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0 09:19:00
導語:科學發展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展的臨界點:發展與生存已起沖突
(一)發展是生存的本質要求,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是否發展似乎成了判斷一切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大家想的較多的是怎樣發展,怎樣大搞快搞發展,而對于為什么發展,發展意味著什么卻想的不多。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解決一切問題都依賴于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出路。只有發展,才有出路,這是硬道理。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什么樣的發展?什么樣的出路?誰有出路?是永續發展還是斷子孫路的發展?是國家的出路還是小團體的出路?是大多數人的出路還是個別人的出路?有些領導愛說思路決定出路,有為才能有位。這本沒有錯。但是認為發展就是要有速度,就是GDP;有速度、有GDP才能有位、有出路。這種思路就值得懷疑了。最要害的一點,是發展的出發點錯了。在這種思路指導下,一切發展圍繞速度、GDP而展開。一些大手筆,大藍圖,大思路出臺了,一些大開發,大工程,大戰略上馬了。或為升遷,或為留名,或為人生抱負,或為生命豪情,真的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這樣的大發展態勢下,我們確實沐浴著發展的陽光帶來的光明和溫暖,但同時卻不得不接受一個又一個災難的降臨。我們的美好家園被污水、廢氣、毒素所包圍。發展的結果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結論:發展對我們的生存已構成了威脅。
生存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沒有生存就沒有一切。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我們不僅要生存,還要生存的更好,這才是問題的實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卻往往被某些人所忽略。
(二)在臨界點附近,發展與生存已起沖突
我們要生存,所以要發展。但是發展為什么又威脅到生存呢?根本原因在于發展是有度的,有臨界點。越出度,接近或超過臨界點,就會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這個度,既包括規模也包括速度。其根本是發展方式問題。
幾十年來中國的工業化道路走的都是粗放型發展道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加上以煤炭為主題的能源結構,使得我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陷入嚴重的環境污染之中。八十年代以來,由于鄉鎮企業的大規模發展,本來局限于城市的污染迅速向農村蔓延,形成了舉國環境惡化的態勢。發展極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同時盲目發展所帶來的惡果也正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發展不僅僅是對生存錦上添花,在一定的限度內,發展是對生存的完善和促進,但是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發展就反過來對生存構成了威脅。曾有人設想,按照進化的原則,我們人類可以適應被我們自己大量污染了的環境。也許若干年后,今天被視為污染了的空氣和水到那時就是潔凈的了,而今天所謂潔凈的空氣和水卻成了毒素,就像地球生命系統進化早期,氧氣這種的養命之氣對當時的生物厭氧菌來說就是毒氣一樣。這個設想抽象地來看是可能的,但是只要考慮一下進化的時間性和歷史性,他就是荒謬的。地球大氣由還原大氣變成氧化大氣花了幾十億年,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適應今天的大氣和水體環境也花了數千萬年。工業文明改變大氣和水體環境卻只花了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讓人類及其它生物適者生存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發展太快,人類還來不及適應,就可能被進化給淘汰了。
生存還是發展?這是個問題。當然答案是明了的。我們不僅要生存,還要生存的更好。破解二者的沖突,使我們生存的更好,根本出路只有一條:科學發展。
二、破解沖突的根本出路:科學發展
(一)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
歷史上的發展方式是多樣的。有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有暴力掠奪式的發展,有飲鴆止渴式的發展、有蒙鳩筑巢式的發展等等。實踐已經并且繼續證明這些違背了事物本質規律的發展方式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致命的災難和威脅。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站在時代高度,深刻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戰略思想密切結合新的發展實踐,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17大報告以辯證思維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全面深刻分析了現階段8方面的基本特征。在這一基礎上,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各種新機遇新挑戰,提出了科學發展要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就是堅持“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可持續,就是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社會經濟永續發展。深刻理解這一要求的實質并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
當前實踐中對理解貫徹科學發展觀存在著三種錯誤認識和做法:一是把變化當作發展。追求形式,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講數量,不求質量;只求速度,不重效益。只求當前面貌的新,不求長遠實質的好。二是豁出生存搞發展。不顧后果,不惜代價,唯發展高于一切。機械理解發展,盲目大搞快上。
三是把科學當作發展的點綴。時時處處講科學發展,但是科學只是用來裝點門面。把科學當作發展的裝潢擺設。只講科學而不用科學。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在發展問題上,要充分認識到不發展就要落后挨打危及生存,盲目而不計后果的發展則是飲鴆止渴,自取滅忙。我們不僅要牢記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還要牢記硬發展沒道理這句話。針對實踐中對發展問題的各種錯誤認識和做法,建立科學發展的保障體系刻不容緩。
(二)建立科學發展的保障體系
科學發展的保障體系應包括決策、監督評價、執行等主要環節。按照17大報告提出的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的要求,科學發展的保障體系最重要的應體現四個方面的要求:
1.做到“五個統籌”;
2.符合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3.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4.遵循事物內在的本質規律。
這四個方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只有建立起一系列科學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學發展保障體系,才能使發展符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才能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生存的更好,而實現這一目的又依賴于人類自己。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這一切離開了人都無從談起。17大報告所闡述的科學發展觀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那么在科學發展中怎樣理解并貫徹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呢?
三、科學發展的核心:以人為本
(一)堅持以人為本核心的總要求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切實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核心的基本原則
在科學發展中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呢?我認為最根本是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
一是把依靠人當作發展的力量基石。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發揮聰明才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沒有大批的人才,我們的的事業就不能成功”。
二是把尊重人當作發展的價值標尺。獲得尊重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人生命價值的體現。一切不以尊重人為前提的發展都是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的。
三是把為了人當作發展的唯一目的。要全面理解為了人這一目的。不僅為了個人,還要為了集體;不僅為了團體、局部,還要為了國家、全局;不僅為了當代人,還要為了子孫后代。要算好三本賬:公平帳、全局帳、子孫帳。
實踐永無止境,發展永不停步。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家園的唯一正確選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世紀、新起點,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只有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展飄揚,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家園更和諧、生活更美好。【論文關鍵詞】:發展的臨界點科學發展以人為本
【論文摘要】:發展既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又會在一定階段上與生存發生沖突;解決沖突的根本出路就是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本文的三個部分是:一、發展的臨界點:發展與生存已起沖突;二、破解沖突的根本出路:科學發展;三、科學發展的核心:以人為本。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