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探索

時間:2022-09-07 03:08:43

導語: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探索

摘要:會計的核算體系在循環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角色,一個循環經濟下的會計核算體系構建的程度,會對循環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著重對循環經濟的會計核算體系如何構建,進行一個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夠對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環境資源

一、前言

現行的會計體系是針對傳統經濟社會的,其構建也是為了對傳統經濟的合算,對現在的循環經濟的合算并不算完整,在資源、環境、循環成本等方面沒有充分反映出其信息,不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現實環境中的責任,也不能預測出企業將面臨的環境方面的責任與風險。所以說,在現代的循環經濟中,構建一套循環經濟會計體系是十分迫切的。但是如何在循環經濟中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核算體系是一個困擾中國的問題,本文就目前研究的情況做一個簡要的分析,對我國目前的循環經濟試圖建構一個會計體系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二、循環經濟

1.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這個概念,最初是在德國出現的。德國于1996年頒布的《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在這項法案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循環經濟”一詞。從對這項法案的解讀中,我們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可以說成是物質閉環流動性經濟,也可以說成是資源循環經濟,主要的思想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利用融合在一起,自覺遵守和應用自然生體系統中的生態規律,對資源實行循環利用,對污染實行零排放,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的①。也就是說在經濟活動中,在資源輸入上要求盡量減少,最好能夠可持續發展;在污染物的排泄上,要做到最小化。就是要在生產生活中達到廢棄物排放減量化。

2.循環經濟的原則

通過對循環經濟的概念的理解,可知,在本質上循環經濟就是一種生態經濟,然而,并不是傳統中那種對排泄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再利用這么簡單。不僅要考慮生態的平衡,還要考慮資源的是否再生。因此,為了能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一個閉環的物質流動經濟是整個地球的生存發展之道。因此,循環經濟遵循著三個基本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減量化原則實際上指的是在產品生產和消耗兩個方面,在生產方面要盡可能的減少資源,或者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資源;在產品消耗過程中,要減少廢棄物的產出和排放。要想走可持續發展,只從末端治理,而不事前控制是不能夠行之有效的。再利用原則指的是在實際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就要求企業或者生產者在產品、包裝等方面要承擔起義務,通過多次的使用物品,達到對資源的重復利用,提高利用率,避免廢棄物的產生提前化,這樣一來對資源的節約就大為有利。再循環原則指的是,一個生產出的產品,在履行完其作為產品的功能后,可以作為資源,再次被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作為廢棄物或者排泄物而遺棄,也就是我們平時能夠見到的廢物利用或者回收利用。通過這三個原則,基本上就可以為循環經濟構建起一個“資源——產品——廢棄物或排泄物——再利用資源”這樣一個閉環循環體系。

三、循環經濟會計

1.循環經濟會計的概念

要想使企業在資源的利用能夠進行循環利用,并且降低成本費用和排泄物、廢棄物的處理費用,循環經濟會計便應運而生。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采用循環經濟會計可以幫助企業長久的生存與發展,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所謂的循環經濟會計,指的是這樣的一種會計系統,它以能夠滿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大基本目的為目標,能夠滿足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三個基本原則,以企業的循環資源作為活動研究對象,能夠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方法進行確認、計算、記錄、反映和管理的會計系統②。從這個概念出發,我們不難看出,循環經濟會計的研究對象是企業再生產中的與資源循環利用有關的一切資金運動。

2.循環經濟會計的理論基礎

循環經濟會計是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興起的,它的本質核心就是考慮如何資源再利用,做到資源循環,使人們能夠在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源有限利用、廢棄物化廢為寶等方面進行發展,這與可持續發展是不謀而合的??沙掷m發展就是要求經濟活動能夠做到資源消耗低速率、資源再生高效率,環境污染做到最小化;并且,最為人性化的是在資源配置方面要考慮現在的公平和以后的公平。因此,可以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作為循環經濟會計的一個支撐理論。循環經濟會計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我們可以認定為自然資本理論。自然資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主要是針對人造資本而言的,是指諸如用來制造機器、建設廠房、設施建設、產品生產等這些人造資本要運用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要素,如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空氣、環境、生態系統,等等。循環經濟會計的基本核心就是減少資源浪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使企業能夠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自然資本理論強調的也是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要素,兩者都是要在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本和在對生態系統的補償方面強調動態平衡。因此,自然資本理論無疑成為循環經濟會計的另一個理論支撐。

