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和公平關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6 08:35:00
導語:效率和公平關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相通和互補
為了論述這個觀點,筆者就此文的標題(《淺談效率與公平》)做出聲明:兩者排名不分先后。
有許多知名學者的看法是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矛盾的、沖突的或者至少是方向不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雖然也有一些文章中提到效率和公平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但是往往到文尾又會將效率和公平分開來談,自相矛盾地又認為效率可能會導致不公平,公平會降低效率。我在這里并不是否定他們的觀點,只是想換個大前提,來論證筆者的觀點:效率和公平有相通相同之處,各自不同的特征則為優勢互補——公平是為了促進效率,效率是為了保障公平。這個大前提便是:現代意義上的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
首先,說收入分配過程中的公平。分配過程公平是指有理想的嚴格統一的標準來使人們獲得收入,即競爭的公平(在這里考慮的都是理想狀態。市場開放程度高,不存在地域封鎖現象,也不存在腐敗,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是按照投入量來獲取收入。但是結合中國實際,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讓所寫的文章有實際作用,這些不滿足理想狀態的因素將在后面的政府應該起的作用中論述)。很明顯,由于制定了統一的分配標準,如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每個人都是經濟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必將大大提高其勞動積極性或者投資積極性,也促使企業改進技術加強管理,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資源提高質量產量。這種現代的公平必將代替傳統的公平,積極有效的公平必將戰勝懶散的公平。顯然,這種公平其實是效率的公平,也是能促進效率的公平。
或許公眾馬上就要質疑:這種公平下,產生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越來越大與我國社會主義的宗旨“共同富裕”相悖如何解決?事實上下文中互補的公平便能解決此問。
分配收入過程的公平其實是一種經濟學或者說是市場的公平,除此之外公平還包括道德的公平,即是為了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公平。人們通常認為公平會阻礙效率,指的一般是這種道德的公平。在我國個人所得稅還僅僅只對中高收入者征收,那么誠然對于這批人和納稅的企業來說以一定比例的收入來上繳稅收,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但是這個程度是很低的,又由于稅收制度是穩定的公平的,并不是針對他們個人或單個企業,而是適用于所有符合條件的人群和企業。一般人都是向高處看齊,而比他們收入高的人,同樣也是在相同稅法的控制下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差距并沒有因為稅收有多大改變,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增加總收入還是能相應地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并不會對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條件還是應該理想化,沒有偷稅漏稅逃稅,沒有稅務腐敗,這些影響公平導致影響效率的因素也會在后面提到)。對于那些貧困地區的人即接受國家稅收恩惠的人來說,原本他們由于地域資源自身素質的限制,生活水平很低,與富裕的人一比,自然有不平的心理,但國家適度地給予救濟援助,他們就會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滿足他們眼力的公平的,于是社會的不安因素會大大減少,社會穩定了,企業運作和人們的生產活動有了環境的保障,自然更有效率。還須明確的是消除兩極分化也并不是通過國家的再分配制度使人民收入都一樣,而是使人們的收入水平差距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圍。而政府為道德公平做出的舉措還有逐步做出了放寬人口流動限制、大力發展小城鎮、開發西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實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等等決策。給貧困地區的人們經濟上的援助,由于他們維持基本生活的需要會保持一定的指出,從經濟學上消費的乘數作用看出也是能增加GDP,一定程度上帶動生產的。而對他們教育等公共事業上的援助,提高了人口素質,便于把本來是閑置的人口利用起來,減少了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就整個社會的總資源而言,資源利用是更有效率的。所以,道德公平彌補了制度公平或者說是效率可能造成的兩極分化的不足。
在本文的大前提下,現代意義上的公平就是包括了收入分配的公平(同一體制的公平)和道德公平(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公平)。其中前者與效率相通,后者呢,既與效率互補又促進效率。以上其實只是單方面地對公平之于效率的作用作了闡釋,而這個互補的“互”說明應該是兩者彼此作用的,下面通過一個比喻更具體說明兩者的互惠互利的關系。
