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漂流書項目方案設計
時間:2022-11-27 04:34:59
導語:循環經濟漂流書項目方案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目前高校舊圖書、舊教材浪費嚴重的問題,通過深入調研,剖析舊圖書教材不能循環利用的種種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漂流屋以及網絡平臺的設計方案,并對漂流屋詳細模塊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學生可能過漂流屋網絡平臺APP終端來舊書信息和圖書需求,并通過線下方式進行圖書交換和漂流。為環境保護、節約資源以及舊圖書發揮更多價值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漂流書,循環經濟,舊書再用,節約環保舊教材、舊圖書
循環利用是時展的需要,是發展綠色經濟、節約資源的有益行動[1]。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舊書充分合理的多次利用,不僅減少了木材資源浪費,減輕了環境負擔,同時也滿足了廣大高校學生的需要,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為需求雙方提供了一個共享的空間。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舊書得不到有效的循環利用,是大學里的一個普遍現象。每年大四畢業生離校前,小販都會進校收購舊書,當做廢品以0.5元/斤左右的價格賣掉。同時新生購買新教材價格普遍偏高,如果全都購買新書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教材只需要使用一學年或一學期,因此教材一次性使用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如果租借或購買舊書,將為每生每年節省約300元書費開支;另外有一些考研、考公務員和考證類輔導書重復利用率也很低[2]。畢業前每位學生都會積攢幾十斤的教材圖書。因攜帶不方便,舊書就被賣掉或丟棄。明顯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和資金浪費。況且廢棄的書本不經處理的扔棄還會環境污染。通過調研,從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立足點出發,針對高校舊書分流渠道,通過對舊圖書、舊教材回收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借鑒已有的經驗,設計了新形勢下高校舊教材循環使用的方案。
1舊書循環使用現狀
調研發現,我國大學生對舊教材的使用較少,這和教育宣傳不到位有關,總覺得使用舊教材沒有面子[3]。再加上圖書出版商、高校利益鏈等現象的存在,使得我國舊圖書、舊教材利用率相當低。舊書、舊教材循環利用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前景,通過對我校在校師生的抽樣調查發現,70%的學生是接受使用舊教材的,這樣即可以節約經濟開支,又可減少資源浪費和保護環境,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研究表明,一位大學生一年使用教材的總定價約為300元左右。按我校在校生1.3萬人計算,這些教材的總價約為300萬×13000=390萬元,如果每位同學都能以6折購買這些書,每年就可節省390萬×0.4=156萬元,如果生產50本書需要一棵樹。截至2017年5月31日,教育部統計的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按平均每所高校2萬名在校生算,每位學生四年大約需要30本書,若全部使用舊教材,這樣每年就少砍了30*20000*2914/50=3496.8萬棵樹[4]。如何讓舊教材、舊圖書書盡其用,開始一段資源與知識的“再循環”漂流之行就成為一項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2漂流屋方案設計
2.1建立舊書漂流屋在高校由學校出資,在圖書館設立漂流屋,并在宿舍樓下設置舊教材回收處。主要負責接受學生畢業時捐贈舊書。并建立高校舊教材回收機制,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獎勵及在畢業思想評語上給予體現[5]。根據學生個人自愿的原則,對于相對穩定的教材品種,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程教材,采取學校回收的方式,以3折價(遠高于小販的收購價)收購,規定教材屬于學校,由圖書館統一保管。對于收來的舊書,圖書館抽調相關人員將對舊書做進一步處理,包括消毒、修整、編目、貼標和造冊放入漂流屋。并在網絡平臺圖書信息,學生使用手機APP登錄到漂流書網絡平臺,注冊并查找所需圖書信息,確定使用后,到圖書館的漂流屋借書,實現漂流。舊教材使用期限靈活,短則一周,長則可達一學期或一學年,使用中如有污損或遺失則要支付一定的賠償金。這樣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可大大提高舊教材的利用率。同時漂流屋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為廣大學生和教師服務,除漂流外,學生還可采用出售以及圖書交換的形式,結合網絡平臺,圖書介紹信息、圖書需求和供給信息,采用線上查找、線下交換相結合的模式實現舊書漂流[6]。2.2通過漂流書網絡平臺定期和組織校園舊。書市銷售與交流活動由圖書館、校團委或學生會同學負責,在學校指定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內進行舊圖書、舊物品的自由交易。可每月組織一次舊書舊物品交流園地,而不是只在畢業季,并要形成一種常態和長期堅持。