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互動關系研究
時間:2022-11-27 11:09:08
導語: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互動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進而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本文對供應鏈和農產品物流進行簡述,并分析研究了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的互動關系,最后還對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農產品物流;農業經濟;互動關系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物流應需而生,無形之中成為農業經濟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1]。我國若是想發展現代化的農業經濟務必要大力建設發展農產品物流,這樣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迅猛發展。農產品物流主要指的就是把農產品從生產商手中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系列環節,諸如加工處理、包裝、貯存、運輸等工序[2]。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好處,首先不僅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原有價值還能升高其附加的價值,其次可以減少農產品運輸中所需的費用,提高收益,最后還能促使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因此務必要對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剖析,為農業經濟合理發展提供理論根據,進而有利于科學合理的進行經濟建設。
一、供應鏈、農產品物流簡述
(一)供應鏈的概念及發展。供應鏈的定義實際上是來源于擴大生產,當前將其定義為“供應鏈是一個由原材料提供商、產品加工制造商、成品銷售商以及最終購買用戶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性的功能網鏈結構。經過嚴格控制一系列中間環節使得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生成、之后由銷售商分銷產品”。1980年后供應鏈的概念漸漸形成,在20年代得到廣泛發展。供應鏈的結構形式比較多,包括了與其相關聯的全部上下游節點企業,自原材料的供應開始,再由鏈內的各個不同企業生產加工、組裝、分售等一系列過程最后直至產品交給客戶。其不單單是一條將供應商與客戶聯系起來的資金鏈或物流鏈,而是條增值鏈。原材料經過加工處理、合理包裝、安全運輸等一系列過程而有所增值,經過合理監控品供應鏈物流,即可使得運輸過程中的各個關節相互協調,使得運輸效率進一步提高;通過檢測最初生產源頭的衛生情況,方能確保供應鏈體系的運行,進而就會給大部分有關企業都帶來可觀的利益。(二)農產品物流的由來和發展。大概在1980之后我國才將物流這一概念引入,與一些物流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的農產品物流起步相對比較晚。物流學家王之泰認為:物流是一種物理運動,即將物質材料自供給方運輸至需求方,它能夠創造產生場所價值、時間價值以及一定程度的加工價值。目前國內較為普遍接受該理論。物流產業的范圍較廣,農產品物流僅僅是它的一個分支產業,主要指的是農產品從生產方最終運輸到消費方的手中。其對象是農業品,再對這些農副產品進行原材料的加工處理、合理包裝、保鮮存儲、運輸等一系列流通環節,不僅僅要使農產品保留其原有的價值還要使其具有附加值,最后送達購買方的一系列活動。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是農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增值價值,節省一些不必要的運輸費用支出,盡可能地提高運輸效率,減少可避免的損失。由于絕大部分農產品最終都銷售給城市人口,故農村到城市為農產品物流的主要方向。當前我國農產品的物流市場體系正在進一步發展改善,其也形成了主體多元化以及組織形式多樣化的良好局面,表現出農產品的購買方和購買的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良好現象。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我國農產品物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而且體系有待完善等一系列不足。
二、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互動關系
(一)農產品的物流發展是由農業經濟的結構所決定的。農產品物流是物流產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其發展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尤其是黨的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宣布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3]。再者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的物流發展不僅是為了適應歷史使命。“菜賤傷農”這一情況近些年來一直是困擾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現代化物流產業的研究探索也一步步加深,人們逐步意識到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的發展之間有著緊密的互動關系,人們也漸漸明白農業經濟發展以及達到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點之一是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一般情況下,農產品的物流發展是由農業經濟的結構所決定的[4]。某一地區農產品物流的規模能否發展壯大是由該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如若該地區的農業經濟水平較為發達,則當地的農產品物流產業就可得到一定的發展,這就會使得各種農產品買賣交易變得頻繁起來,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會得到促進。農產品物流既可以滿足人們的供需要求,也能夠減少運輸成本,而且通過一些附帶的服務使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得到一定的提高增值,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整體收益。農產品物流業本質上是一種服務業,它要依賴于一定流通行的、生產性的產業才可以發展[5]。