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與信用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6 09:09:00
導語:虛擬經濟與信用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信用制度是虛擬經濟運行的基礎
虛擬經濟的發展要以信用制度的發展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信用的發展創造了虛擬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說,虛擬經濟的運行領域就是資本市場。其實,資本市場和產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的結構組成和運行機制原理相同。在資本市場中,市場的主體是資本持有者和資本需求者,交易的對象是資本,那么交易媒介是什么呢?在商品市場上,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貨幣,而在資本市場上,這個媒介應當是信用。只有有了信用這個媒介,它才能夠真正運轉起來。
2.虛擬經濟在信用擴張中產生和演變,虛擬經濟的產生是信用膨脹的結果
商品交易產生了信用關系,當以物易物的交易進化到以實物—貨幣—實物為主要運行方式的早期商品經濟階段,商品的賒銷和貨幣的借貸行為便逐漸普遍化,信用關系就成了商品交換行為的常見伴生物。貨幣作為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那時貨幣只是起到一個中介作用,經濟運行中的貨幣流通量的價值乘以流通速度于實物的價值是完全相等的。這便是“完全實體經濟”。隨著經濟發展,貨幣在以貨幣—實物(服務)—貨幣為主要運行方式的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中經歷了信用化、資本化的過程。貨幣的信用化表現為自身完全沒有價值的貨幣符號(紙幣或票據)取代了自身具有價值的金屬貨幣,它具有與實物或實體經濟相互聯系、又相互分離的兩重性。但在金本位制中,不足值金屬幣和有含金量的信用券以足夠黃金儲備為擔保的,經濟運行中的貨幣流量依舊受到實體經濟的嚴格限制而與實物流量保持一致。在信用參與下,貨幣具備了支付手段的職能,開始了單方面的轉移。信用產生后,無價值貨幣符號為脫離于實物流量的虛擬經濟的擴張提供了可能。
3.信用滯后對虛擬經濟發展產生制約
我國當前虛擬資本還不發達,信用制度的滯后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
(1)信用惡化引發信用過度膨脹,信用的過度膨脹導致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加劇銀行企業的困境,甚至使經濟衰退。首先由于企業信用低劣,造成銀行貸款質量低下,存在大量呆賬、壞賬,銀行大量資金無法按時收回,資金周轉速度滯緩,相應加劇資金的需求,誘使銀行尋求高利率以獲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銀行擴大信貸,從而放松對信貸質量的審查和可行性研究,貸款抵押品手段也非常軟弱,許多貸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產作抵押,實體經濟由于無法承受過高的銀行利率而使其正常資金需求受到極大抑制,銀行信貸的過度擴張是產生泡沫經濟的重要原因。當泡沫經濟迸裂時,又沿著相反的方向互動。當廣大民眾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失去信心,便會發生擠提,致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危機,進而引發金融危機。抗風險能力減弱,引發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致使經濟衰退。
(2)虛擬經濟的重要載體資本市場的發展受到信用環境不佳的制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最大的薄弱環節是債券市場,特別是企業債券的市場小得微不足道,市政債券市場還是空白。然而,社會的信用環境破壞使債券發行者不能取信于市場的投資者,債券市場更加難以發展壯大。我國的基金產業也因沒有完善信用保障的法律和制度體系難以成功發展。
(3)信用制度的空白與虛擬經濟發展的動蕩。虛擬經濟中虛擬資本是市場經濟中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因此,沒有現代完善的信用制度,虛擬經濟的發展更加脆弱。尤其在我國,完善的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在沒有完善信用制度的保障的條件下,金融市場迅速發展、膨脹,造成金融市場的動蕩。金融市場動蕩不僅會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作用,嚴重時會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特別是當金融市場積累了大量泡沫時,其動蕩會導致對整個經濟的災難性后果,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4.信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經濟社會運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虛擬經濟是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緊密結合。在現代經濟中,商業、銀行、企業、國家信用的發展為虛擬經濟提供了不斷增長的貨幣支持,并為虛擬經濟的多倍膨脹提供了可能。紙幣、電子貨幣等作為信用貨幣,本身就是“虛擬”的;商業信用是生產資本之間在買賣商品時,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預付貨款等形式形成的借貸關系。銀行信用是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產生并發展的。銀行以一定自有資金為信用保證,通過自己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以及銀行網絡間非現金劃撥結算等基本業務使貨幣大大虛擬化、擴大化。在純粹信用貨幣本位制下,貨幣發行量更容易為中央銀行所控制,成為政策性的外生變量,國家通過貨幣政策通過實施通貨管理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貨幣的過量發行更為可能。貨幣脫離了經濟運動中實物流量的限制,甚至突破了國家發行紙幣數量。這正是虛擬經濟實現虛擬增長的貨幣制度前提。隨著資本市場和信用的高度發展,大量的貨幣轉換為股票、債券等各種有價證券。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人壽保單、承兌票據等也被人們接受參與流通,成為更廣義的貨幣。由于整個信用體系的高度發展和相互滲透,貨幣開始演變為一種代表一定價值、變現力較強的資產,而這種資產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它只是代表可以取得收入流量的權益憑證,日益無形化、虛擬化。