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0 10:09:00
導語:產業融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產業融合作為一種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組織形式,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推廣開來,并引起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它將產業的邊界模糊化,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產業屬性或新型產業形態,推進產業升級。研究產業融合,對于我國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產業融合產業發展對策
產業融合的內涵
關于產業融合最早是從信息通訊業領域的產業融合開始研究的,即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三大產業的融合現象。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快速發展和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兼并活動,產業的邊界開始模糊化,大量出現了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經濟現象。我們將此經濟現象稱之為“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應是由于技術進步、放松管制與管理創新,產業邊界和交叉處出現的技術融合導致各產業打破原來的產業界限,使之相互介入、相互滲透,從而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的特征和市場需求,形成一種新型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最終達到產業之間產品、業務與市場的全面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雖然產業融合往往以技術融合為先導,但不是所有的技術融合都能形成產業融合;技術融合能不能導致產業融合,還取決于市場需求、制度和政策環境等因素。其次產業融合的結果會改變原有產業的壟斷與競爭關系。對于自然壟斷性產業來說,它要與其它產業融合,首先必須打破壟斷,放松管制,允許其它產業的企業進入,這必然會改變這些產業原有的壟斷與競爭關系。而對于其它產業來說,也會涉及其市場關系的變化。因為產業融合前,只有屬于本產業內部的企業之間才相互存在競爭關系,而一旦由于產業融合的需要,本產業與其它產業積極地相互介入,那么本產業的企業與其它產業的企業也就處于相互競爭的狀態之中,從而使競爭進一步激化。最后伴隨著產業融合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必然會出現企業破產倒閉、企業合并和企業重組等現象,使企業的組織形式和規模發生變化,其經營的業務和范圍也會有很大的擴展。
產業融合對我國產業發展的作用
(一)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與升級
產業融合往往發生在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因為高新技術產業與其它產業之間具有廣泛的關聯性。高新技術產業融入到傳統產業過程就是用高新技術取代一些傳統技術的過程,這將導致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邊界模糊、甚至消失,引發傳統產業的分化、解體和重組,促使傳統產業迅速過渡為高新技術產業,促使較低層次的產業結構拋棄一般的演進過程,獲得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新的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新的產品被廣泛使用,新的服務被廣泛普及,從而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催生,舊技術、老產品、低層次服務不斷萎縮或消失,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產業融合促進各產業部門多頭并進式發展
產業融合使各產業部門增長率的差異大大縮小。因為產業融合將改變產業結構的變化呈現線性的這一傳統的替代規律,使各產業與創新起源點的距離基本相同,因而產業生產率上升的差距在大大減小,從而各產業增長的速度差異縮小。比如傳統的低速增長的農業部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具有和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一樣的高增長率。因此產業融合為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并行發展提供了可能。隨著產業融合,經濟增長將表現為多元新興部門并行發展、相互促進的特點。
(三)產業融合有利于整合資源并提高產業經濟效益
產業融合有利于具有互補技術的企業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共同開發平臺,降低研發成本。產業融合導致的企業內外部組織的網絡化,使得企業具備了更為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得企業更能迅速地組織生產和銷售。產業融合導致新產品的出現,這些創新產品和以往的產品不同,具有多樣化和更好的功能,產品的收入彈性較高。產業融合帶來的產品標準化和模塊化,使得產品的規模生產變得更加容易,產品生產的柔性也得到提高,從而產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四)產業融合可以推進產業制度變革
在產業融合中,產業的發展模式、發展規律、發展規則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這就給舊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提出了挑戰。例如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必將對原有的傳統產業扶持政策帶來沖擊,對傳統產業的管理體制提出挑戰。只有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才能促進產業融合后的新產業的發展。加快我國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
(一)營造促進產業融合的良好環境
政府要根據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和規律,科學、細致地做好產業融合規劃,以促進不同產業在融合滲透中共同發展,并形成相互融合的新型產業體系;消除部門限制和條塊分割障礙,形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運作機制;進一步放松對部分產業管制,以便于產業融合;制定新的管制規則,為產業融合和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投融資體制,抓緊制定和完善促進產業融合的法律體系,促進產業融合政策環境優化。
(二)加快建設產業融合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機制
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對基礎研究和設施的投入,建立各種應用性的技術研究與開發機構,為社會提供應用技術研究平臺。建立不同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研究機制,促進各部門間研究開發的合作。建立多學科和技術交叉的聚集地,搞好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三)培育不同產業之間融合滲透的優勢產業群
根據我國及各地經濟發展的情況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方向,以及產業之間銜接和融合關系,培育不同產業之間融合滲透的優勢產業群,并按照“自主、多元、共贏”的市場經濟原則,組建新的發展產業融合的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
(四)促進企業融合發展
企業是產業融合的主體。順應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企業在觀念上進行革新,戰略上實施轉變,從多個方面推進產業融合。一方面按照市場機制要求,通過混合兼并、戰略重組等形式實現資源合理流動,形成充滿活力和有較強競爭力的新的融合企業。同時各種形式的兼并、重組也給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帶來了不穩定性。企業要重新設計適應產業融合的戰略和制度。另一方面鼓勵各類企業從融合需求出發,推進技術的創新融合,提高產業融合的緊密度。
(五)積極培育各類產業融合的中介服務機構
應積極培育各類產業融合的中介服務機構。要重點支持專業人才引入、從業人員培訓、企業信用鑒證、行業資質論證、法律規章咨詢等方面中介服務機構。重視對傳統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改造,引導這些中介服務機構擴展知識面、增加服務功能和擴大服務范圍,不斷提高對產業融合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六)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訓練
產業融合對融合型和創造型的人才產生強大的需求。各類高等院校應技術交叉融合的發展態勢,盡早開設相關專業,開展多層次的學歷教育,培養產業融合所需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各類科研院所應盡快開展融合型研究和跨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具有復合性知識和創造性思維的人才。企業應建立起再教育培訓機制,改善企業職工的知識結構,讓員工掌握更多更新的復合性知識和技能。
總之,產業融合極大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我們應從優化產業融合的內外部環境入手,制定和實施新的政策、措施來保障和促進我國產業融合,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健.產業融合理論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02(5)
2.道良德.產業融合上海產業發展的新趨勢[J].區域經濟,2004(2)
3.趙永輝.產業融合發展: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J].浙江經濟,2008(4)
- 上一篇:消防部隊內勤個人年終總結
- 下一篇:材料員物資管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