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論文

時間:2022-04-01 11:00:00

導語: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論文

[摘要]社會民主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本是同根兄弟,前者屬于第二國際的“右派”,后者則是第二國際的“左派”。二者從最初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上的分歧,逐步發展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長期相互指責和意識形態沖突。其積怨之深,誤解之重,時至今日尚未得到很好解決。這也極大地妨害了社會主義事業,削弱了社會主義力量。因此,公正、全面、科學地評價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對于開創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社會民主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社會民主主義是當今世界各國社會黨、社會、工黨及其國際組織社會黨國際思想體系的總稱,其前身是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觀代表了發達國家的人民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對社會主義價值的訴求。1951年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大會,成立社會黨國際組織,通過了《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與任務》的原則宣言,通稱《法蘭克福宣言》。這一以社會主義為價值取向的原則宣言成為指導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進行理論創新和社會改良的綱領性文件。社會黨國際成立50多年來,其發展勢頭迅猛,目前,世界上有168個國家成立了社會民主主義黨組織,成為當今世界影響深遠的國際性政治組織。一、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之要點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以社會主義為價值取向,通過奉行傳統的價值觀與解決現實的全球問題結合起來的方式,以實現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以及世界民主的主張,從而實現自由、社會公正與團結民主的世界的社會主義價值目標。首先,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以社會主義為價值取向。其觀點集中體現在《社會黨國際原則宣言》中。《宣言》指出:“社會主義思想激發了全世界人民的想象力,促進了政治運動的成功發展,決定性地改善了男女勞動者的生活,為塑造20世紀的面貌作出了貢獻。”[1](第3頁)宣言在肯定社會主義價值的同時,也指明了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不僅意味著基本的政治權利,而且意味著經濟和社會權利,包括:工作的權利;享受醫療保險和產期津貼的權利;休息的權利;因年老、喪失工作能力或失業而不能工作的公民有獲得經濟保障的權利;兒童有享受福利照顧的權利;青年有按照其才能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足夠住房的權利。”[2](第7頁)這些價值追求指導著社會黨人既反對資本主義,因為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使群眾不能享受物質權利,違背了社會黨人的正義感;又反對任何形式的集權主義,因為它侵犯了人的尊嚴。而社會黨人的任務與目的,就是“為取消性別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種族集團之間的一切法律上的、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歧視而奮斗。”[2](第7頁)可見,社會民主主義所追求的社會理想與科學社會主義、與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是一致的。盡管他們的價值理想和在實踐中推行的資本主義改良政策不以推翻資本主義為目標,但他們的改良政策對資本主義穩定、和平、持續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其在發達國家建立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目前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在某種意義上,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理想社會的設想是一致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資本主義由于社會民主主義的改良已經不是原來意義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充滿了社會主義因素,社會主義的物質存在條件正在資本主義的胎胞里發育成熟。其次,社會民主主義把實現自由、社會公正與團結民主的世界作為價值目標。他們認為,“今天,社會黨國際把為實現自由、社會公正與團結一致而進行的傳統斗爭同執著地致力于和平、環境保護與南方的發展相結合。”[1](第5頁)“社會民主主義是實現自由、社會公正與團結的國際運動。它的目標是贏得一個和平的世界。在那里,這些基本價值觀念得到增進,個人能夠過有意義的生活,其個性與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人權與公民權在民主社會的基本結構中得到保護。”[1](第5頁)他們堅信,“個人權利對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有根本意義。民主與人權也是人民權利的實質,是人民對長期以來統治著他們的經濟結構進行控制的必不可少的的手段。”[1](第7頁)并認為“擺脫專制與獨裁政府的自由至關重要。這是各國人民與各國社會創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和平與國際合作的世界——一個民主地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命運的世界——的前提條件。”[1](第7頁)因此,他們把維護世界和平作為當前時代最高任務。“社會黨人為建立一個和平與自由的世界而努力,在這個世界中,沒有人對人或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和奴役,個人個性的發展是人類充分發展的基礎,社會黨人呼吁所有勞動人民團結起來,為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奮斗。”[2](第9頁)再次,社會民主主義主張把奉行傳統的價值觀與解決現實的全球問題結合起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黨國際重申它的基本信念。它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全球經濟社會和政治權力結構的民主化。從1951年《法蘭克福宣言》發表以來,世界已急劇變化,社會主義必須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上實現它始終堅持的那些原則和政治義務。”“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仍以它形成時的價值觀念為基礎。但是,對這些價值觀念必須進行批判性的闡述,既吸取過去的經驗,又展望未來。”[1](第14頁)“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目標是使其社會公正和民主的傳統價值觀適應全球化帶來的新的挑戰、任務、政治形式和政治工具。”[1](第270頁)最后,社會民主主義把實現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以及世界民主作為價值目標。