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戰略定義與發展走勢
時間:2022-12-25 09:06:00
導語:民營經濟戰略定義與發展走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能否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出合理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趨勢,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和發展。尤其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面對即將來臨的激烈國際競爭,企業更需要準確的戰略定位。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在險惡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飛機不墜毀,也不無耗盡燃料之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始終處于高速成長狀態,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領域,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民營企業不僅在機制方面占有優勢,而且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更勝一籌。在拉動經濟快速增長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國家也已經充分認識到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明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作為寬松的發展環境,提供了最為有利的發展條件。從民營經濟現有的發展實力、發展態勢、發展環境來看,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將更加突出;民營經濟將與國有企業和諧發展,享受平等地位,共同構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力量,而且將繼續成為推動市場化的主力。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應該加強企業的內部資源、外部資源審計整合,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選擇產業集中或投資模塊聚焦戰略,為企業進行發展戰略定位,使企業的走向擁有一個清晰的、可行性的發展目標。如果,企業家為企業制定了中、長期發展戰略,在確定長遠目標后,可以根據整體戰略規劃進行目標分解,分解到幾個階段去推進。在階段性目標推進、執行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搜集、分析政府部門頒布的有關企業自身投資產業政策的信息和可能性的政策走勢。今后民營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規范民營企業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
近年來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促使股權結構和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許多家族制企業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企業管理和運作,使企業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
1.加強財務信息管理,建立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當前,少數民營企業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現象。只有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2.加強企業通銀行之間的溝通,健全民營企業信用體系。民營企業融資時刻離不開“信用”二字,沒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環境,民營企業融資很難順利開展。針對目前民營企業社會信用淡薄的問題,應盡快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文化建設,及時與銀行進行信息溝通。并注重培育民營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提倡和弘揚信用觀念,確保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支出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加大對違約的懲罰力度。
3.提高人才意識,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企業間的競爭,實際是人才的競爭。民營企業要深化內部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業內部資源,轉換企業自身經營機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勵員工,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重視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當代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營銷、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競爭,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競爭。實踐證明,誰善于經營企業文化,誰就能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獲得競爭的優勢。凡成功的企業,必有令人稱道的企業文化。
有了良好的企業治理架構,民營經濟要快速發展,關鍵還要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自身的水平。民營企業主的管理素質、政治素質和領導素質通過職業培訓、企業文化塑造等途徑得到提高,使企業軟實力得到不斷加強,這對民營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戰略轉型至關重要。
二、提高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
我國民營企業應努力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品牌優勢,通過創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導產業促進民企升級等措施,大大提升民營經濟的發展規模和檔次。要有品牌和創新意識。品牌是和創新連在一起的,然而至為關鍵的是創新意識,繼而是動員一切創新手段。
1.大力培養品牌管理人員
加強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大力培養具有全面品牌理論的管理人員和策劃人員。我國有眾多高校且具有較強的科技力量。但是產和學之間的合作并不強,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學術成果轉化機制。當企業自身沒有足夠的理論經驗打造品牌時,就可以借助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成功打造品牌。同時在和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品牌管理人才隊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提高自主品牌的意識
企業家要有創造自主品牌的動力和精神,只有企業家具有了這種精神,企業才會朝自主品牌的方向努力。正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所說“要樹立民族品牌,主要靠自主創新,首先要有創名牌的精神,這是創世界名牌的一個前提?!币獎摻ㄗ灾髌放凭捅仨毺嵘髽I及管理者的視野,以全球市場為品牌的定位。這點在日本企業界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正如學者科特勒在《新競爭》中指出:“日本營銷的最大特色,就是將全球視為一個潛在的市場。有了這種胸襟和眼光,日本制造的產品陸續出現在世界主要市場,并逐漸擴大市場占有率?!?/p>
3.加強對自主品牌的保護
目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已由投資新建變為跨國并購,在我國跨國并購也呈強勁增長態勢,特別是對我國知名品牌的競爭策略性收購。據有關調查發現,在合資企業中,70%以上的中國自主品牌收購后都被閑置,只有不到30%的品牌被用來做市場。所以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要注重保護自主品牌,特別要防止外國企業對我國有潛力的自主品牌惡意收購。
三、以產業集群推動民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
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Porter,1998)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優勢來源于優勢產業,而優勢產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產業集群。我國的產業集群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出現的,目前在沿海地區比較集中。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明顯,它能夠給群內的企業帶來外部規模經濟,降低交易費用,加劇企業之間的有效競爭,刺激企業的創新和吸引新企業的進入等。可以說,是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和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因此,要進一步著力加大對民營企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加速產業集群發展,推進民營企業的信息化,培育民營企業的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一大批新創辦的企業能夠快速成長。通過多種形式,使民營經濟從事的產業和企業能夠結構優化,有創新的能力,使水平提高。同時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使一部分優強的科技型民營企業能夠快速成長。
四、緩解就業壓力,解決中年農民工就業難題
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一份調查指出,次貸危機之后,由于我國貿易出口出現萎縮,沿海加工廠相繼倒閉,導致大批農民工失業回鄉,而其中一部分年齡層在30到40歲之間的農民工成為再就業最困難的農民工群體。他們在沿海加工企業工作已經超過十年,有技術,并且熟悉當地的情況以及適應當地的生活,但是由于年齡、家庭等因素,危機之后的再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F在國家加大投資力度搞建設,比如鐵路、地鐵等基礎設施的投資,雖然從長遠來說,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仍然無法解決短期內中年農民工就業問題,因為這類企業的就業對象很明顯已經把中年農民工排除在外。因此,我們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更要幫助吸納就業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渡過當前難關,而這些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了大多數。
五、切忌盲目擴張,切忌資金鏈繃得太緊
馬克思的資本循環理論告訴我們,產業資本循環順利進行,保持連續性,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必須在空間上具有并存性,全部資金必須按一定比例分成三個部分,分別同時存在于三種職能形式上;在時間上具有繼起性,三種職能形式的資本在時間上相互繼起,相繼進行轉化,一次從一個階段轉向下一個階段,從一種職能形式轉向下一種職能形式,經過循環回到它原來的出發點,連續不斷地運動。如果資金鏈繃的太緊,就很難繼起,資金鏈斷了,循環中斷了,企業就被拖垮了。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要重視運動的每一環節,加強成本核算,優化配置資源,協調好購、產、銷三環節的關系,使資本處于不斷的運動中,實現價值的增值。
六、挖掘民間資本潛力,解決融資難題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厲以寧指出,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要挖掘民間資本的潛力,現在民間資本的潛力很大。應該多辦中小型銀行,多辦社區銀行,可以只讓他們解決所在區域的問題。另外,可以考慮讓農村住房進行抵押貸款,據調查全國農民住房估值18萬億元,只要有1/3可以拿出來抵押,農村經濟就能搞活,這對擴大內需也是很好的支持。同時民營企業要保證貸款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諸如,機械制造、紡織加工、種養采掘、交通運輸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部門或行業,而不是讓貸款又回到銀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民營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民營企業治理結構的規范、民營企業自身素質提高、民營企業品牌意識的提升、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使我國民營企業不論在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方面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為我國經濟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汽車維修見習匯報材料
- 下一篇:影樓全年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