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社會文學景觀研究

時間:2022-03-09 10:00:34

導語:消費社會文學景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社會文學景觀研究

摘要:文學景觀在高科技時代和數字化覆蓋的今天逐漸成為文化消費的熱門,具有極大的潛力并且已經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利潤。多樣化的需求使得文學景觀在以文學為起點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不同方向的發展路徑和方向。不同路徑的發展過程之間為何產生不同方向,所導致的效果有何區別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和建議將是討論的終點所在。

關鍵詞:文學景觀化;創意文化;文化產業;文學與商業

文學景觀化的概念提出是伴隨著第二媒介時代到來的,它的產生使文學與新興傳播方式緊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符合時展潮流的文化產業。所謂文學景觀,即是指與文學密切相關,根植于文學而創造出的景觀。與傳統景觀相比,文學景觀多了一份文學內涵和文學色彩,有著強大的生命延續力,是當今文學與商業融合的較佳典范。

一、消費社會文學景觀化”的必然

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觀社會”這一概念,突出了視覺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從20世紀40-50年代開始,隨著電子傳媒在西方世界的興起,特別是電視的普及,使西方社會進入到被學者們所稱的“文化消費”時代。根據德波的說法:“一切事物的影像價值取代了它們的使用價值,事物景觀化的程度決定著它能產生多大的文化意義”,信息傳播與接受媒介已經明顯嚴重地依賴于機械復制的“視覺機制”,日益擴張中新的視覺文化占據了整個社會文化的主導地位。大眾媒體的崛起象征著影像物品生產和物品影像消費滲透我們的生活,以景觀為代表的視覺文化成為獨特的文化發展方式。在這樣一種趨勢下,文學的景觀化開始萌芽并且在良好的法扎勢頭中迸發出極大的潛力。當今的中國也在步入景觀化的進程之中,突出表現在當前文化傳播的高度視覺化:從靜態的書本插圖、街頭海報商品包裝,到動態的商業廣告、彩色電視和3D電影,不論是休閑領域、商業領域還是文學領域,傳播方式的視覺化都占有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圖像從本質上講是直觀的、確定性的,并且給人以存在感。這就導致了當今社會審美的轉換,人們更加能被動態的、視覺的甚至全方位的效果所吸引。文學在景觀化的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優勢將虛擬的文學世界映射在現實生活中,打造出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消費文化,吸引不同的人將文學作品中的想象進行實踐,從而得到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在景觀社會中,文學景觀化的巨大契機。文學的景觀化是一個發展趨勢,單薄的文字不再是承載文學作品的唯一途徑。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一種靜態的主觀世界,它對讀者所產生的閱讀空間存在限制。人們通過文學作品營造一個虛擬的世界,然而這個虛擬的世界多引發的想象無法具象的體現是阻礙產生更多的審美價值的重要點。在這一點上,鮑德里亞提出的“擬象”“仿真”,即以高科技為背景由模型復制出來的具體的形象與模型可以完全一致,二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復制完全可以代替模型的說法與多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不謀而合,也為文學單一的延續途徑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擬像不再是對一個領域的模擬,對一個指涉性存在的模擬,或是對一種本質的模擬。它不需要原物或實體,而是以模擬來產生真實:一種超真實?!蔽覀兛梢酝ㄟ^對文學作品中虛擬的世界進行復制,利用視覺的沖擊,還原讀者的想象,營造“真實”,從而完成文學景觀化的最大目的和意義。第二媒介時代的到來迫使著文學不得不從印刷文化轉向影像文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革新了傳播的方式,而與文學一向掛鉤的大眾傳播也迎來了嶄新的革命。視覺文化的入侵以及審美生活化的趨向令文學單一的視覺享受不再成為社會審美價值的主流。黑格爾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視覺和聽覺是認識性的感官。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視覺就是聽覺,抑或視聽同時運用。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單一的、靜態的文字閱讀無法滿足多方位的閱讀需求,因此文字圖像化成為文學景觀的一種主要存在方式。影視改編的文學景觀化的方式是較早存在和發展的存在形式,并且已經發展成較為成熟的文化形態。近年來流行的“IP熱”正反映了文學景觀化的迅速成長,從傳統影視改編發展至今,影視改編儼然已成為一種當代影視發展的主力軍?!癐P”改編實現了雙向獲益,但同時也令文學創作發生了變化。作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創意文化產業,真人密室逃脫成為新興的,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文學景觀。密室逃脫是以推理文學為基礎衍生出來的文學景觀,最初被開發成一種基于動畫的線上解謎類游戲,主要形式是玩家被困在一個密閉的環境通過控制電腦操作尋找線索和關鍵物品并進行推理,最終逃出“密室”。隨著高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要求更高的閱讀體驗,密室逃脫從線上走到線下,衍生出“真人密室逃脫”的新形式。