社會民主主義所主張政治民主就是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它必須保障每一個人有過私人生活的權列。保護其不受國家的任意侵犯。政治自由、如思想、言論、教育、結社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人民有普遍的、平等的與秘密的選舉權,自由選舉代表。由多數派組織政府。同時尊重少數派的權利。所有公民不論出身、性別、語言、信仰和膚色如何,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擁有自己語言的集團有權實行文化自治。建立獨立的司法制度。人人有權在公正的法庭面前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受到公開審判。”[2](第4頁)社會民主主義所主張的經濟民主是要實現不同形式的公有制,做到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險與收入和財產的公平分配。社會黨主張生產必須是為人民的整體利益而計劃的。社會主義謀求用這樣一種制度來代替資本主義,在這種制度下,公共利益優先于私人利潤的利益。社會主義的當前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和推行收人與財產的合理分配。在“計劃”與“公有制”的關系上,社會黨認為社會主義的計劃并不以所有生產資料的公有為先決條件。它同重要生產領域內,如農業、手工業、零售業和中小型工業內私有制的存在是可以相容的。“公有制”只是作為調整經濟活動的一種手段,不具有戰勝和代替私有制的那種革命意義。“不應把各種不同形式的公有制本身看成是目的,而應看成是對決定經濟生活和社會福利的基礎工業和服務性行業的監督手段,也是使效益差的工業合理化,或是阻止私營壟斷企業和卡特爾剝削公眾的手段。”[2](第6頁)總之,在經濟方面,社會民主主義的目的,是在實現經濟與社會保障和社會日益繁榮的基礎上擴大個人自由。社會民主主義所主張的社會民主是要保障公民的工作權利,休息權利,醫藥與生產福利的權利,年老、殘疾與失業者的保障權利,適當住房的權利,受教育和提高科學藝術的權利,婦女與兒童的權利等等。社會民主主義所主張的國際民主反映了社會黨的國際政策。社會黨并不局限于社會民主主義在其自身的有限空間,它要把社會民主主義擴大到世界的所有地方去;為此,它提出了相應的國際政策及主張:反對各種形式的帝國主義,維護和平與集體安全,要求嚴格履行聯合國憲章,認為聯合國是走向國際共同體的重要步驟,要求促進廣大落后地區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二、對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的種種誤解社會民主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本是同根兄弟,前者屬于第二國際的“右派”,后者則是第二國際的“左派”。二者從最初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上的分歧,逐步發展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長期相互指責和意識形態沖突。社會黨國際成立后,他們甚至把搞垮共產主義作為與批判資本主義同等重要的價值追求。認為,“共產主義已失去了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斗爭中它一度對一部分勞工運動和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吸引力。”[1](第17頁)因此,“社會黨國際支持旨在通過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造共產黨社會的一切努力。”[1](第17-18頁)而共產主義也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觀充滿了敵視和種種誤解。認為社會民主主義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政黨[3];是在資本主義基本制度框架內進行點滴改良,是“資本主義病床邊的醫生”[4];一般都把社會作為“修正主義”加以批判[3]。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首先,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多元指導思想充滿敵視和誤解。由于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性,反對多元性,因此,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多元指導思想充滿敵視和誤解。社會民主主義為了實現其追求的社會公正、生活美好,自由與世界和平的價值目標,一貫奉行“多元主義”,強調社會主義思想來源的多種途徑,反對一元的思想理論基礎;提倡所謂多元指導思想和意識形態多元化,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議會制,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在他們看來“社會主義是一個國際性的運動,它不要求對待事物的態度嚴格一律。不論社會黨人把他們的信仰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或其他的分析社會的方法上,不論他們是受宗教原則還是人道主義原則的啟示,他們都是為共同的目標,即為了社會公正、生活美好,自由與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奮斗。”[2](第3頁)他們聲稱社會黨國際本身就是“一個民主的、多元化的、建立在各種共有的價值觀念團結一致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權力基礎上的機構”[2](第418頁)。其次,把社會民主主義所倡導的民主、自由、公正、團結互助等視為抽象的價值觀。認為社會民主主義在國家觀上從抽象的民主、自由、公正、團結互助等觀點出發,完全否定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學說,把國家看作是超階級的正義力量,從根本上否定了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一實質。他們認為國家并不是必然要成為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工具,它可以成為為所有階級服務的“超級國家”。主張通過和平、民主和議會道路,掌握政權,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雖然宣稱自己是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黨,卻把民主、自由、公正、團結互助等抽象的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的內容,認為社會主義沒有什么終極目標可言,它只是一項不斷追求美好社會的持久任務。再次,把社會民主主義的哲學基礎看成是人道主義和人性論。以人道主義作為基本理論和世界觀,以是否符合“人道”、“人性”為原則看待世界,看待歷史發展。認為由于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無數單個人的美好追求匯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就能推動社會朝美好的方向發展。把希望寄托在“人性”的改善上,主張資本家和工人相互擁抱,實現“人性”的理想社會。他們認為“社會主義”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而非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認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都違反了人性或人類理性。他們反對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觀察社會,否認馬克思主義階級學說,否認和反對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最后,對社會民主主義的經濟觀進行了批判。