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時間:2022-08-23 11:54:28

導語:英語教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988年由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同志提議,并報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以來,畢節試驗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人民素質也不斷提高,而教育在這其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作為試驗區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精神,深刻領會中央的戰略部署和任務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進一步增強加快畢節試驗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搶抓當前面臨的大好歷史機遇,千方百計推動畢節試驗區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出席畢節學院創先爭優活動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出了畢節學院要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創先爭優的表率的要求,更好地服務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形勢和要求下,我區英語教育明顯滯后,所謂“費時低效”的傳統英語教學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英語教學特別是地方高校的英語教學面臨巨大壓力,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調研我區英語教育現狀與問題,探索出我區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如何改革,如何培養實用型英語人才,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一、畢節試驗區英語教育教學現狀

畢節試驗區成立以來,英語教育教學不斷發展,培養出了不少的英語人才,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還未能達到很好地服務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師還是主要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書面語言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技能的訓練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學生奉行的也是記憶式的學習,注重的是英語知識(如單詞和語法等)的積累而未能充分認識到運用這些知識進行交流的重要性。這種只求知識獲得和積累,忽視語言運用的傳統的教育思想給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導致相當不少大學生只習慣“聾子啞巴英語”的學習方法,熱衷于詞匯、語法等書面語言知識的分析,而對自己聽力、口語等語言技能的訓練則感到頭疼,甚至對這些課程懷有畏懼心理,口語課堂上不敢開口、不能開口,即使不得已勉強開口也是詞不達意、不知所云;一堂課下來常常感覺一無所獲,漸漸失去了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這些狀況都反映出我區英語教育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學生英語綜合實踐運用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反思。

二、推進地方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之舉措

基于畢節試驗區的外語教育教學現狀,筆者側重從務實的角度,以畢節學院如何自上而下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服務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例,探討了關于地方高校如何改進外語教學,培養合格的實用型外語人才,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一些可行性策略,歡迎同仁指正。

(一)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的訓練

針對學生英語聽、說基礎薄弱的實際,從學生剛進入高校學習時就開始狠抓對他們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工作。可以考慮先用大約兩個周的時間對他們進行聽、說、讀、寫技能的強化訓練。教師可擺脫教材的局限性,從多渠道特別是通過網絡收集大量題材新穎、難度適當的材料、用PowerPoint或VCD等將材料制作成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因為多媒體課件形式多樣、個性十足,一般都比較受學生歡迎。可以考慮把每個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比如英文戲劇小組、英語歌曲小組、英語視聽說小組等等。要求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強化訓練中來,教師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分配給每個學生戲劇角色以促使他們為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不得不克服怕羞心理,開口說出英語戲劇臺詞,參加到表演中來,各戲劇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學生在學唱動聽的英文歌曲中體會到語言的魅力,英語學習熱情高漲;教師結合英語影視作品內容向學生提問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要求他們用英語回答以訓練他們的聽說技能。強化訓練最后階段以開展英語歌曲演唱、英語詩歌朗誦、英語戲劇表演、英文寫作大賽等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而完美結束。筆者所在的英語系前幾年都曾對入學新生進行過這種強化訓練,外籍教師也積極參與進來。結果證明:這樣的強化訓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采取的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交際活動模式,靦腆的學生也慢慢地克服了怕羞心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氣氛非常活躍。活02動過程中絕大多數新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大家都感到學有所獲,能從學習中獲得情感愉悅,學習積極性日益提高,學習動機不斷增強,為緊接著即將進行的英語專業基礎教學開了個好頭。這幾年由于學生人數急增,師資力量有限,這項活動被暫時中止了。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克服困難重新再開展強化訓練活動,加上現在還可以利用以前所沒有的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相信此類活動會取得更佳的效果。

