復雜程度不斷提升。隨之產生的,是審計活動逐漸由單純審核財務收支情況向審計利潤分配、損益情況、資產負債狀況擴展。而傳統審計中不包括的一些新的業務活動比如并購、證券投資以及被審單位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采取信息化和隱匿化隱藏審計證據都會對審計過程造成極大的干擾。(3)新興商業模式的影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它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也給審計活動帶來了挑戰。電子商務的銷售訂單是在顧客在網絡上下單的同時自動生成,毫無疑問這基本消除了傳統商業模式中經手交易的財務人員進行舞弊的可能性,但卻給核實訂單的真實性增加了難度,增加了電商虛增收入的可能性。同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交易方式的誕生,為電子商務審計帶來了新的風險;不同于傳統銀行賬戶的交易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審計模式下函證方式的有效性。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雖然現階段我國已有一些關于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缺陷,法律法規的設置需對審計人員的民事責任進行明確的規定,這能有效地減少審計人員因為個人利益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情況出現,降低檢查風險。
2.完善審計機構建設
審計機構應定期組織一些針對審計法律法規和制度進行闡釋的培訓或宣講活動,而且不能使這些活動流于形式,還需制定有關的資格考核機制,檢查審計人員對于這些法規制度的理解程度,使審計人員能夠自覺地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審計行為。同時,在當今社會,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財務知識、了解法律知識,還需要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這也需要審計機構制定相關的審計人員培訓制度,使審計人員的素質通過不斷接受培訓得到提升。
3.運用科學審計的方法
(1)針對會計電算化。考慮到現在會計電算化的廣泛推廣和ERP系統的大規模應用,審計時需要加強針對計算機系統的軟件測試和安全檢查。在ERP系統中,被審計單位的主要業務流程,比如材料采購、付款、產品制造、商品銷售等都有固定的環節,因此審計人員必須對這些環節的運行特點有一定的了解,這有利于在審計中發現潛在的風險。在審計時可以借助CAAT(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它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針對被審單位開發出專門的審計軟件,從而輔助審計人員全面的對被審單位進行審計,但現在真正成熟的審計軟件還不是很多。第二個層次則是在審計業務中利用一些常規的計算機軟件或者審計人員自己編寫的一些小程序來分析審計數據。比如在進行抽查憑證時,可以利用Excel的隨機數功能在被審單位的日記賬中選取需要被抽查的憑證,這使得被抽查到的憑證更具有隨機性,彌補了傳統審計模式中樣本選擇不夠均衡的不足,降低了檢查風險。(2)針對新興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審計的審計證據多來自于系統自動生成的憑證,因此需要把審計重點從對紙質證據的審計轉向審計生成電子憑證的信息系統。審計人員在審計前需對被審單位的系統做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開展相應的實質性測試。同時,對于自動生成的訂單,采取隨機抽取顧客進行線上訪問和調查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證明它們的真實性,防止被審單位虛構交易來增加收入。
4.提高審計的獨立性
審計的獨立性要求審計人員時刻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收集審計證據,發表審計意見;承擔審計業務的注冊會計師中不能與被審計方存在特殊的利益關系。會計師事務所收入要按全國統一的標準收費,在約定審計業務時,要杜絕或有收費的條款出現。但保持獨立性并不意味著審計人員完全不能與被審單位接觸,審計業務開始時,審計人員需向被審單位主管人員詢問有關被審單位的情況,從而更好地了解被審單位的具體業務及內部控制的實施等,從而正確估計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同時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的任何問題都要及時與被審單位交流,弄清問題的實質,并通過與被審單位的交流檢查審計方法是否得當,審計證據是否充分,審計判斷是否恰當。
四、結論
本文從多方面論述了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的審計風險及其控制。在具體審計工作中,應該抓住審計風險的特征,從根本上采取相應的方法控制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馬維娟.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問題的研究[J].經管空間,2017,(3):61~63.
[2]石宏.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國經貿,2017,(18):57~59.
[3]郭峰.對ERP系統下審計風險成因與防范措施的探討[J].經管空間,2011,(12):59~60.
[4]黃蕓.電子商務審計的風險與對策[J].大眾投資,2017,(08):122.
[5]吳圣恩.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的風險應對[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3):27~29.
[6]王昉.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風險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32):90~91.
作者:李疏影 呂明睿 單位:云南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醫院經濟運行及審計管理探討
- 下一篇:淺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