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循環的主要約束原因及方案
時間:2022-05-16 10:57:00
導語:經濟循環的主要約束原因及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循環經濟;制約因素;對策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發展階段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制約目素,針對國內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當經濟增長達到一定階段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免費使用必然達到極限,要保持持續發展,就要求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新的模式發展經濟,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使生態和環境也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運行、實行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的經濟形態,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因此,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重視。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以致還有許多制約因素,限制著這種經濟模式的發展。本文旨在對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制約因素和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一、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體制尚不健全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通過立法強制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如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制定了綜合性或單項的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利用的法規。日本2000年頒布《促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從法制上確立了建設循環型社會的行動規則,日本循環經濟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備的,有基本法、綜合性法律,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定的具體法律法規3個層面。在立法體制上采取基本法統領綜合法和專項法的模式。這是日本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率最高、環境保護最好的國家之一的最重要保證。我國2008年公布了《國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但相應具體的法律法規還未建立,因而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支持。
(二)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需進一步深化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是對“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傳統增長模式轉變為“資源一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模式的根本變革,是可持發展理念在經濟增長中的具體應用。一些人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傳統思維模式上,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迫切性認識不足,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和經濟規模;沒有真正認識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三)發展循環經濟的運作機制還待加強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市場機制才具生命力,但是循環經濟不是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也就是以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為目標,這是市場機制自身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就當前而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外在動力和內在利益共享機制還沒有普遍形成。因而,政府對循環經濟調控力和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內在動力應進一步加強。
(四)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論眾的參與
一方面由于宣傳不夠和信息不對稱,民眾不容易獲得循環經濟信息,加之傳統的生活方式,造成一般社會成員對發展循環經濟認識不足,社會參與意識薄弱;另一方面,目前缺乏大量的群眾性環保組織,造成中間環節缺失,單靠政府推動很難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與公眾參與水平
大力宣傳《循環經濟促進法》,著力培養人們節約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物質的意識;對企業界要宣傳和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對公共管理部門,要積極倡導使用環境友好型產品,提高政府和社會團體的綠色消費意識與表率作用;搞好循環經濟專業人才培訓,重視專業人才在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加快構建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法規體系
借鑒國外經驗,著手制訂綠色消費,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要結合當地產業結構情況制訂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或政府決定;建立健全各類廢物回收制度;制訂充分利用廢物資源的經濟政策,在稅收和投資等環節對廢物回收采取激勵措施。
(三)加強政府引導機制,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加大對重點企業從事循環經濟發展的研究開發、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倡導科技創新;設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積極創建生態市、生態示范區、綠色村鎮和綠色社區;改進經濟指標考核體系,建立綠色GDP核算制度。
(四)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不僅要承擔經濟責任,還應承擔社會和環境責任,要搞好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探索企業層面的集約型增長模式,要建立生態工業園,或其他形式的企業共生模式,使各企業間形成梯次開發的良好格局,形成廢棄物生產的企業群體,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 上一篇:小議貸款利率調整對房地產的影響
- 下一篇:小議信息技術在銀行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