當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情況已經展現出了,在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區域,該區域對于農產品物流的需求高且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規模也相對較為壯大。綜上所述,農業經濟要為農產品物流提供必需的技術條件以及物質基礎才可保障其良好發展。與此同時,農產品物流的規模能否健康發展也要取決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二)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在處于經濟開放的情況下,由于各個地區之間涉及到較多的農產品原料和輔料的采購、農產品的供應、生產以及出售等一系列活動促進農產品物流的產生和發展。農產品物流將一定區域內的經濟活動的各個單元間的疏通、消費以及組織聯系起來,它推動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并且對于維系農業經濟的資源配置和穩定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就目前而言存在著很多問題限制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例如農產品的產出量較大、品類較多,這就會導致消耗加大,加之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及費用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而且農產品物流的運輸途徑問題、經營的規模小等一系列問題都對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阻礙其正常發展,也不利于農民獲得預期的收入。由此看來,農產品物流對于農業經濟體系的發展完善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某一區域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水平得到提高,則改區域內的農業經濟自然而然就會有相應的發展提高;然而反之就會一定程度上阻礙該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完善。高效率、高質量的農產品物流能使得農產品運輸流動過程中的成本最大程度上減少,構成良性循環,進而促使農業經濟不斷發展,使得農業經濟總量不斷增長。
三、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及問題
(一)存儲運輸過程中不能確保農產品的新鮮程度以及物流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目前國內農產品物流中,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塊、根類農產品,百分之五十的蔬果農產品,連同所有的奶蛋魚肉等一系列食物都是比較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故都需要進行合理適當的措施確保其新鮮程度。然而由于國內的農產品的運輸量過于龐大,很多農副產品都不進行必需的冷凍保藏技術,而僅僅在室溫的情況下運送的[6]。按照這種物流運輸的方式方法,很難確保新鮮的農副產品不腐爛變質,進而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顯而易見,不完善的物流設備是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最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國目前缺少相應的專用倉庫,在這方面需要完善改進,特別是缺乏專門的冷凍保鮮倉庫;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缺乏相關的專供運輸使用的車輛及工具和一系列相關設備,加之保鮮技術很不完善。據報道,我國每年損失在運輸環節上的農產品高達百分之十二至百分之十五。由此以往會導致大量的農副產品在運輸物流環節被白白浪費掉,造成農產品物流成本的增加。(二)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一系列中介聯系組織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要想農產品能夠順利地進入市場并且分售到消費者手中就離不開各個中間商的高效合作。但是我國人口比較多,而且農民人口遠多于城市人口,人多地少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再者我國的農牧業經濟體制發展緩慢,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較,農業經濟和農產品物流體系也不成熟,很難達到目前消費大眾對農產品物流的要求。例如農產品物流較發達的日本,日本的農業協會將蔬菜上市之后進行統一拍賣,這樣有利于蔬菜的全部售賣[7]。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相應中介組織就沒有如此高效的合作,故要進一步加強物流中各個中介的相互聯系和合作,完善相關的一系列機制。(三)在農產品物流過程中沒能使農產品得到很好的增值。通過相關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經濟及農產品物流的結構需要大力改進,大部分區域都聚焦于生產和種植的單元環節并投入了較多的資金,而沒有重視農產品得物流運輸這些環節,導致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沒能獲得預期的附加值,造成不可忽視的經濟損失。一些農產品物流業先進的國家,他們能夠對農產品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并不是單純地將原材料進行出售,這樣就使得農產品大大增值,提高經濟效益。由此看來,我國應該改進傳統的經銷模式,合理加大包裝加工和運輸環節的資金技術投入,不斷擴展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空間,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四)缺乏相關的專業人員,農產品物流信息滯后。通過對各高校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很容易發現,絕大部分畢業生都選擇留在城市工作,更多的服務于城市物流,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會選擇在農村或城鎮工作。再加之我國農產品物流信息建設發展緩慢,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較落后,又鑒于我國農產品種類繁多,產量較大,且每種農產品都有交貨期限,超過一定的時間期限大部分農產品就不可食用,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價值,影響經濟效益。此外,我國個體戶經營者較多且比較分散,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不利于物流信息等的共同享用。這樣就會導致種植商重復過量的種植、運輸某種農產品,造成嚴重的堆積浪費現象,阻礙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再者種植商、農產品集團等相關企業可以通過農產品物流信息來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并且根據市場信息合理的互補的種植農產品。由此看來,建設發展專業的物流信息平臺十分迫切。