每個人都占用相同的面粉和調料來做蛋糕,有些人做的蛋糕大又香,有些人卻不太會,糟蹋了原材料。那何不把所有的面粉和調料交給一個或者一批最會做蛋糕的人,那他做的蛋糕呢,則比原先大家各自做的蛋糕之和質量高體積大,再將他做的蛋糕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了吃,不是每個人都會吃到的比原先要多嗎。做蛋糕的師傅必然應該分得相應的多些,出過力的人也相應分得量,就算是那些沒出過力的老、弱、病、殘也該分他們一份讓他們吃飽,因為他們至少貢獻了本來占用的資源,不然分不到的人會覺得心理不平衡,來鬧來搶,周圍一亂,師傅們也無法安心做蛋糕,人們也不放心把材料交給他們,反而更不利,所以每個人都該有一份,不是平均分配,但至少可以填飽肚子。這個比喻重復了一次公平對效率的作用,我認為應該也已經說明了效率對公平的作用。兩者互相補充為的就是讓社會更加和諧和繁榮安定。
還值得一提的是,“計劃經濟”中的“平均主義”到底是不是公平?“重在參與”,“按人頭分配”,在生產力不高的情況下,人們從精打細算過日子變成了“不吃白不吃,放開肚皮吃”,從“全家參與勞動生產”變成了“磨洋工”,“砸了小鍋吃大鍋”,我認為這種平均不是公平。顯然從它的過程和它造成的結果只能說明這是國家在探索社會主義制度時走的一條彎路,而并非公平。它造成的低效率就不能算到公平的帳上來。
此外還需要強調的是,凡事盡管是有益也要謹慎操作和適度實施,沒毒的水邊笑邊喝會嗆人,必需的飯吃多也會撐壞胃。所以在我們緊抓效率和公平的時候,須要謹慎適度和適時的問題。二、政府所起的作用
筆者在上文提到的很多看法觀點都是建立在理想化模型上的,實際生活與理想模型下的結論基本相符但還是有一定差距,那如何才能讓社會的狀態更趨近于理想的狀態呢?這就需要政府在這里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了。
很多人認為,效率是市場的事,公平是政府的事。這話對卻也不對。應該是效率和公平是同時需要市場和政府。而且在我看來公平和效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在很多具體環境中是等同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首先,要促進效率也是為了保障公平,政府應該確定明確的一系列制度,完善一些法律。如收入初次分配制度,收入再分配制度,稅法。值得一提的是,收入的第一次分配基本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不應過多干預,但像一些國有壟斷行業如電信員工收入過高問題還是有待解決。還有就是農村的土地的“均田制度”有待更好的制度來改革。連太平天國都不是完全按人頭分田,它都有考慮到不同素質的勞動者分得不同等級的田,我們現代社會怎么還能采取這種完全平均。這樣資源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不說,還有可能是會造成農村人口的盲目增長。不過一些像“承包制”這些制度的出現是好的兆頭,預示著農村分田正在向公平和效率的方向走。
其次,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破壞公平以至于有害效率,政府應該加強執法力度。如我們說了幾十年的反貪污反腐敗。政治,由于它的權利與利益掛鉤,是最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權錢交易,權權交易,一些善于官場之道的商人在他的“特長”的發揮下謀取暴利一夜暴富,投入與產出明顯不符合公平原則,自然也沒有效率,而且容易挫傷其他正當牟利人的積極性。再如偷稅、漏稅、逃稅的企業或個人,都是有害公平不利于效率的。還有投機倒把的“資本家”,不但是不公平無效率,而且嚴重的還會對社會主義穩定造成不利影響。這些種種,不但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嚴打,還得加強宣傳嚴防。
第三,公務員的設置和政府機構的無效率需要深思。說了這么多公平和效率以及政府的作用,政府機關卻恐怕是最沒有效率的機構。因為它的產出往往是長期性的,而短期性的業績也不一定是造福于民。由于不用展示成果,很多崗位設置其實都沒有具體實在規定要干的事,很多公務員上個班,就喝個水看個報紙,到崗就行。在群眾面前么高高在上,難的工作懶得去做,簡單的又不屑去做。本著沒有犯錯就是好官,一些官員是索性什么都不做??墒沁@些人占用的卻是最好的資源,收入也相對較高。這些到底是有效率呢還是顯公平了?
綜上所述,只有讓公平和效率攜手,中國的和諧社會,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環境才會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
[摘要]換個大前提,來論證:效率和公平有相通相同之處,各自不同的特征則為優勢互補——公平是為了促進效率,效率是為了保障公平。這個大前提便是:現代意義上的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效率公平政府作用
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如何擺放效率與公平的位置,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喬新生.也論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與袁貴仁先生商榷.
[2]馬振海.關于效率與公平的反思.[3]張薰華.從生產方式看效率與公平.
[3]楊偉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效率與公平結合的理論分析.
[4]任建華.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是一條重要的執政規律
- 上一篇:房地產稅收改革論文
- 下一篇:農村文化建設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