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業政策
時間:2022-03-08 06:06:00
導語:生豬養殖業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緒論
生豬養殖業政策由最初的引導型政策向引導和支持并重型,最終向全面支持型政策轉變:財政政策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范圍和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支持環節越來越多,在產業增長階段的支持效果明顯,在產業的成熟階段則不太明顯;政府通過財政補貼、貸款貼息和保險補貼等財政政策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果,尤其對規模化程度高、負債比高的養殖組織的影響更大;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影響投資和通貨膨脹來影響產業政策支持、引導的效果,這兩種政策之間的作用關系越來越緊密。
二、通貨膨脹與豬肉價格上漲
客觀地說,豬肉價格的飛速攀升把通脹的壓力陸續傳導到了雞蛋、魚和其他食品之上,由于肉價占到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一籃子權重的7%左右,再加上對其他食品的帶動效應,確實帶動了CPI指數的上漲。如下圖表所示:
然而,單靠表面的相關性來得出豬肉上漲與通貨膨脹互為因果的結論是不夠謹慎的,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從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角度來解釋通脹的形成的話,原因可能如下:
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1)需求拉動通貨膨脹(2)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分為工資推動通貨膨脹和利潤推動通貨膨脹。
顯然,我國連續5年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原因正是內需不足,下游產品供過于求,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上半年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過于求的商品430種,占71.7%,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理性判斷:目前的通貨膨脹并非由于需求過剩引起的。
利潤推動通貨膨脹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如果是豬肉價格上漲引起了通貨膨脹,利潤推動型通脹給出的理由應該是:豬肉銷售利潤頗豐,在利益驅使下,養豬者擴大規模,招募新員工,提高工資,從而引發了這一輪的通貨膨脹。去年養豬者普遍虧損,不約而同減少了投入,可見通脹的緣由不在這里,豬又被暫時通告無罪。
那么工資推動的通貨膨脹呢?——排除以后,我們的目光終于落到了它身上。在清華——布魯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來,價格調整內在邏輯的鏈條是很清晰很完整的:一個快速增長多年的經濟體,生產率持續上升,收入持續上漲,必然帶來價格調整的內在壓力。“通脹與升值,在我這一生中是一定會發生的事。”他很早就如此預言,“不是今天緩慢上漲,就是積壓在某天突然爆發。”工資的持續上漲是通脹的內因,由此看來,豬肉價格的上漲除了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以外,又加上了通脹的因素。豬肉漲價不過是通脹的一個信號。
從貨幣數量的觀點來看,貨幣供給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而菜籃子里的物品正是居民消費的必需品,價格彈性較小,因而幾乎所有的菜籃子商品都同步上漲了。這意味著豬肉漲價部分是通脹所致。
三、構建生豬養殖組織的利潤損失模型
貨幣從緊政策可以通過抑制通貨膨脹和影響生豬養殖組織的利潤水平改變生豬養殖業的供需狀況。貨幣從緊政策通過提高銀行儲蓄利率,刺激消費者調整偏好結構,將部分消費需求轉移到儲蓄中,進而達到抑制生豬需求持續增加、減緩通貨膨脹的目的。貨幣從緊政策可以通過影響生豬養殖組織的利潤水平進而改變生豬供給狀況。本文構建了生豬養殖組織的利潤損失模型:
其中,t代表時間δt代表生豬養殖組織的利潤損失率;k(t)代表利率變化后的生豬養殖組織利潤系數;ηt代表生豬養殖組織的資產負債率;αt代表生豬養殖組織的資產收益率;βt代表生豬養殖組織的成本系數(成本或收益);rt代表貨幣從緊政策采取后的利率;rt-1代表貨幣從緊政策采取前的利率;bt代表政府補貼系數:jt代表銀行交易成本系數。
