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競爭風險控制

時間:2022-06-19 09:44:00

導語:金融市場競爭風險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市場競爭風險控制

一、前言

現在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為實現政府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建設,響應解決“三農”問題的號召,目前亟待解決的是如何改革農村金融體系,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又因為農村經濟有其自身的特點,影響其金融生態環境的因素也各有不同,若不對農村金融體系進行相應的改革,現有市場機制就不能發揮作用,金融風險無法達到化解,要解決這一問題,政府要對其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不斷的優化,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農村金融風險的識別與預警是一個復雜的工作系統,需要搜集金融各方面信息,如農村金融的整體環境、農村金融機構的運行狀態及管理部門等,對這些信息綜合應用從而達到對風險的預測。分析金融監管體系下發生的金融事件,研究它們的事后解決措施,這有助于發揮農村金融風險識別預警系統的作用,可以減少相似事件發生的機率和風險損失。同時,為金融監管機構的資源分配提供相應的參考,根據風險識別與預警系統的分析,對不同區域的不同風險程度進行管理資源的差別化處理,依據風險程度分配人力、物力、時間,使其實現合理的利用。該系統也有利于實現農村金融風險監控的連續性,解決以往因人為現場檢查的疏忽而造成的監管不連續現象。

二、建立農村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必要性

只有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保持健康發展趨勢,農村經濟與金融才能實現協調、互動發展。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物資本短缺、生活貧困等問題周而復始的困擾著其經濟的發展。尤其在農村地區,因其原始資本積累少,知識水平不高致使農村資源生產率偏低,造成農民經濟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農村地區的儲蓄能力較低,周而復始最終又回到資本匱乏的問題甚至加重了影響。影響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金融風險的不斷加大,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質量受貸款政策的約束,如存在較大比率的違約貸款會造成銀行信貸質量的下降;又因農業經濟結構改善不及時,信貸結構更新緩慢,銀行盈利空間不大,影響農業金融的總量,資產不足而無法達到資本風險資產率的規定。大量事實證明,任何風險的產生都不是立即顯現的而它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是逐漸擴大的,農村金融風險也是如此,它的產生會嚴重影響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發展。因此,農村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該系統實現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監察,隨時了解農村金融信息以便盡早發現風險信號,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有利于規避風險將它扼殺在萌芽中,實現政府對農村金融風險的宏觀調控,確保農村金融的持續發展。

三、農村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的構成要素

要達到對風險識別與預警的目的,必須要有靈敏的風險意識、足夠的相關經驗的積累,達到對隱存風險因素熟識的程度,能從搜索到的繁雜指標信息中尋覓出風險敏感因素的蹤影,同時對各敏感因素進行仔細的研究分析,提煉出重要的風險因素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幫助農村建立一個有效、科學的農村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本文試圖以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作為探討線索,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方面分析如何控制農村金融風險,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研究并提出相關解決措施提出相關的建議,以便能幫助農村實現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一直努力以求做到先富帶后富,統籌城鄉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大對農村發展的重視,協助農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但是,要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并非易事,不僅僅只是靠國家增加對其的資金投入多少來衡量,資本增加的目標也不是靠資金的投入來實現的。如今,我國經濟的弊端表現在城鄉的差別化,出現了“二元結構”現象,同時該現狀對農村金融產出的極大的影響,是農村金融的生存條件更加惡化,削弱了農村金融的原本就微弱的實力,致使正規金融機構不愿意投資農村經濟,因為獲不到應有的利益,無法實現市場效益。因此,想要達到促進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必須將建立農村金融體系作為重中之重,使農村金融體系市場化、科學化。農村金融風險監控預警體系如此重要,那么建立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作用體現在哪?如下分析:因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隨之它所帶來的風險也存在變動,預警體系的建立就可以及時的監控這種變動趨勢,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得到合理的判斷,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這種預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確保農村金融體系的運行穩定,增加信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可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