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思想政治論文

時間:2022-04-01 11:17:00

導語:改進思想政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進思想政治論文

一、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我們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必然要求

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分析世紀之交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任務,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個帶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提到了全黨的面前。1999年9月,黨中央制定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2000年,黨中央又召開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才能保證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各項工作和群眾中去,才能及時排除和戰勝各種錯誤東西的干擾,才能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從而為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強大的動力與保證。”這段話概括起來就是: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我們黨始終做到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1.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可靠保證。我們黨要更好地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緊密結合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解決好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問題。這是社會主義本質和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是黨的先進性的要求。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證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離不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生產力包含兩個基本因素,即物的因素(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等)和人的因素(勞動者、管理者等)。它們在生產過程中是結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在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生產力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物的因素只有被人所掌握、只有與勞動者相結合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人的勞動技能,二是人的勞動積極性。這兩者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人的勞動積極性,取決于勞動者的思想覺悟、勞動態度、事業心和責任心等。事實證明,人的思想要素在生產力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的工作,也就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工作。人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提高了,就會在生產勞動中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從而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是做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勞動者的工作,它同發展生產力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是推動生產力發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

2.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我們黨要更好地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大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造出既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對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起著巨大促進作用的先進文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離不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需要。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我國社會文化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具有根本的指導作用。在當前錯綜復雜的歷史條件下,要保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質和正確方向,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更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失去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前進的思想政治基礎,導致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亂,進而引起社會的動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通過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作為建設先進文化的首要任務,在全黨全社會樹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融入到各種形式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思想道德教育內容之中,用馬克思主義牢固占領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其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的需要。只有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黨員和群眾,才能動員和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事業,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開展活動的。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就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四項基本原則在各項文化事業中得到貫徹,使我們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能保持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服務。對于文化事業領域中任何違反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思想和行為,都要通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給予教育、批評、引導和必要的斗爭,以防止和克服各種不健康的、錯誤的思想對文化事業的侵蝕。

3.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保證。我們黨領導的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決定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要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就要堅持黨的宗旨,努力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想問題、辦事情、搞改革都要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群眾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作為衡量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是否成功的根本尺度。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證明,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振奮群眾的革命精神,主要要靠黨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為了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人們的思想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有說服力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解決干部群眾中出現的各種思想問題。對于群眾的思想疑慮和困惑,應當滿腔熱情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他們消除疑慮,提高認識;對于群眾中的模糊認識,要作出實事求是、令人信服的說明和解釋;對于群眾中的錯誤思想,要通過深入細致的說服、教育和批評,加以糾正。

二、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

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基于對國內形勢、黨肩負的歷史任務和黨的自身建設實際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作出的戰略性思考,為我們黨面向新世紀進一步鞏固自己、加強自己、提高自己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包括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抓緊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關鍵是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找準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

1.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基本原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對當前亟需進行理論引導或說明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宣傳,作出科學的、有說服力的、符合實際的解釋和說明,充分發揮理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凝聚力。理想信念教育,歷來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要緊密結合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宣傳教育的一致性,與社會不同群體的特點和要求的多樣性統一起來;必須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的宣傳教育的理論性,與人民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實踐性統一起來。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為群眾所樂于接受,能夠回答群眾中存在的思想認識問題,能夠在群眾的工作和奮斗中不斷發揮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要通過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宣傳教育,通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使廣大黨員干部將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基礎上。要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共同奮斗。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最近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和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要通過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使人們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把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結合起來,把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把教育引導與嚴格管理結合起來,把弘揚社會正氣與懲治不法行為結合起來,使法律和道德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統一發揮作用。

2.找準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圍繞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思想問題,選準工作的切入點,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

把講道理與辦實事結合起來,把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善于從群眾最關心、與群眾聯系最密切的問題入手,為群眾著想,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同解決群眾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團結、動員、教育群眾同服務群眾結合起來。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滿活力,收到實效。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落實到基層,盡快扭轉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局面。做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企業、農村、學校、科研院所、街道和其他基層單位,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解決好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的問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來進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來進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來進行;城市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要圍繞社區建設、提高市民素質來進行。基層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們的全部工作就有了最廣泛最堅實的群眾基礎。

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發揮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的模范帶頭作用。領導干部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者,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如果領導干部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以權謀私,違法亂紀,只能損害黨的形象,敗壞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3.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辦法,更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

要在觀念上創新,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經濟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沖破舊觀念的束縛,積極接受新事物,更新思想觀念,增強創新意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和創新中提高,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要在機制上創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機構和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黨全社會的事情。無論是黨政各級部門,還是各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都應當自覺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建立以各級黨組織為領導、黨政領導干部為主導、廣大黨員為主體、專兼職政工隊伍為骨干、黨政工團和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責任制。要建立健全一套比較完善的考評機制,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形成良好的運行態勢。

要在方法上創新,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載體。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日趨現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老辦法、老套路不適用了,必須進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運用現代傳播媒介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同時,對群眾在實踐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好思想、好品德,對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和好的作法,要及時總結推廣,努力創造更加豐富而有成效的、廣大群眾樂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