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社在鄉村產業振興的作用
時間:2022-05-07 02:57:31
導語:農民合作社在鄉村產業振興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合作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和不斷探索,涉及產業基本上涵蓋了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等所有鄉村產業范疇,是聯農帶農、銜接產業發展鏈條的有效載體,在鄉村產業發展進程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作用。農民合作社是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產業興旺并非簡單的農業內部產加銷一體化,而是通過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產業元素,促進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把產業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留在農村、留給農民。農民合作社作為發源并生長在鄉村的實體經濟組織,是直接參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主體之一。截至2019年10月,全國有220.3萬家農民合作社,輻射帶動了近一半的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特別是近年來,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應運而生,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合力。農民合作社是聯結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必要紐帶。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根本遵循是以農民為主體,核心內容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最終目的是加快發展根植于農業農村、由當地農民主辦、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讓普通農戶參與并分享產業發展成果。農民合作社的本質是把分散的小農戶組織起來,共同發展、共闖市場,具有聯結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天然屬性。各地農民合作社在實踐中,有的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通過“訂單收購+分紅”“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土地租金+務工工資+返利分紅”等方式形成了利益分紅型聯結機制,有的與農戶、龍頭企業建立起股份合作型聯結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無論是在哪種聯結機制中,農民合作社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農民合作社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的有效抓手。產業發展興旺可持續,關鍵看質量和效益。“大國小農”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現實條件,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民合作社本身是小農戶為抱團發展應運而生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能夠更加精準有效地面向小農戶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等農業生產經營技術和信息服務。根據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2018)數據顯示,2018年,實施標準化生產的農民合作社10萬多家,占合作社總數的5.29%;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8.7萬家,占合作社總數的4.6%;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合作社2萬家,占合作社總數的1.1%。2018年,合作社統一銷售農產品總值已達8182.5億元。農民合作社已經成為提高農業組織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水平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組織形式。
農民合作社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建議
據2019年國務院關于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鄉村產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穩步提升,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跨界資源配置融合漸成趨勢,利益聯結機制逐步構建,農村創新創業日漸活躍,產業扶貧扎實推進。但是,從調研和基層反映情況來看,還存在質量效益不高、產業要素不活、產業鏈條不長、基礎設施薄弱等困難和問題。農民合作社可以從這些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入手,提高自身發展質量,助推鄉村產業更高層次、更高質量地融合發展。一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農業生產服務為基本依托,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的組織優勢,提升小農戶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參與度,探索并逐步完善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讓農民不再只是原料的供應者,而是后續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共享者。二是壯大綜合發展實力。在做大做強主營產業和主要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其他農民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合作,探索縱向延長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功能,加強產地加工包裝、儲藏保鮮、電商服務條件建設,完善線下冷鏈、物流設施,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有條件、實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可以開展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多種經營,向綜合型合作社方向發展,不斷提升連接企業、帶動農戶的自我發展能力。三是適應融合發展格局。隨著產業發展在更深、更高層次上打造全產業鏈,鄉村呈現“農業+”多業態的融合發展趨勢。農民合作社作為鄉村產業發展主體之一,需要洞察并適應這一趨勢,樹立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理念,從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逐步探索發展“種植+”林牧漁,形成循環型農業;發展“農業+”加工流通,形成延伸型農業;發展“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等產業,形成體驗型農業;發展“農業+”信息產業,形成智慧型農業,成為鄉村產業多功能性的闡釋者和實踐者。四是強化品牌建設意識。品牌建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是興農強農的必經路。農民合作社要抓住當地培育發展區域公共品牌的機遇,攜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普通農戶等各類主體推進區域標準化、品牌化建設,通過共創品牌、共同營銷、共享收益等方式,打造出一批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企業品牌,推出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為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續航加碼。五是參與產業扶貧減貧。產業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在增加農民收入、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農民合作社要繼續發揮產業扶貧生力軍的作用,把脫貧攻堅和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起來。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民合作社,要開發當地特色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乘著鄉村產業振興的東風,抓住發展提升機遇,助力完善鄉村產業體系,鞏固產業扶貧成果,為持續減貧提供產業支撐保障。
作者:王夢穎 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 上一篇:鄉村振興下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研究
- 下一篇:電視對農活動服務鄉村振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