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信貸風險與防范研究

時間:2022-07-15 10:46:55

導語:汽車消費信貸風險與防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消費信貸風險與防范研究

摘要:互聯網時代拓寬了傳統汽車金融行業的盈利模式,也帶來了新的風險。本文簡要介紹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的發展與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選取4家汽車貸款網絡平臺與部分江蘇省企業,采用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互聯網+”時代下我國汽車消費信貸存在的風險與影響因素,為我國汽車信貸業務的穩定發展與風險防范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汽車消費信貸;信貸風險;防范措施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汽車”供應鏈金融模式飛速發展,汽車消費信貸關注度逐年升高,對其風險的研究與防范至關重要。本文從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角度進行風險研究,為風險防范提出政策性建議。

1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概述

1.1汽車消費信貸及發展歷程。汽車消費信貸是指貸款人對申請購買汽車的借款人發放人民幣貸款,是汽車金融服務中最主要的部分。我國的汽車消費信貸起步于1995年,經歷了萌芽、爆發、調整和穩步發展4個階段。發展初期因缺少相應的風險控制手段而被叫停,直至1999年央行出臺相關政策,產生了“銀行—保險公司—經銷商—廠商”4方聯動的合作模式。隨著風險的聚集與賠付率的大幅提高,2004年中國保監會叫停車貸險,原有模式瓦解,汽車消費信貸進入階段性低谷時期;同年,銀監會出臺《汽車貸款管理方法》,進一步調整規范車貸市場。2018年實施《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切實加強汽車貸款全流程管理,其發展逐步專業化、規模化。1.2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汽車銷售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汽車消費信貸市場規模達9654億元,且近三年內穩步增長。2017年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約為40%,遠低于發達國家,汽車金融還處于初級階段。汽車消費貸款作為中國汽車零售金融服務的主體,約占85%的市場規模,集中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貸款主體仍為商業銀行(41%)。在國家政策指導與調控下,江蘇省汽車產業和金融信貸迅速發展。據江蘇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省汽車產能全國第一,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13.3%,增加13572.4億元。