上述模型表明:不同類型的生豬養殖組織受貨幣從緊政策影響的利潤損失率不同。對于規模化、專業化養殖組織而言,資產結構中銀行貸款所占比重相對較大,貨幣從緊政策將造成其資金成本上升、投資收益水平下降,投資擴張規模的動力不足;對于眾多普通散戶養殖而言,因其多以自有資金為主,受貨幣從緊政策的影響反而相對較小。
四、針對通貨膨脹和貨幣從緊政策的生豬養殖業發展對策
1.增加生豬產品有效供給的對策
加大養殖技術的推廣力度,通過培訓提高養豬主體的飼喂、管理等相關技術水平,適度降低我國養豬業的平均生產周期。進一步完善基層疫病防控體系,降低疫病風險;建立和完善生豬養殖業保險體系,降低養豬主體的疫病損失,保護養豬業的經驗資本。進一步完善生豬養殖業信息體系,提高產業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充分性,充分發揮信息對生豬生產的指導作用。大力扶持適度規模化生豬養殖和生豬養殖合作組織的發展,降低生豬價格波動對生豬供給總量波動的過度影響。扶持能力較強、發展意愿強烈的生豬工貿企業進行跨區域發展,適度提高生豬工貿產業的集中度。
2.抑制生豬產品價格上升的對策
就短期而言,在生豬和豬肉價格過高的時候,政府應當加強對生豬貿易、豬肉經銷和加工環節主體哄抬物價行為的控制,避免價格虛增給消費者帶來不合理的消費支出。鼓勵和支持生豬養殖產業鏈龍頭企業在國外建立玉米、大豆等飼料原料種植基地,提高飼料供給能力,降低飼料價格。有效進行規模化和專業化養殖場布局,降低產業鏈環節之間的物流成本,同時充分利用飼料原料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飼料原料價格波動幅度。建立基于產業鏈各環節產品質量和技術關系的價格傳導關系,正確估計各環節之間的價值分配,提高各環節主體價決策的理性程度,進而提高主體供給決策的敏捷性,有效避免環節物價哄抬和暴利。
3.從豬肉價格上漲透視政府宏觀調控的缺失
在對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政府在這方面的措施是不到位的。對此,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從這輪豬肉價格上漲事件中得到啟示,做好相關工作,以保護養殖戶和城市困難群眾等各個群體的利益。
首先,生豬市場的周期性非常強,價格波動劇烈。養殖戶的行為一方面是對現有市場價格的反應,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養殖戶沒有充足的知識和信息來分析豬肉價格的走勢。從政府角度來看,則是由于國家對生豬市場的宏觀調控缺失,畜牧業信息體系不健全,生豬生產和價格數據采集不完整,且沒有及時對養殖戶進行有效的指導。其次,導致豬肉供給過少的原因之一是豬瘟的出現,而不管是散戶還是養殖專業戶,對豬瘟的抗風險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風險過高而收益不足,他們會選擇退出市場。因此,國家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規避風險,當地政府要加強服務意識,做好防疫工作。再次,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導致了城市居民工資的普遍上漲,卻無法惠及沒有工資的農民。要提高農民養豬積極性,必須讓其有利可圖,政府在關注城市困難群眾的同時不要忽視了農民的利益。出臺的政策應對農民這一群體有所傾斜。最后,玉米價格的上漲是攤薄養殖戶利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玉米進口國的優勢,鼓勵多種植飼料玉米,嚴格審查玉米的深加工、出口項目,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稅優惠,從而保證飼料的平價和足量供應。
五、結論
貨幣從緊政策對農業、能源、環保、醫療健康、節能減排、公共事業等民生產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并不顯著,而對金融、貿易、房地產等產業的負面影響巨大。就生豬養殖業而言,可以
通過增加有效供給,抑制生豬價格上升為抑制通貨膨脹做貢獻;通過在政策金融支持、擔保、保險和財政貼息方面采用相應的財政、產業政策,把貨幣從緊政策的不利影響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盧鳳君彭濤劉晴:通貨膨脹和貨幣從緊政策對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影響[J].今日畜牧獸醫,2007
[2]吳娥霞胡俊:豬肉市場漲價現象透視[D].文化/社會,2008
[3]王長梅連文生:2007年養殖業發展趨勢分析[J].畜牧市場,2007(11)
[4]張家崢王大民徐淑華:養殖業市場低迷原因及對策[J].農村新技術,2007(3)
[5]宗禾:貨幣從緊意味著什么?[J].商界,2008,(1):24~25
[6]王書新鄭素霞劉貴金:今年養豬行情分析與展望[J].今日畜牧獸醫,2008(2)
[7]陳奎: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探索(上半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