科學社會主義認為,取得了政權的無產階級必須根據生產力的發展,有步驟地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以達到社會解放的目標。而社會民主主義否認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是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和基礎,認為不需要改變現存國家和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通過對各個領域的漸進式改革就能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在所有制思想上完全否認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個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特征,認為“公有化不會自動地給人們以更多的自由”,只有私有制是“人的自由的基礎”。主張建立以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私有制和競爭成分以及公有制和計劃成分并存為基礎的混合經濟體系。三、如何公正地看待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觀公正地看待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還社會民主主義應有的本來面目,就需要在方法上摒棄“左”的做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列寧在落后國家開創的革命道路與社會民主主義在發達國家開創的議會道路,都是根據各國的具體國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探索社會主義理想的道路,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存在背離問題。同時,也不應在沒有顧及到社會民主主義所處的時代與馬克思主義所處的時代已經發生很大轉變的情況下,把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作簡單的理論比較,爾后就貿然宣布社會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敵人。此外,我們還應從社會民主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中去研究他們的價值觀,而不是偏信一些二手的資料和道聽途說的東西。就理論而言,要正確地看待其多元的指導思想。社會民主主義的指導思想是多元主義的,自認為古典哲學、基督教倫理觀、人道主義、現代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等等都構成其思想體系。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否定馬克思主義,而是把馬克思的社會分析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視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之一。例如瑞典社會民主工黨主席卡爾松在其代表作《什么是社會民主主義?》(1983年2月)中還承認:馬克思主義“是解開方程的鑰匙,但結果應由當代人算出”。[5](第122頁)就價值目標而言,要正確認識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目標的節節后退。社會民主主義的價值目標一般是節節后退的。老黨在19世紀末建黨之初都主張實現生產資料社會化和建立沒有階級的社會,后來在執政之中受挫后就取消了廢除私有制的綱領,改變為發展經濟、實行福利政策、改善人民生活、達到充分就業等。從表面看,社民黨的價值目標是后退了,但這些價值目標的改變適應了社會的需要,爭取了選民,為上臺執政開辟了道路。這恰恰反映了社會民主主義不斷與時俱進的品格。他們認為:“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刻在石碑上永恒不變的教條,它是一個注重實效的前瞻性運動,在堅持尚未被時代淘汰的價值觀的同時能夠適應現實。”[1](第136頁)并且“社會主義不是抽象地討論問題,而是不斷地解決問題”。[1](第136頁)就價值取向而言,要區別社會民主主義放棄社會主義革命的改良主義本質與其在當前實踐中的某些合理之處。社會民主主義否定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醉心于漸進改良,這在根本上是錯誤的。它主張通過議會民主競選,多黨平等競爭,爭取得到多數選民支持,占領議會多數席位,然后上臺執政;在執政期間盡量實行多種改良政策,擴大人民大眾權益,增進人民大眾福利,不廢除私有制,而只限制剝削。這些通過合法斗爭、采取改良主義性質的措施,在不具備革命形勢的條件下,應該說是有其合理性的,不能完全否定。[6]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與共產黨的關系而言,應擴大合作,減少意識形態的分歧。各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雖然有反對共產主義、反對共產黨的一面,但這種反對主要是針對共產黨的“專制”和“集權”,這也不能說人家就完全錯了,在共產黨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這些方面的大問題,我們應認真進行反思,而不是不講道理地抵制和拒斥。同時還應看到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捍衛廣大工人和人民群眾權益、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向往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推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這四個方面,與共產黨擁有共同認識、共同目標。因此,只要我們糾正極左思想、關門主義與宗派主義,完全可能與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很多方面結成統一戰線。過去,法、意、瑞典等國的共產黨都與社會黨有過合作的歷史經驗和歷史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完全有可能結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總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治黨、治國的經驗,其所形成的價值觀不能說完全是抽象的、錯誤的,我們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具體地、歷史地、科學地認識其價值訴求,從而找到科學社會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契合點,為兩大政黨的合作,為社會主義事業開創新局面破除觀念上的障礙。[參考文獻][1]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編譯小組編.社會黨國際重要文獻選編[Z].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2]社會黨國際文件集編輯組.社會黨國際文件集[A].黑龍江出版社,1989.[3]初文杰.民主社會主義離科學社會主義有多遠[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4).[4]“四個一批”理論人才考察團.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基本看法及啟示[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2).[5]宗巖.各國社會黨手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高放.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的發展[J].科學社會主義,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