(二)改進英語聽說技能測試

雖然語言測試看起來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但兩者關系密切,忽視任何一方,另一方就無法正常運作。據筆者調查研究,我們地方高校英語聽說能力測試不夠科學,測試內容和形式脫離語言運用的實際,測試結果不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的語言能力,測試信度和效度都不高。測試似乎有點流于形式,學生對待測試的態度不夠端正,覺得輕輕松松就可以通過測試,從而學習動機減弱,放松對自己聽說技能的訓練與提高。由此可見,明確測試目的,改進測試策略,以測試來鞭策學生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己英語聽說能力非常重要。國家規定現在各級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前必須先通過教師資格認證,而教師資格認證必須是通過普通話、教育學、心理學測試后方可獲得。這給筆者一個啟發:我們畢節學院是不是可以結合試驗區的實際適當調整我們的大學英語語音、口語教學目標,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達成一種共識,組織專家研究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英語語音、口語測試方案,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最好是在大學一二年級時必須參加這些測試,并達到一定等級要求,除了通過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認證外還要獲得相應的英語語音、口語等級證書方可獲得到試驗區中小學從事英語教學的資格。筆者認為這有幾大利好:首先,測試方案如果科學合理,具有較高的測試信度和測試效度,我們就可以把對學生英語語音、口語的要求具體化,用同一把標尺來衡量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嚴格把關,達到標準就可以獲得英語教師資格認證,達不到標準就不能走上英語教學講臺,從而逐步扭轉試驗區尤其是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英語素質不高的不利局面。其次,這種測試要求也是對那些學習動機不強,學習不夠刻苦的學生的一種鞭策。他們會意識到:在試驗區對英語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教學崗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方能與時俱進、跟上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這樣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清晨的校園里可能會呈現出學生們認真地朗讀普通話、朗讀英語的靚麗風景。科學的英語聽說技能測試對促進地方高校的英語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英語綜合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后的地方高校畢業生走上中小學英語教學崗位后就會有意識地去糾正中小學生不準確的發音,重視對中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自下而上為高校輸送英語基礎更扎實的中學畢業生。而生源質量大大提高后,地方高校英語教學就可以逐漸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精力投入到對英語綜合技能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中來,良性循環,實現地方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三)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教育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尤其是語言教學,語言的本質特征決定了語言教育必須緊跟時代要求。[1]隨著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畢節試驗區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原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正不斷地被外界所認識、所了解,外界人士紛紛前來或投資經商、或觀光旅游,帶來了試驗區工業、旅游業、服務等行業的蓬勃發展。這同時也凸顯出了我區外語翻譯及相關旅游、飯店、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實用型外語人才緊缺的狀況。由此可見,畢節學院外語教育教學應結合地方實際、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相應地調整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因地制宜著手并加強對外語翻譯和涉及到旅游、飯店服務、外貿等領域的實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工作。基礎階段狠抓英語專業技能訓練,開設英語綜合訓練課程和各種英語技能的單項訓練課程;高年級階段繼續開設英語精讀或高級英語,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鑒賞精讀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分析評判的能力、和理性思維的習慣。同時可考慮對外語人才進行分流培養,譬如開設英語教學法課程,引導學生研究外語教學特征、教學規律,學習了解并吸納先進的外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提高外語教學課堂活動組織能力;開設旅游英語、飯店英語、外貿英語、實用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引導學生研究翻譯理論,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提高口譯水平,在提升我區旅游服務水平,促進商貿發展,把我區的經濟建設成果、旅游資源、原生態文化等向外推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開設語言學理論、英語文體學、英美文化、英美文學史、二語習得等課程,供立志報考碩士研究生、從事英語語言研究的學生選修,為他們今后從事語言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三、結語

總之,為了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地方高校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教學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區外語教育教學與其他地區的差距,不宜好高騖遠,非要堅持執行與教育發達地區或全國完全一致的英語教學大綱。而是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因地制宜,針對我區外語師資力量薄弱、外語生源質量較低及教學條件還不夠完善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做出些實實在在的改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