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
時間:2022-03-08 03:17:57
導語:高中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中生經濟來源
(一)家長給。高中生大多十六七歲,還處于未成年人階段,自己還不能獨立,在經濟上還屬于弱勢群體,生活基礎主要依靠家庭,上學期間的各項費用還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經對某校高二年級住宿生經費來源的調查了解,幾乎99%的學生的費用都是父母給的。一般情況下,每個家庭都按學校的要求給孩子準備費用,學生自接到入學通知書開始,父母就按通知要求為學生準備學費、食宿費、書報費、零花錢等,由學生開學后按學校的規定交納學費、住宿費、就餐費等,剩余的作為零花錢。學費和住宿費學校一般按學期收取,飯費按月收取;零花錢則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有的一次性給足一個月的,有的則按周給。第二學期周而復始,直至高中畢業。(二)自己掙。個別同學,由于思想比較活躍或有家庭經商背景,經濟意識比較強。入校后,能夠根據在校生的實際情況,在不違反學校規定的前提下,自己給在校學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比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有些高中校為培養高中生的綜合素質,鼓勵有能力的孩子在校開展一些嘗試性的經營活動,如校園書吧、校園咖啡廳等,還有的個別高中生為在校的學生代購運動鞋、代訂服裝等,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掙得差價收入。(三)親朋好友送。個別高中生由于家庭生活狀況較好,家族親朋好友比較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親朋好友在孩子過生日或過節期間,給了部分“壓歲錢”或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給了部分“激勵資金”。某同學,家庭條件比較好,姑姑經營著一家大企業,當得知該同學考入比較好的高中時,一下子就給了一個2萬元的大紅包。據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收到過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或紅包,有的同學在這方面得到的可由自己支配的錢的數目還比較大,有的足夠用于在整個高中階段的費用。
二、高中生消費現狀
高中階段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較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學習任務繁重。因此,高中生的生活相對比較單一,但隨著電子產品的興起和網絡時代的到來,高中生的消費也日趨多元化。(一)學費和住宿費。高中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向學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一般情況下學費和住宿費按學年或學期收取。收費標準按國家和本地區人民政府批準的標準執行。這部分費用除了特困生可申請減免外,一般情況屬于是剛性支出費用。在北京地區,一般的家庭都能交得起,同時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各種救濟渠道,有的學校也承諾不讓每一個孩子因繳不起學費而輟學。(二)學習用品消費。高中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需要一些比如筆、本、詞典、名著等學習資料。從前的教輔工具都是字典、詞典等紙質用品。但隨著科技進步,許多教輔用品呈現出電子化。過去厚厚的大字典、大詞典都變成了電子詞典。一機在手,英語、漢語、字典、詞典全部都包括了。當然,電子詞典在方便的同時,其價格也相對較高。經調查發現個別學生購買的學習輔助工具比較高級,有些電子詞典好的達幾千元一個,還有的家長為孩子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三)服裝消費。高中生的衣服一般以校服為主,目前大部學校都有彰顯自己辦學理念和特色的校服。作為學校的統一標志,訂制或買校服也是高中生消費支出的一項內容。高中生衣著主要消費在鞋子上,經調查了解,大部分高中生家長為孩子都舍得花錢,高中生穿的鞋子也大部分都名牌,有的還是國外品牌,價格不菲。筆者在校內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和對幾位室友(筆者為住宿生)的觀察發現,很多人的手機上都裝有淘寶、京東等網購客戶端,而且經常在運動鞋方面有所注重,且有一部分同學經常在網上購買鞋類。(四)飲食消費。高中生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渡過,一般情況下學校都有自己的食堂,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就餐條件,基本能夠滿足學生就餐的需要。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就餐已突破了學校的圍墻,他們通過“餓了嗎”、“百度外賣”等餐飲企業直接訂購外賣。經對在校高中生就餐情況的調查了解,有部分高中生存在在校外就餐或者叫外賣的現象,還有部分同學通過網絡購買零食。(五)手機消費。網絡現代化的突飛發展,使手機成了人們必備的工具。經對所在校學生的調查發現,當前高中生手機使用率已達100%。手機的使用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通訊、查尋資料等方面的便捷,另一方面也會占用學生的時間,給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據學校老師講,每個學期都會有部分學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手機,每一學期收存的手機中都有剛上市的新款。經了解,部分學生會對手機較為關注,如筆者的同學中就不乏在各種“網購節”期間“秒”手機的現象。(六)游戲消費。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給學生玩游戲提供了便利。這里的游戲消費主要分為外部消費和內部消費;外部消費指手機、耳機、流量等硬件;內部消費主要指游戲內的各種充值行為。在“手游”日益被大家接受的大環境下,游戲充值有時一單能達到百元以上,在調查的范圍內,很多同學不愿透露自己的充值數目,但也表明自己確實有過充值行為,在所有接受調查的100人(男女各50)中,女生有11人有過充值行為,男生則有36人。