四、從農產品物流角度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農業經濟是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基礎,而農產品物流的進步又推動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強大。故提出幾點值得思考的措施。(一)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建設完善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同時加強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鼓勵人們建設發展農產品物流行業。目前我國大部分運輸的農產品都是肉蛋奶、蔬菜、蔬果等生鮮食品,對于這些容易腐爛變質的生鮮制品要進行合理的包裝、保鮮以及存儲,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我國目前對于這些易腐爛的生鮮食品的加工處理和冷凍保藏的技術很不成熟,在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氣溫等因素的影響,物流效率大大降低,阻礙農產品物流的建設發展。因此,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我們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物流設備。與此同時,加強專業人員的培養,鼓勵物流行業的優秀人員研發新設備,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供知識保障,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二)對于物流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合理改善,最大程度的達到農產品的增值價值。農產品物流是由加工處理、包裝、運送、存儲和配送等一系列環節組成的,要想達到農產品最大程度的增值價值就不能僅僅完善某一個環節,僅僅加強某一個環節的能力,而是要對所有組成環節都加以強化完善,這樣才可以大大利益最大化。通過對農產品物流較發達國家研究分析發現,其農產品值僅有不到百分之三十來自于運輸,而其余百分之七十多的農產品值都來自于加工處理、適度包裝以及合理貯存等環節。所以我國應該借鑒經驗,最初從加工環節入手,把企業和種植戶、養殖戶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運用產業化的結構方式,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售的一條龍服務。緊接著完善農產品運輸環節,盡可能的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成本并將運輸時間控制到最短,實現高效的運輸。最終著手于存儲環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產品儲存設施,降低儲備損耗。(三)盡可能加強各個物流中介組織的信息聯系,充分發揮其作用雖然我國耕地面積十分廣泛,但我國人口眾多,實際情況仍是地少人多。如若農戶僅僅憑借單調的方式銷售農產品,就會出現諸如缺乏買賣技巧、不能充分接受利用市場信息等問題,這樣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故要盡可能地加強各個中間組織的聯系,解決農戶進入市場的問題。首先鼓勵農戶相互合作,自發的形成一定的組織協會,為農戶提供必要的幫助。其次加強個體的物流戶與運輸企業的相互合作與聯盟,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最后,加強物流信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實現信息共享,使得農產品商戶可以有效的獲取信息,從而促進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五、小結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高速發展進步,為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不僅將新鮮的農產品運往大、中、小城市,滿足市場需求,而且也使得廣大農戶獲得可觀的利潤,使得農業經濟的發展進步。但當前我國農業物流發展尚不成熟,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存儲運輸過程中不能確保農產品的新鮮程度以及物流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缺乏相關的專業人員,農產品物流信息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仍需加大資金人力投入,進一步改進農業物流結構體系,把握當前的大好時機,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廣勝.農機化水平與農業物流協整關系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8):179-182.
[2]孫良濤.云南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互動關系分析[J]物流技術,2014(5):258-260.
[3]孫紅梅.依托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發展[J].物流技術,2013(1):83-86.
[4]徐漢柱,朱向平.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4(29):58-60.
[5]左喬鳳.依托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3(14).
[6]韓紅蓮,張紅程.發達國家鮮活農產品物流實踐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0(08).
[7]王翠敏.日本農業物流的運作模式及經驗借鑒[J].世界農業.2014(06).
作者:楊欣 單位:臺州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流通業物流發展與“三農”問題研究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下農家樂生態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