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商貿物流行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3 11:43:30

導語:山東省臨沂市商貿物流行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東省臨沂市商貿物流行業發展研究

摘要:依托商貿集聚、區位交通等發展優勢,臨沂市積極搶占物流發展先機,全面推動傳統運輸向現代物流轉型升級,發展成果顯著,使物流業發展成為了其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支撐產業。

關鍵詞:物流之都;商貿名城;商貿物流;物流集群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位于京滬高速“黃金分割點”位置。臨沂經過40多年的培育發展,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被評為“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2013年11月,考察時指出,“臨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繼續努力,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多元發展,向現代物流邁進,你們的事業大有可為”。臨沂先后成為全國公路樞紐城市、全國50個鐵路樞紐城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成功創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全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爭創了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第一批創建縣。

一、臨沂市商貿物流整體情況

臨沂是“中國市場名城”,現有專業批發市場131處,占地面積1401萬平方米,經營面積991萬平方米,商鋪和攤位6.6萬個,經營業戶5萬戶,經營人員20萬人;經營商品涵蓋小商品、五金、建材、板材、園林機械、勞保用品等27大類6萬個品種,基本覆蓋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主要門類,遠銷全國各地和120多個國家地區;培育引進14家市級以上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布局建設9處海外商城、海外倉。2020年1-4月,全市實現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56億元,網絡零售額95.1億元。臨沂是“中國物流之都”。臨沂物流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依托商貿業而不斷發展壯大,經歷了客車捎載、零擔貨運、專線物流、三方物流、電商物流等各個階段。截至目前,形成了規模龐大、集聚發展、“價格凹地”效應、服務模式多元化等顯著特點。2019年,高速公路、公路和鐵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516公里、2.955萬公里和693.3公里,全市營業性汽車達20.6萬輛,貨運企業(含站場)2305家;現有規模以上物流企業264家,5A級物流企業4家,2A級以上物流企業32家,大中型物流園區29處;2000余條物流專線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的港口和口岸,能夠實現600公里以內當日或次日到達、1500公里隔日到達、3000公里以上3-7天到達,物流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30%;臨沂港與青島港、日照港、連云港聯動,集裝箱操作量突破9萬標箱。開行臨沂至莫斯科(明斯克)、塔什干、昆明等13個方向貨運班列;臨沂國際國內航線達到62條,通航42個國際國內城市。開通臨沂至柬埔寨、泰國、越南國際航線和臨沂至廣州、深圳全貨機航線,順豐航空物流及快件分揀中心投入運營。

二、臨沂商貿物流面臨的問題

臨沂物流發展整體上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向調整優化期的過渡階段,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一)運行質量不高。臨沂物流運行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物流總量大,但整體效益不高;企業物流管理大部分缺乏系統規劃;物流外包停留在運輸、倉儲等環節;現代物流只停留在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影響了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運行質量的提升;物流服務功能相對單一,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先進理念有待配置發展;國際物流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遠未適應商城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二)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從運輸模式上來看,公路運輸貨運量占總運量的95%,鐵路運輸貨運量約占4%,航空運輸貨運量約占1%。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商貿物流占比較大,制造業、供應鏈物流產業規模和冷鏈物流占比相對較小。從市場主體結構上來看,“散小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尚顯不足;新型物流業態發展速度不快,代表現代物流發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無人倉、物流金融服務、自動智能化物流裝備制造等高端物流所占比例較小。(三)物流產業布局不合理。干線物流服務圈與城市配送服務需求不匹配,中心城區集聚了大量公路配載物流園區與商貿批發市場,過高物流運營成本與有限的市場資源,難以發揮物流的規模化集散效應。同時,面臨環保壓力、黃牌車淘汰、市區貨車禁區和國家“公轉鐵”政策,導致現有物流市場必將“退城入園”,增加了物流投入成本。(四)物流資源未有效整合。行業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低,資源整合力度小;企業自主建立的物流信息門戶網站、平臺雖多,但物流信息資源不能共享、不能互相兼容,形成彼此隔離的“孤島式”信息系統;物流業、工商業、制造業之間的融合度不高,如臨工集團等大型生產制造企業,急需專業化供應鏈物流公司,提供金融、保險、國際采購等產業鏈服務,但現有物流企業還不能提供專業服務。(五)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除新建兩個物流園區外,市內大部分貨運站場(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都比較原始,欠缺物流分撥、城市配送所需的設施設備;智能化物流基礎設施缺乏,不具備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在臨沂建立區域性物流分撥中心的優勢,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臨沂作為物流周轉的集散地優勢將面臨巨大沖擊。