三、高中生對于金錢的敏感程度
如果一個高中生得到了1000元,他會怎么做?筆者在調查中涉及到了這個問題,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答案,從中也可以發現當下高中生對金錢有著怎樣的認識和敏感度。(一)存起來。這樣對金錢的處理方式固然為最為保險的,有這樣思想的高中生對金錢的敏感度較低。筆者隨后追問:存起來干什么?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因而對高中生的理財教育還應該加強。(二)買東西。這里的買東西指的是廣義上的購買,包括各種生活用品以及食品。筆者在分析問卷時發現這類學生的消費領域大多在衣物和食品上,而且經常是可丁可卯地消費,對于錢的利用也僅限于滿足物質或精神需求,沒有更深一步的利用,對金錢的敏感度僅僅停留在貨幣層次。(三)活動開銷。有一部分學生提出了去野營或者去各種娛樂場所的想法,當問及具體開銷和計劃時多數人都能答出一份合理的計劃,可見這類學生在平日里對金錢的使用有自己的打算,對金錢的花費有著周密的計劃,對金錢有了一定的敏感度。這類學生在總調查人數中占16%。(四)做投資理財。所有被調查者中僅2人提出了做投資理財的想法,一個是在校內經常給大家代購的同學,另一個是做科技研究的同學。這兩位同學對金錢的敏感程度比較高,他們都能通過投資理財的方式,科學合理地使用和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四、影響高中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高中生的消費狀況直接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庭,父母對孩子比較溺愛,把孩子視為掌中寶,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為孩子花錢從不心疼,認為孩子的東西越貴越好,越高檔越好。過分的滿足孩子的物質條件,使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有些家長,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在滿足孩子物質方面比較有章法,能夠從小教育孩子培養節儉意識和合理消費意識,孩子上了高中后,在花錢方面比較節儉,計劃性比較強。兩種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二)校園環境的影響。校園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在一起互相影響著成長。由于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的背景不同,每個學生的消費理念都不一樣。有的學生花錢比較節儉,有的學生花錢比較隨意,有的學生花線大手大腳,同學的消費行為無形中都給其他學生產生了影響。另外學校在管理引導方面,有的學校管理比較嚴格,有的學校管理比較寬松,不同氛圍的校園環境會影響孩子或崇尚節儉或過度消費。(三)個人消費習慣的影響。消費習慣也是影響高中生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環境成長的孩子養成了不同的消費習慣。有的孩子從小就有節儉意識,上了高中后,自己更懂得安排生活,從不胡亂花錢,花錢有計劃。有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花錢從來不考慮,有錢就花,花完了就要。有的甚至搞攀比,只要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就千方百計給父母要錢,滿足自己的虛榮。(四)消費方式變化的影響。過去,高中生在校消費的方式比較簡單,由于受學校的約束管理,想花錢都困難。隨著科技日益發達,網上支付的方式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尤其是對于經常接觸新鮮事物的高中生來說,網絡支付的比例已經站到了日常消費的80%,“年輕人不用現金”一句話更是在高中生中引起巨大反響。由于金錢的數字化,導致了高中生對花錢的意識下降了很多。現在的高中生利用手機就可足不出戶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網絡消費的便捷化越來越深入高中生的生活,使他們的消費已沖破學校的圍墻。這種新的消費形式對學校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五、高中生不良消費的危害
(一)不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有利于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如果高中階段盲目消費,容易使學生陷入過度追求物質條件,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別人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只關注物品的品牌,并不考慮物品的實際價值是否適合自己,這種盲目的攀比,使學生的思想偏離了正確的方向,一門心思比闊,忘卻了自己還是名學生,甚至有的在金錢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鋌而走險,攔劫低年級的學生,或與社會不法分子混到一起,最終厭學棄學,葬送了自己的金色年華。(二)不利于學校的管理。當前高中生新的消費方式給學校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一是大量的外賣、快遞進入校園或堵在校園門口,擾亂了學校的教育秩序,甚至有的社會閑散人員趁機溜進校園,給校園的安全造成隱患。