四、循環經濟會計現行的核算體系

第一,我國的企業還并沒有完全的將自然資源、生態系統要素、環境等方面內容納入到合算的體系中。這方面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核算的不夠全面,因為,企業在進行核算時,對環境問題的支出和收益納入到了的會計核算的體系中。循環經濟環境下,會計核算不僅要求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業務,也要反映出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因為在企業的環保方面的資金進行核算,將會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環境保護資金的運轉情況,能夠更為全面的反映一個企業經濟發展狀況。第二,以貨幣為計量方式無法對環境的因素做出反映。大家都知道,會計核算主要采用的是貨幣計量為主要的計量方式,可是,在循環經濟下,強調的是資源的可循環性,在環保和生態平衡,不再單純地是利益的追求,因此,不能夠對環境因素做一個有質量的收集,不能夠分析環境狀況,如污染的面積有多大,排放的廢棄物對環境破壞的因素等不能合理測量。這就會影響循環經濟會計體系的建構。第三,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能夠包含全面的信息。傳統的會計報表公布企業的經營信息,是采用圖表加文字說明這種方式。循環經濟背景下,環境的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并且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在編制財務報表的同時,若是能夠將環境、生態等信息編入其中,將會使領導者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更加了解,知道在環境中企業如何做能夠在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

五、循環經濟會計體系構建的初探

主要是根據循環經濟的三個基本原則,相應的,構建出對應的會計體系,即減量化物料流轉與資源會計、廢物再利用會計、再循環會計。

1.資源會計與物料流莊會計

所謂的資源會計,就是在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上提出來的。顧名思義,就是對資源經濟進行管理的一種活動,因為這個可以對資源的投入做一個有效的統計,得出在投入的資源與得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中的準確預算,這個可以為企業領導者提供資源的利用、開發及加工的全面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根據減量化原則,同樣能夠提出一個物料流轉成本會計。這個會計的基本功能就是對原材料、其他生產資料和產出產品的過程中進行流動的跟蹤控制,在這個過程中對其進行核算。這樣就可以結合物料成本合算與環境成本核算,對物流流動和使用進行準確記錄,可以實現經濟和環境兩方面的效益雙贏。

2.廢物再利用會計

這里的廢物再利用會計,主要的是能夠對廢物的再利用過程中,對財務的信息數據有一個全方位的跟蹤和反映。在廢物再利用的過程中,涉及到的對環境的影響這方面的財務情況,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價值,都是其合算的主要內容。在對廢棄物的再利用進行會計核算,也可以是企業領導者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有個非常好的經濟依據,并且,在于其他成本核算進行分開進行的情況下,更能為企業決策做出科學的判斷。

3.再循環會計

再循環會計,也可以說是可持續發展會計,是一個整合了環境經濟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方面學科知識的會計體系。它所反映的是經濟多動在環境和生態系統中的影響是有多大的程度,在進行計量之后,將得到的信息報送給財務主管,可以將這些信息進行合理的分配,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能夠對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六、結語

在現今社會循環經濟的背景下,構建一個循環經濟會計的體系,將會更加有利于會計全面、準確、系統的分析經濟活動,達到企業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同時,依據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構建出資源會計、物料流轉會計、廢物再利用會計、再循環可持續發展會計等會計體系,這樣就可以全面反映循環經濟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環境互動的分析,保障環境與生態的平衡,進而實行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作者:董希蓮 單位: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鞠秋云.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企業環境成本會計合算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1.

[2]張小有.森林碳匯視角下林業企業碳會計核算與實踐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

[3]任英闊.循環經濟會計的確認與披露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0.

[4]田石義.構建循環經濟下會計核算體系的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