這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利于培養愛書、用書的好習慣、節約的生活態度和構建和諧校園,有利于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培養[7]。2.3完善以漂流為目的的舊書網絡平臺建設。通過抽樣調查發現。目前,已經有許多同學選擇了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去購買舊教材。但由于現有舊書交易網普遍缺乏規范化、專業化和以營利為目的,舊書價格較貴,因此需要完善校內漂流書網絡平臺,如實現同類兄弟院校漂流書網絡平臺的聯網,學生可利用此平臺找尋自己需要的教材,也可以把自己的舊書通過此交易平臺進行轉讓,也可“以書易書”實現漂流,充分發揮舊書的使用價值[8]。這需要各高校決策層提高節約資源的意識,加強校內的舊書循環利用的宣傳工作,使這個平臺能夠真正的運行,喚起學生對舊教材使用的熱情,消除偏見。2.4高校應倡導教師支持使用舊教材。高校教師應同意和鼓勵學生使用舊教材,為教材的循環使用提供有利條件。應從節約社會資源的角度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高校應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教材的途徑[9]。這一點,我們學校做的較好,每學期末,教務處提醒老師將下學期課程需要的參考教材上報,并在校園網上,鼓勵學生采用多渠道選擇教材。學校不再統一組織征訂教材,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和點贊。
3漂流書網絡平臺設計
漂流書網絡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設計包括系統管理、用戶管理,圖書信息管理,留言管理和在讀書心得交流模塊,總體結構設計如圖1示。3.1系統管理。在系統管理子模塊中,系統管理員為超級用戶,對網絡平臺有管理和維護的權利,如有權查看所有網絡平臺信息,對用戶身份進行審查,以及對所圖書進行審查,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3.2用戶管理。學生憑學生證學號注冊、登錄或注銷,系統管理員對其身份進行審查,以確保是合法學生身份,以保證平臺成員的純潔性,保護弱勢群體學生,使漂流書平臺健康運行。3.3圖書信息管理。圖書信息管理功能模塊用于管理漂流書的相關信息,包括舊書瀏覽、查詢、自有舊教材信息、舊書需求信息等功能。同時提供電話或QQ、微信等聯系方式,舊書的信息與需求信息可通過校際漂流模塊與合作院校進行信息共享,以擴大漂流書網絡平臺的服務范圍。3.4留言管理。用戶可在此模塊留下對網絡平臺系統的意見和建議,或投訴信息。系統管理員每天定期查看此模塊內容,以便及時改進服務,更好地為舊書漂流服務。3.5在線幫助。對漂流書網絡平臺系統的使用進行操作說明、或動畫演示,以確保學生會用。并提供在線QQ或微信進行互動,及時解答用戶問題和需求。3.6讀書心得。此模塊用于用戶間交流,分享讀書的快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興趣相投的學生可在此交流心得與體會,以書交友、以書會友,共同成長、共享象牙塔的美好生活。
4結語
高校舊教材、舊圖書“漂流”循環使用響應了黨的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號召,體現了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漂流書網絡平臺的設計不僅解決了舊書處理的麻煩,同時也為那些急需該類圖書的同學提供了價格低廉、實用的服務。同時舊書漂流也體現了保護環境,充分利用資源的理念,是在當前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林志標.新媒體時代下我國舊書業營銷模式探析[J].編輯之友,2012(6):60-62
[2]王津,高文秀,裴燕妮.建設高校二手書市場的分析與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4(7):208-209.
[3]YuanXing,DavidB.Grant,AlanC.,McKinnon.Theinterfacebetweenretailersandlogisticsserviceprovidersintheonlinemarket[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2011,45(3):321-326.
[4] Carollo,A.,Vaglica,G.,Lillo,F.,Mantegna,R.N.Tradingactivityandpriceimpactinparallelmarkets:SETSvs.off-bookmarketattheLondonStockExchange[J].Quantitativefinance,2012,12(4):212-215.
[5]黃培培.基于Web結構的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的設計[J].電腦與電信,2010(1):21-23.
[6]陶皚.關于校級舊書循環利用問題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4(10):163-164.
[7]朱新霞,馬思恭,劉磊.循環經濟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及應用研究[J],經濟師.2012,12:54-55.
[8]韓勇.大學城二手書交易網站分析與設計[J]現代計算機,2010(3):181-184.
[9]張莉,侯云先.高校學生教材循環利用參與意向調查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3,42(4):75-79.
作者:馬桂英 單位:1.河北工業大學 2.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 上一篇:循環經濟企業會計核算研究
- 下一篇:抽水蓄能電站網絡建設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