三、臨沂發展物流的發展探討

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傳統商貿形成的沖擊,直接改變了臨沂傳統商貿物流業的生存狀態。電商物流的長足發展,已為“新零售”商業形態下的物流發展指明了方向。快遞快運市場的全國網絡化、平臺化發展,已將4%的市場份額充分開發。而零擔和整車市場占96%份額,仍具有無限的創新發展空間。(一)逆向生長、從自發形成變為超前規劃。從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看,超前的物流業發展規劃具有逆城市發展方向的特性。例如,北京市的物流中心集中在天津河北交匯處,濟南的物流中心在黃河以北的齊河一帶發展,這不僅為城市發展提供了空間,也為緩解交通、提高物流效率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方案。目前,臨沂的物流中心集中在蘭山區,隨著城市發展北上東進的戰略布局,從區域分布和京滬商貿帶的地理結構看,臨沂發展新興物流集群的最佳選址應該在羅莊區、蘭陵縣和郯城縣交匯處、京滬高速蘭陵出口一帶。物流集群整體南遷25公里,不僅解決了蘭山區土地資源稀缺、城區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還可發揮京滬大動脈貨物流向“自南向北,南多北少”的特點,經濟高效地發揮區位優勢。同時,可以將羅莊工業集群和物流集群融合,形成產業鏈集群化,緩解因環保升級和動能轉換形成的產業結構性失業問題。發展臨沂物流集群,要用“先破后立”的辦法突破現有物流產業布局,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合理要素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推進物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臨沂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經濟提升。(二)自下而上,從商貿驅動變為物流驅動。臨沂“商貿物流城”的稱謂深入人心,這是在傳統經濟下,由商貿發展帶動物流發展形成“自上而下”的經濟現象,也稱為“飛輪效應”,即一種產業的集聚發展會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物流發揮了主動輪作用,成為發展帶動商貿活動的重要支撐。準時、高效、便捷的電商物流,對傳統物流帶來顛覆性改變。構建發展“物流商貿城”的格局,豐富產業內容,適應時代變化,要從“車貨倉配”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升質量,加大發展,“自下而上”形成標準化、規?;?、信息化、智能化的物流產業發展格局,逐漸形成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三)重建社群,將人力資源變為人力資本。高效優質的人力資源是所有產業發展的核心。臨沂現有物流從業人員約30萬人,貨車司機約10萬人,已形成了巨大的人力資源“蓄水池”。但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及相關培訓較為薄弱,所從事的職業基本以駕駛、裝卸、包裝、分揀等基礎勞動為主。物流業在未來相當長的發展階段,仍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而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將會帶來更強的替代性,這對從業人員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藍領、白領到金領,從基礎物流操作到物流工程,將更加注重專業技師和營銷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從而把人力資源“蓄水池”升級成“反應堆”,變人力資源為人力資本。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S].2018.

[2]潘永剛,余少雯,張婷.重新定義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9.

[3]維襄德•永恩.智能新零售[M].汪惟,趙俊麗,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4]趙先德,付文慧.現代供應鏈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趨勢與挑戰[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22):38-39.

作者:滕曉東 趙炳海 單位:臨沂市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