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現況與防治策略

時間:2022-07-23 10:39:19

導語:城市生態現況與防治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生態現況與防治策略

1盤錦市生態系統概況

盤錦市位于遼寧省中部,遼河下游,渤海之濱,地處東經121°33′~122°28′,北緯40°41′~41°28′,是遼河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地勢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型氣候。

盤錦市遼東灣濕地屬于低平濕地,由海退和河流沖積而成,表層由淤泥質亞黏土組成,質地黏重,濕地平原多屬于間歇性積水沼澤[1]。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將雙臺子河口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其劃分為3個功能區,即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總體布局為保護區域和合理利用區域。遼河三角洲濕地總濕地面積為31.5萬hm2。其中天然濕地面積為16.0萬hm2,占總濕地面積的50.79%,蘆葦濕地占總濕地面積的21.08%,灘涂濕地占總濕地面積的19.18%。人工濕地面積為15.5萬hm2,占總濕地面積的49.21%,水田占總濕地面積的37.74%,占人工濕地的76.66%。

2盤錦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盤錦市有3處重要的濕地資源,分別為遼河濕地公園、紅海灘風景區和鼎祥集團葦海蟹灘。2008年8月27—29日,盤錦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對這3處濕地的空氣質量和景區水質進行監測。

2.1空氣質量評價

3個區域SO2監測值范圍0.014~0.017mg/m3,NO2監測值范圍0.014~0.022mg/m3,2項指標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日平均濃度限值;TSP(總懸浮顆粒物)監測值范圍0.176~0.202mg/m3,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2-3]。

2.2濕地水質評價

對3個區域水質進行監測,主要有7項指標。COD(化學需氧量)監測值范圍35.9~39.8mg/L,氨氮監測值范圍0.34~0.54mg/L,高錳酸鹽指數監測值范圍8.2~10.0mg/L,石油類為0.108~0.169mg/L,監測結果表明各點位各指標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水質標準。

3影響盤錦市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分析

3.1能源結構與環境空氣質量

引起環境空氣質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能源的利用如燃料煤和燃料油的燃燒是造成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4-5]。“十一五”期間,盤錦市環境屬于煤煙、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混和型污染,能源結構以燃料煤為主,燃料油為輔。以燃料燃燒為主的能源結構,給盤錦市的環境污染治理增加了難度。

3.2水資源與水環境問題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必須的要素之一,無論是工農業生產,還是人類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水。近幾十年來,盤錦市大力發展經濟,過度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造成水資源儲量日益短缺[6]。由于工業“三廢”的排放和處理不徹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質污染,導致區域生態系統功能逐漸降低。

3.3農村面源與環境質量

隨著城市和工業環境問題的逐步解決,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逐步顯現并日趨嚴重。農村地廣人多,為求發展,最近幾年大力發展農業種植、農村養殖,產生大量農村垃圾廢棄物,導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7-8]。

3.4人口與環境質量

在影響環境的諸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人口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人口增長必然會給資源造成壓力。一方面,人口增長使經濟再生產從環境中獲取的資源大大超過環境系統的資源再生能力,造成資源枯竭;另一方面,經濟再生產和人口再生產排入環境的廢棄物遠遠超出環境容量,造成生態嚴重失衡和環境嚴重污染,從而影響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類的生存條件。

3.5人類活動對濕地的影響分析

(1)人為開發活動對濕地的影響。一是占用土地,包括建筑道路、停車場、服務區及必要的房屋等;二是環境污染,包括交通尾氣、游客消費的固體廢棄物等。

(2)農業生產對濕地的影響。進行區域農業開發,導致一些自然濕地轉化成人工濕地,使土壤脫鹽、潛水淡化、土壤養分發生改變等[9]。

(3)葦田開發對濕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葦田由自然生長向人工粗放管理轉化,修建了水利工程、道路,實行了三灌三排,利用了收割機,使蘆葦的生產和經營上了一個新臺階,蘆葦收割面積總體上為不斷增加的趨勢。葦田灌溉、全部收割和春季燒荒等影響了鳥類的棲息繁衍。

(4)蝦田開發對濕地的影響。蝦田開發工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造成嚴重的近海、淺海水環境污染。少部分岸段蝦田過于集中,使排出的污染物超出海域的稀釋自凈能力,導致海洋水質富營養化[10]。同時,類似的開發活動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的生存環境,不利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4對策

為改善盤錦市生態環境,須采取一系列對策:嚴格行“三同時”制度,加強對新污染源的管理;繼續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削減和預防污染;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繼續推廣盤錦市解決農村面源污染的生態模式;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狀況,控制城市噪聲污染;油田鉆井采用無毒、無害泥漿,對廢棄泥漿進行無害化處理;蝦田應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擴大保護區范圍,加強對重點區域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