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盟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3:06:00
導語:南盟發展前景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進程一直緩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經濟又出現了經濟區域一體化的趨勢。南亞各國領導人開始意識到集體自力更生和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南亞7國元首于1985年12月6日在達卡舉行會議,通過了《南亞區域合作宣言》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宣告南盟成立。
南亞各中小國家對印度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地位,這使小國對它產生不滿和疑慮的情緒。印度也擔心各鄰國聯合起來對付自己,這導致了長期以來印度與鄰國歷史形成的天然互補貿易關系日益萎縮。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印巴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一年一度的南亞各國首腦會議自1998年以后再三延期。缺乏信任也是導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近年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的條件分析
進入新世紀后,南亞各國工商界人士對本地區區域合作停滯不前的狀況深感不安。認為國家之間的矛盾必須通過和平協商和互惠合作來解決。“9•11”事件后,印度希望在國際組織以及反恐等重大國際問題中得到本地區國家的一致支持。于是也給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1.印巴雙邊關系的改善。2003年4月18日,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在對克什米爾視察時,在記者招待會上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誼之手,呼吁開創印巴關系的“新時期”。巴基斯坦方面很快給予積極回應。
同時,巴基斯坦在對印政策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調整,不再堅持其長期以來要求首先解決克什米爾問題才討論其他問題的立場,提出就所有未決問題進行復合對話。
南亞的穩定有利于美國亞太戰略目標的實現,美國一再要求印巴恢復談判,使雙邊關系正常化。中國希望兩國能夠和平協商解決問題,將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
2.印度對南盟態度的轉變。南盟之所以裹足不前,這與印度對南盟的戰略考慮是不無關系的。印度一直在該問題上采取非主動的態度,一是印度本身缺乏足夠的責任心。二是印度在冷戰前與南亞其他國家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三是印度在發展區域合作問題上患得患失。冷戰后,印度逐漸調整了對南盟的政策,從冷漠到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有幾方面原因:1991年7月上臺的拉奧政府進行了經濟改革將發展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而南盟無疑成為印度發展經濟有力的借助平臺;印度推行與南亞其他國家改善關系的睦鄰政策政策為南盟的發展掃除了一個巨大障礙。其他地區合作聯盟的發展,給了印度以很大啟迪。
3.印與小國的經貿合作加強,給予鄰國稅收優惠。印度與斯里蘭卡于1998年12月28日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被視為突破性的進展。印度對尼泊爾原產地生產和制造的所有進口商品實行零關稅。孟加拉國繼尼泊爾之后可能成為印度公司的制造天堂,這將會有助于更多的印度企業在這些國家設廠。但是,南亞區域合作也存在著不少的消極影響因素現階段仍一直影響著南盟的發展。印度各個方面都在南盟國家中占據著絕對主導力量。如果印度對鄰國是友善平等的,那么它的強大和力量可以成為合作的基礎,但是印度如果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他國之上,只會使南盟難以實現有效的合作。第二,由于南亞國家經濟結構類同,印度與其他南亞國家之間的差距懸殊使得它們合作的領域有限。
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的前景展望
南亞地區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特別豐富,加之各國相近的文化、相鄰的地理位置,南亞區域加強經濟貿易合作有著巨大潛力。
1.多條河流從北至南流經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水力資源豐富。各國合作開發這些水力資源,不僅可達到控制洪水泛濫和內河通航的目的,而且將極大地緩解該地區的能源危機。
2.由于運輸和關稅等方面的原因,南亞與區域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競爭力不強,各國貿易均處于逆差。南亞區域加強經貿合作,各國都將受益。
3.南亞國家有建立合營企業的可能性。印度的許多中間技術適合中小國家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要求。
南亞區域經貿合作雖然存在巨大潛力,但因存在許多政治經濟問題,印巴矛盾是南亞區域合作的最大障礙。1997年5月,印巴首腦會晤,兩國關系有改善跡象,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短時期內不會取得一致。此外,印度與尼泊爾、印度與斯里蘭卡等國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嚴重阻礙了南亞區域經貿合作。南亞國家為一些共同問題所困擾,最主要的是貧困和洪水問題等。為了解決這些共同問題,各國必須團結一致,加強經貿合作。
總之,隨著世界經濟和其它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南亞區域合作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經過南盟成員國的共同努力,該區域各國間的合作和交流的領域會進一步擴大;彼此間的猜疑和矛盾隨著合作與交流的不斷加強會逐漸減少,反過來,又會進一步促進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
參考文獻:
[1]高鯤張敏秋:主編《南亞政治經濟發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 上一篇:能源外交戰略探討論文
- 下一篇:全球經濟失衡原因試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