貨幣范圍的日益擴大,使這些票證的發行者已參與到貨幣發行與創造過程中來,此時,銀行、國家已喪失了貨幣數量決定的壟斷權。加上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將信用資源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通過保證金資金杠桿將投資多倍放大,信用作為買賣中介的牟取價差者有抵御買賣期間市場風險的能力充分利用。投機交易額的巨大虛擬膨脹使得其所產生的虛擬經濟遠遠超越了實體經濟的規模,這就形成了“虛擬經濟”,而且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虛擬經濟的發展使信用更加擴大,資產價格進一步上升。信用擴大、資產價格上升使實體經濟的融資尤其是抵押貸款融資或直接融資更為方便,這將為實體經濟尤其是有發展潛力的實體經濟領域提供較好的資金支持,從而促其發展。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現代經濟中虛擬經濟發展使金融市場成為世界經濟中最活躍和機遇與風險并存的一個重要領域。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會極大促進現代經濟的發展,但若虛擬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完全脫離實物經濟而極度膨脹的時候,引發泡沫經濟,造成經濟衰退。
二、建立健全中國的信用制度
1.營造信用制度的軟環境政府作為市場的“守夜人”和監督者,在信用制度的建立中,自然而然要承擔起培養國人信用意識、制定法律規則、監督市場行為和培養相關人才的職責,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創造良好的軟環境。一是盡早制定、規范相關法律法規,為中國信用體制構建總體框架。由于當前這方面經驗上的欠缺,可以先用條例、規章的形式予以頒布。二是加速培養誠信文化。在美國和歐洲,信用體系建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誠信作為道德訴求也貫穿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有信用暢通無阻,無信用寸步難行”的信用價值觀已經深入每個人的生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有形的制度建設與無形的制度安排不可偏廢。在建立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法規、程序等有形制度,而且也要非常重視倫理道德等無形制度對經濟個體行為的影響。三是要研究國外發達工業國家市場信用體系建立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信用體系。四是要大力培養相關人才,使我國信用體系建設更加科學、規范。2.加快產權制度改革誠信的基礎是產權
產權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追求長期利益的穩定預期和重復博弈的規則,從而使人們自覺地遵守誠信原則。當產權不清晰或保護不充分時,人們則可能選擇做出利己損人的經濟行為,而這些行為的出現必然導致誠信成本的上升。因此,必須加快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而推動產權制度改革的根本力量應當是市場。要通過構筑多元化產權格局與市場競爭格局,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更廣泛的市場主體和市場參與力量,通過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的利益訴求來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從而促進信用建設。
3.建立信用評級制度如果把信用體系比做一條鏈的話,那么信用評級制度就是這條鏈的最后一環
這最后一環應由誰來建立呢?筆者認為應當依靠市場的力量,讓市場去選擇。有人曾經建議讓政府成為信用評級的主體,筆者認為有以下弊端:(1)政府和市場相比的低效率性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2)政府作為主體容易產生尋租和腐敗行為。(3)政府對市場信息有遲鈍性和滯后性。信用評級體制并非政府或某位經濟學家所制定的具有強制性的規范或條例,它會隨著市場發展狀況、消費者消費能力等一系列市場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可以說,它是在資本市場中由信用需求雙方決定的,并非一成不變。可以肯定,美國現今的信用評級制度較20世紀80年代肯定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并非無事可做,它要做的就是為信用評級市場制定進入門檻、行為規范,保障這個新興市場穩定、有序地發展。
4.建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是政府管制功能的延伸,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可以實現官方與民間優勢互補。行業協會通過制定本行業的“行約”、“行規”和“行業標準”,在維護本行業內各企業利益的同時,也起到規范、控制和約束行業信用的重要作用。同時,行業自律管理還具有低成本管理、管理專業性強和管理具有時空優勢的特點。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形成良好的商業信用環境,與行業協會的發達有著密切的關系;欠發達國家之所以信用缺失,則與行業協會不發達有關。
【摘要】信用是虛擬經濟的制度基礎,信用制度是人們對信用關系的理論、道德、政策、行動的規范。信用制度是虛擬經濟的基礎,信用制度的缺失不利于虛擬經濟的發展。發展虛擬經濟必須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信用是價值的有償運動,虛擬經濟在信用關系的演變中產生和發展;信用關系的惡化以及信用制度的缺失又給虛擬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和危害作用;選擇和設計能夠推動我國虛擬經濟發展以及防范其風險的信用制度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虛擬經濟信用制度信用經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
一、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喻敬明,林鈞躍,孫杰.國家信用管理體系[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劉峻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4]曾康霖.虛擬企業、虛擬經濟辨析[J].經濟學動態,2000,(3).
[5]趙海寬.虛擬資本及其積極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 上一篇:建立健全懲治和腐敗體系思考
- 下一篇:農村基層干部管理與監督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