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可再生能源狀況及策略綜述
時間:2022-06-08 10:17:00
導語:農村可再生能源狀況及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倡節能減排,是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就顯的尤為重要。農村可再生能源是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農村節能減排、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現對近幾年太原市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情況做一簡要分析,并提出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現狀分析
太原市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工作起步于2003年,從以農村戶用沼氣為主,逐步擴展到大中型沼氣工程、秸稈集中供氣工程、小型沼氣工程、節煤省柴炕(吊炕)、生物質爐、太陽能利用等,農村可再生能源逐漸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1、農村戶用沼氣
2010年底,全市共有戶用沼氣2萬余戶,涉及全市9個縣(市、區),57個鄉(鎮、街辦),515個行政村。從整體的情況來看,戶用沼氣經過幾年的集中建設,已基本趨于飽和,目前處于消化鞏固階段,重點在于如何搞好服務,提高使用率,實現沼氣產業效益最大化。從近幾年的運行情況分析,影響戶用沼氣使用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沼氣發酵原料不足。
太原市是省會城市,城鎮化建設步伐較快,養殖業向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分散的庭院養殖已經逐步被淘汰,沼氣池缺乏足夠的發酵原料,沒有養殖的農戶外購原料,既嫌麻煩,成本又偏高,成為影響沼氣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2)多種因素造成的人池分離。
許多農村青壯年人進城打工或因子女進城上學,搬入城中居住,家中僅留老人或純粹無人居住;移民搬遷,農民搬離了建有沼氣池的院落;城市化建設發展,一部分沼氣農戶被拆遷等,這一系列因素造成沼氣池報廢或棄用。成為影響沼氣使用的又一大因素。
(3)替代能源方式較多。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煤炭、電力較為充足,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的農民,嫌沼氣池的管理麻煩,在沼氣池第一次加入的原料使用完后,不再進料出料,改為使用電磁灶、液化氣或傳統煤爐。還有一些地方使用了大型沼氣、秸稈集中供氣或生物質爐,代替了戶用沼氣。這已成為影響沼氣使用的第三個因素。
(4)沼氣池故障得不到及時維修。
沼氣池經過幾年的運行后,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故障,因為服務技工沒有工資,但在農村服務后收費比較難,所以技工不愿意出工,這些故障長期得不到及時排除,被擱置起來。形成了病池,導致沼氣池的停用,是影響沼氣使用的第四個因素。
2、鄉村服務網點
太原市現有90個鄉村服務網點,有3種運行模式:村委會代辦、個體承包、協會領辦。雖然每個網點都配備了沼氣技工,但由于技工沒有固定工資,僅靠收取服務費來維持。從運行情況來看,每個網點年運行費用在2~3萬元左右,向服務對象收取服務費較為困難,只有一些村委會代辦的網點,依靠村集體支付一部分技工工資,維持著網點的運行,而村集體經濟較弱的網點和其他模式的網點,因技工收入沒有保障,難以維持日常生活,轉而從事其他行業,使得服務鏈斷裂、脫節,服務質量明顯下降,成為影響服務網點正常運行的最主要因素。
3、大中型沼氣和秸稈集中供氣工程
太原市建成的大中型沼氣工程有18處、秸稈集中供氣工程17處,主要運行模式有村集體管理和企業自營2種,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村委會經濟實力強的村,能為氣站提供全部或部分補貼,農戶能享受到無償或低價供氣,使氣站保持正常運行,村集體經濟弱和企業自營的氣站,多數已停止運行,主要因為原材料漲價,收取的費用不能維持氣站的日常運行費用,如果提高收費標準農民又拒絕使用,成為無法回避的矛盾,導致很大一部分氣站處于停運狀態。
4、節煤省柴炕(吊炕)
節煤省柴炕,俗稱“吊炕”,全稱“高效節能架空炕”,2007年太原市引進該項技術進行示范推廣。目前全市共建成4718鋪,主要分布在清徐縣、婁煩縣、陽曲縣和尖草坪區,主要使用對象是有睡炕習慣的中老年農民,該項目以其節能、美觀、熱效率高受到了農民的普遍歡迎,由于建設指標少,經常出現農民爭著搶著建,工程隊進到村里農民拉著不讓走的情況,是一個適宜在太原地區推廣的好項目。
5、太陽能利用
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將極大的造福人類。由于太陽能產品成本較高,推廣速度也較為緩慢,但卻很受農民的歡迎。目前太原市的農村太陽能項目只有太陽能路燈和太陽灶,并且推廣的數量也較少,僅僅是示范性推廣,還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二、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對策
1、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要因地制宜,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在項目選擇上,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重點,認真做好前期調研工作,可以在不同地點,不同農戶選擇安排不同的項目,也可以幾個項目在同一地點,同一農戶同時安排,比如吊炕的推廣,要選在有睡炕習慣的農村地區,同時優先考慮在沼氣使用好的農戶。這樣既兼顧了地區間的項目平衡,也考慮到項目的推廣示范效果,從而實現安排合理化,效益最大化。
2、建立一套有效的長效運行機制,使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能夠連續穩定的發展。不僅要重視項目的建設,更要重視項目的管理。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是造福農民的好項目,還處于推廣階段,不可能做到一勞永逸,在項目設計上,不但要考慮把項目建設好,要更多的考慮項目的后期運行,把一系列影響項目運行的后期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并設計出一整套解決方案,使項目能夠健康穩定運行。比如大型沼氣工程建成之后要保證正常運行,就需要向用氣農戶收取燃氣費,收費上農戶是與其他能源進行比較(比如電磁爐)的,收費低則企業虧損,收費高則農戶棄用。政府可考慮對農戶使用沼氣的費用和使用電磁爐的費用做一比較,對差額部分進行補貼,鼓勵農民使用沼氣,確保大型沼氣工程的健康發展。
3、提升鄉村服務網點功能,提高項目使用效率。鄉村服務網點是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基層組織,最初設計是服務于農村沼氣,是市場化運作,服務人員的待遇靠收取服務費來維持。目前太原市共有90個鄉村服務網點,由于技術服務人員的收入和生活沒有保障,轉而從事其他行業,嚴重的影響了沼氣服務體系的發展。如何留住人才,成為目前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個人認為,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日益多樣化,可對網點功能進行重新整合,拓展服務范圍,服務于所有農村能源項目,并于其他農業項目結合,納入農技推廣體系范圍,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強化服務網點的公益性,通過財政支持來完善和穩定基層隊伍。從而有效解決服務體系“網破、線斷、人散”的問題。
4、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扶持推廣“三沼”綜合利用技術。沼氣的更大經濟效益來自于“三沼”綜合利用技術,“三沼”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能夠節約大量的農藥、化肥,生產出高品質、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財政應在“三沼”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上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扶持“三沼”綜合利用的試點示范工作,提高沼氣產業的科技含量,讓農民從沼氣上得到更多的實惠,使農民對沼氣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形成自覺用好、管好沼氣的好風氣。
5、全面發展,多能互補,不斷壯大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農村可再生能源在太原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應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不斷鞏固沼氣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太陽能、吊炕等深受農民歡迎的技術,這些項目見效快,受益期長,管理方便,農民容易接受,農民建設積極性高,建議今后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扶持。
- 上一篇:市政辦城區園林綠化方案
- 下一篇:全市年度農村自來水改造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