2風險研究

2.1理論研究。2.1.1宏觀層面。王瑤(2016)對我國汽車金融信貸風險進行了分析,認為國家宏觀層面上的政策和經濟行為會影響車貸風險。一方面,貨幣政策調節利率,財政政策調整稅收、財政支出等,都直接影響物價和居民收入,間接影響借貸方的還貸能力,引發相應的汽車金融信貸風險。另外,國家經濟繁榮時期,國民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增加會導致利率提高,影響居民還款能力;衰退時期,國民收入下降,失業率增高,汽車還貸違約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2.1.2市場競爭。根據王瑤(2016)對我國車貸風險管理的總體研究來看,我國汽車金融消費發展前景良好。伴隨著車貸寶、樂購車等汽車網貸平臺的出現,信貸業務數量增多,貸款方打開知名度也降低了門檻,市場競爭激烈,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現象,對還貸環境產生不利影響。2.1.3企業內部。張鈺(2017)通過研究平安銀行汽車消費信貸的風險管控,發現影響企業貸款風險系數的因素在貸款的前、中、后三個環節均有所體現。貸款前,調查人員存在機械化調查現象,缺乏自我分析與判斷,風險防控與判斷能力不足;我國擔保制度不完善,擔保人員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與操作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汽車貸款的風險系數。貸款中,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貸款業務的綜合性和復雜性不匹配,加之貸款系統對客戶的收入、資產、負債的評估標準沒有具體細節,也使車貸風險居高不下。貸款后,監督管理流于形式,風險管理體系和風險管理預警機制不完善、不合理,可供參考的有效信息少,利用外界環境分析的影響過于片面,不能及時發現、管理風險,無法獲得準確有效的風險報告。2.2案例分析。2.2.1汽車網絡貸款平臺。近年來,汽車金融企業紛紛布局互聯網車貸平臺,借助互聯網推動汽車貸款。本文選取了4家市場上較為活躍的車貸平臺進行分析,綜合來看,盡管運營觀念、平臺業務等各有特色,但車貸體系以及風險管控是類似的。車貸體系方面,大體分為申請額度、預約看車、在線審批、放款提車四個過程。簡便快速的放貸過程與傳統貸款相比存在巨大的風險,需格外關乎風險管控。風險管控方面,貸前由線下門店提供用戶資料;貸中進行線上、線下評估監督,并與第三方數據公司合作評級;貸后平臺定期提醒還款,監控、處理車輛。盡管風控正在逐漸完善,但網絡貸款門檻低、審批快的特性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平臺風險。車貸平臺為了爭取客戶,會提供較傳統金融機構更優惠、快捷的產品服務,如低利率貸款、快速審核放款、無擔保放貸等,這會使平臺承擔高于傳統金融機構的成本和風險。一方面,車貸平臺缺乏長期積累的風控專業技能,限制了風控效果;另一方面,國家對于這一新生事物的監管尚不成熟,金融牌照的缺乏使其能夠游離在嚴格的金融監管之外,聚集了較多的金融風險。2.2.2江蘇省部分企業。本文選取了江蘇省三家汽車銷售公司、一家銀行進行實地調研,并收集了122份有關調查問卷,對車貸消費者的基本信息與貸款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發現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中最主要的還是信用風險,而互聯網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傳統的信用風險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監管。去中心化的便捷高效為金融交易帶來了便利,但也使金融風險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分布,使監管范圍擴大、監管難度增加,再加上汽車本身的強流動性,跑貸現象極易發生,發生信用風險的可能性增大。通過構建違約系數方程對信用風險的發生概率及影響因素進行簡單測度,基于調研數據,運用Eviews回歸得到回歸方程如式(1)所示。Xji為特征變量,X1i其中為車型,X3i為地區,X4i為職業,X5i為婚姻狀況,X6為年齡,Xa為貸款期限,根據具體情況賦值。把貸款申請人的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戶籍地區、車型、貸款期限代入回歸方程式(1),就可得到該貸款客戶的違約概率。從得到的統計模型數據來看,當其他變量相同時,年齡偏大的客戶更優質,逾期的可能性低;職業方面,以個體經營客戶為最差;婚姻方面,未婚客戶和離異客戶較差;戶籍地區為江蘇本省的較好。因此在判斷客戶的信用風險時,需尤其關注借款人的年齡、戶籍地區、車型、貸款期限、職業、婚姻狀況等因素,以此來分析借款人的個人信用風險度,確保貸款的質量和安全。

3結論與防范建議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拓寬了傳統汽車金融行業的盈利模式,科技驅動的消費金融產品服務創新逐漸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新風險。通過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可知,互聯網時代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產生的新風險主要是平臺風險,需要加強政府監管與市場管制,促進行業良性經營。此外,去中心化的特性增強了傳統風險中的信用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強、管理難度大、可控性差的特點,而年齡、戶籍地區、車型、貸款期限、職業、婚姻狀況等都是與之相關的影響因素。本文綜合汽車消費信貸市場風險,提出以下建議。3.1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凈化平臺環境。針對目前互聯網信貸平臺法律體系的不足,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規范交易,凈化互聯網金融市場,嚴懲網絡金融違法犯罪分子,促進規范化發展。3.2健全消費信貸市場監管體制,規范管理制度。互聯網汽車信貸業務涉及金融監管、金融信息服務、網絡安全等多方面,有著不同的監管機構,要強化全方面多元化的監管合作;完善互聯網汽車金融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穩定市場,促進優良企業的轉型發展。此外,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輿論優勢,完善信息披露監管體制,聯合公眾力量為消費者的選擇提供依據。3.3企業規范自身風險管理制度,完善風控體系。在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線上、線下全面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和汽車金融反欺詐系統,建立風險識別監測機制,加強風險管理,組建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優勢,立足平臺內部數據,科學引入外部數據,搭建貸前評估、貸中資金流控制、貸后預警等一系列聯動機制,提升數據質量和價值,有效降低信用風險。

參考文獻

[1]張瑩.商業銀行互聯網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20).

[2]張鈺.平安銀行汽車消費信貸風險管控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17.

[3]王瑤.對我國汽車金融信貸風險的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7).

[4]馬志強.汽車消費信貸風險的分析與防范研究——以無錫地區為例[D].南京:東南大學,2007.

作者:趙海釗 張星宇 郝煥晨 王翔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