二是部分學生通過網絡購物,頻繁接打電話,擾亂了課堂秩序,分散了學生的精力。三是部分學生大量的購買快餐食品,產生了許多的包裝材料和食品殘余,嚴重影響校園的整潔。四是學生外購時,頻繁出入校園,加上校園周邊環境復雜,加大了學校對學生的管控難度,同時也對學生人身安全造成隱患。(三)給家庭造成了經濟負擔。高中生大手大腳的花錢,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費,無疑會消耗大量的金錢,增加家庭支出。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并不富余,有的學生家庭條件還比較差。高中生不顧家庭情況,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物質享受,追求時尚、追求品牌,盲目的互相攀比,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六、高中生正確消費的建議
(一)家長要正確引導。高中生正處于成長時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因此,在面對各種外界的誘惑時缺乏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作為家長,要加強對孩子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向進行監督,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對孩子的購物行為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一是給錢要合理。在給孩子錢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錢的用途和去向,根據孩子的正常需求,給出合理的錢數,而不能孩子要多少給多少。比如每次給孩子錢的時候,要讓孩列出用錢清單或購物計劃,同孩子共同分析花費的內容,明確哪些錢是必須要花的,哪些錢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錢是堅決不允許花的,最終確定給多少錢。二是花錢有監督。給了孩子錢后,孩子是否是按照計劃用的,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在下一次要錢之前,讓孩子把上次的購物計劃拿來,一起對照,看是否是按照計劃使用。同時明確孩子花錢的支出標準,不能搞攀比,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消費定位。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父母給的這些錢,都要用來干什么,從而增強了孩子花錢的計劃性,培養了孩子的節儉意識。(二)學校要加強教育。學校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場所,要教育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高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校要做的不僅是教給他們科學文化知識,更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學校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消費觀念,通過教育的手段,教育學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樹立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的榮辱觀。筆者認為高中政治課必修一的教材對于高中生的消費有著很大的教育作用,確實對學生產生了積極影響,應該增加這方面的教育,如定期舉辦講座等。另一方面,學校要針對高中生存在的不良消費現象,要進行批評糾正。對一些追求時尚,追求名牌,搞互相攀比的現象要堅決制止。(三)個人要學會自律。高中生作為即將邁向成人階段的群體,應該明確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合理,在消費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控制力,在同學之間摒棄攀比和求異的消費心理,逐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可以通過手機上的一些軟件記錄自己的消費情況。在消費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監督,要體會到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在日常消費中要主動與父母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交流來決定自己是否有消費的必要。同時,高中生也要學點金融知識,學會投資理財,通過對自己零花錢的科學管理,使自己能夠在健康的消費環境中自我成長,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妤晉.呼和浩特市高中生消費現狀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5,12(31):32-33.
[2]申雪吟.高中生消費管理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6,35(62):25-26.
[3]羅瀅燕.高中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J].經營管理者2017,(01):377.
作者:郭佳豪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 上一篇:消費社會理論與修辭
- 下一篇:黨員兩學一做學習心得體會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