二、消費社會中文學景觀代償機制對比

作為文學景觀的不同階段的代表,密室逃脫與影視改編之間典型的差別在于與文學的緊密程度。二者皆以文學為衣缽,但在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時候,密室逃脫逐漸脫離文學,偏向于自身的創新和市場的需要。而影視改編依然承襲文學脈絡,在文學的滋養下發展,盡管也會產生于文學相背離的現象,但核心不會偏離文學。二者同一起點不同方向的原因也可以將其看為文學景觀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發展差異的緣由。第一,二者的文化含金量有所差異。密室逃脫是以還原推理文學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文學景觀,其本身的文化含金量與以不同類型文學為依托的影視改編相比就處于弱勢。單一的文學基礎雖能在發展前期帶來文學效應,積攢一定的群眾基礎,但在后期發展黃金時期就會顯現出后勁不足的現象。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密室逃脫注重升級體驗效果,弱化邏輯推理和情節設置,直接表現為脫離推理文學,轉向恐怖類體驗。例如拋棄福爾摩斯等推理文學形象,打造“京城八十一號”等恐怖電影中的女鬼形象,著重營造恐怖詭異的氣氛。第二,傳統文化產業與新興文化產業的性質不同是導致二者發展方向不同的其中一個因素。密室逃脫是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較好的重要力量,圍繞著“創新”這一核心開展。由于市場的瞬息萬變和競爭的壓力,密室逃脫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對主題等方面進行升級。更新頻率高,速度快的性質要求使得密室逃脫逐漸脫離文學,尋求更廣闊的來源。文學在創新的過程中限制了創意的范圍和發展的形式,于是密室逃脫開始嘗試從電影等其他方向尋找創新的源泉。相對于其他文化產業來說,密室逃脫這類創意文化產業的創新周期短,這就意味著核心不再是較為固定的文學,而是創新。第三,受眾基礎與目標人群的定位不同。不同文學類型有著不同的讀者群,例如青春小說的受眾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尤其是30歲以下的未婚少女,而科幻小說的主要讀者群則更多聚集在男性群體里。同樣,將文學景觀化之后,由于文學基礎的差異所導致的自身所帶的受眾基礎也有不同之處。就密室逃脫而言,推理文學本身就是較為小眾的文學類型,受眾人群相對來說也就比較狹窄,即便是拓寬到懸疑、恐怖小說,受眾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目標人群定位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一個相對來說較為新潮的創意文化產業。由于文學基礎的局限性,為了更好的產生市場效應,現有的密室逃脫不得不擴大目標人群,同時更好的掌握年輕人這一固定群體。于是不再局限于推理小說的真實還原這一初心,轉向呈現更豐富多樣的體驗效果,減少正統的邏輯推理,加入驚險刺激的機關道具,逐漸與最初的文學基礎聯系疏遠,最終完全脫離。

三、對傳統與新興文化產業的啟示

通過密室逃脫與影視改編的對比研究后我們對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可以明確一些方向和建議??v觀二者的發展道路,首先對于文學聯系緊密與否的這個問題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調整好與文學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文學景觀產業的發展。發展后勁不足的密室逃脫可以充分借鑒影視改編發展的經驗,不要一味地撇清與文學之間的關系,恰當從文學出發,不僅能為一個新興產業注入文化內涵的助推力,使其發展有所保障,也能在創新不足的局面上開拓新地天地。密室逃脫可以放棄純推理設置的主題,以某一推理小說為入口,形成基本的吸引力,在道具的選取、機關的設置和真人NPC(游戲工作人員)的引入上形成噱頭,以擴大受眾范圍。密室逃脫采用邏輯推理與情節輔助設置的模式進行開發,也可不再局限于推理文學這類單一的文學類型,可將多樣化的文學作品,例如科幻文學(《哈利波特》)、戲劇文學(《哈姆雷特》)等糅合在一起,充分借鑒影視改編的文學來源豐富這一特點,進行開發創造。

參考文獻:

[1]劉力永.景觀社會:媒介時代的一種批判話語[J].北方論叢,2006,6(1):48-51.

[2]魏毅東.景觀社會背景下文學中的“視覺殖民”[J].同濟大學學報,2012,23(6):82-85.

[3]曾大興.論文學景觀[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4,32(2):42-47.

[4]劉力永.景觀社會:媒介時代的一種批判話語[J].北方論叢,2006,6(1):48-51.

[5]張泉.真人密室逃脫游戲中的卷入度及文化傾向研究[D].上海:北上海師范大學,2016:7-56.

作者:陳惠潔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