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廢紙回收現狀綜述
時間:2022-06-04 10:34:47
導語:循環經濟廢紙回收現狀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利用再生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17年,國家頒布了《廢紙加工行業規范條件》。在對固廢方面做出一系列規范要求的大環境下,通過對目前國內循環經濟體系的構建以及最新出臺的有關廢紙回收的相應政策進行回顧,總結我國廢紙回收辦法等相關現狀,最后分析政策發展的未來動向,提出重視宏觀調控、進行廢紙等級細分、積極宣傳教育與增強公眾意識,以及構建循環經濟網絡等相應建議并進行總結。
關鍵詞:政策;循環經濟;廢紙回收;綜述
我國作為造紙工業大國,應承擔起改善造紙工業環境、建立綠色造紙供應鏈的責任。我國造紙產業表現出高耗能、高污染、廢紙回收率低及資源浪費嚴重的特點,趙可卉、祝秀蓮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造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佳途徑[1]。故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為了順應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鼓勵再生資源的利用的大環境下,更要求我們加快廢紙回收的改革。
一、廢紙回收現狀分析
(一)廢紙進口政策收緊。2017年國家頒布了《廢紙加工行業規范條件》,在對固廢方面做出一系列規范的情況下,廢紙含雜率趨嚴。環保部的《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將廢紙含雜率確定為總重量不超過進口總重量的0.5%(此前標準1.5%)[2-3]。該標準的出臺將導致以下相關情形:一是美國廢紙回收體系,工廠回收廢紙可達0.5%,社區回收紙很難達標,則符合標準的廢紙占比減少,退運率增加;二是國內為提高達標率,增加人工分揀,導致廢紙漲價;三是推動海外企業廢紙漿板進口,以及國內企業海外投資。而隨著廢紙含雜率標準趨嚴,退運率將隨之提高,無形中增加了供應商增加分選流程的成本以及由于退運風險大而造成的潛在利潤損失,故國廢價格極可能由于供應商的提價而再創新高。廢紙進口許可證收緊。2017年發放廢紙許可證發放2810.76萬噸,2018年的發放量預計不高于2000萬噸。廢紙進口許可證2017年下半年開始收緊,供應缺口約800萬噸[2]。而由于國廢回收率的增長十分有限,2016年我國廢紙回收量達5182萬噸,同比增長7.5%,達到歷史最高值。國廢回收率為47.6%,表觀回收率70%及以上,國內回收率增長非常有限,預計最高回收量800萬~5500萬噸。2018年也是環保稅施行的第一年,紙廠采購廢紙成本上升,2018年進口廢紙商檢中海關執行的力度,環保部對進口許可證審批進程等皆會影響行情。廢紙進口政策收緊,文化紙需求緩慢增長,紙廠庫存保持低位,第一季度紙價上行已經成行業定論,廢紙傳導效應初現。(二)廢紙回收數據分析。在全球廢紙回收量中,鄺仕均在對2015年世界造紙工業概況的描述中提到全球廢紙的貿易情況,指出2015年中國紙和紙板產量名列首位,為1.071億噸,環比增長率為2.3%[4]。而同年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紙和紙板表觀消費量最高,達到1.0352億噸,環比增長率2.8%。2015年全球廢紙回收量為2.4069億噸,回收率為58.6%。歐洲、北美洲以及亞洲2015年廢紙回收率分別為67.5%、67.3%、53.5%,顯然,亞洲廢紙回收情況并不樂觀。下頁圖反映出我國近年來廢紙回收量與相應回收率的變化情況,截至2016年,我國的廢紙回收量穩步提升,2016年我國的廢紙回收量已達到了4964萬噸;而在2004年,我國的廢紙回收量僅為1651萬噸,幾乎翻了3倍。我國的廢紙回收率也在逐年提高;截至2016年,廢紙回收率已達47.6%,較2004年已有了較大的改善,然而我國廢紙回收率雖然也逐年提高,但是仍不及世界廢紙回收率的平均水平。(三)廢紙回收處理現狀造紙企業由于缺乏引導機制,依舊存在廢紙回收利用率低、對外依存度高以及產業風險大等問題。即使許多大型企業,例舉的國內廢紙市場上具有一定區域特色的五家回收企業[5]也存在著相同的問題,故廢紙回收行業亟待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經營和規范化經營。盛海波等指出,兩種以資源利用劃分的經濟增長模式[6]:一是以“資源—產品—廢棄物”路徑實現的非循環經濟增長模式,主張治理,而經濟效益不顯著;二是以“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反復循環的路徑實現的循環經濟增長模式,以實施清潔生產為例,在生產階段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及經濟、環境的“雙贏”。顧民達在對造紙工業清潔生產的現狀及展望的分析中,也提及了對于廢紙漿的清潔處理[7]。目前,我國紙業已從傳統的紙業向現代科技發展,它在新思想的轉變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加強了政府在清潔生產中的導向作用[6],使企業意識到清潔生產的必要性。2017年8月1日,環境保護部推出《造紙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8~9]。政策指出,造紙工業應堅持低碳生產;提高進入標準、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生產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鼓勵清潔生產,促進資源循環使用;綜合治理廢水、廢氣、固廢等,構建全面污染防治體系。在新的時展下,企業需要了解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本行業技術的更新換代,更需要對國家最新政策進行了解與把握,針對當前具體形勢利用科學技術促進自身企業的產業升級,走清潔生產的新型工業之路,推動我國造紙工業的循環可持續發展。
二、相關政策與對策建議
第一,重視宏觀調控。牛慶民指出,紙質加工行業是規范規則,會對整個造紙產業的發展造成結構性的影響[10]。國家可以從政策上影響國內的廢紙回收行業,形成循環性的回收鏈體系,使廢紙回收行業自主完成向有序規范集約化的行業循環發展。故政府應從宏觀進行法律引導,促使市場自覺形成有序的廢紙回收活動,在有效提升回收率的同時保證紙業市場的正常運行。其次,明確廢紙回收、填埋和焚燒的具體要求,達到行政落實,充分發揮中國造紙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等行業協會優勢,聯合社區、高校積極開展廢紙回收工作。以尊重市場規律為前提,利用市場進行政策調控以引導經營,同時促進產業鏈的形成[11]。最后,從自身做起,鼓勵機關單位積極回應廢紙回收行動,優先采購再生紙產品,并給予生產、購買和使用再生品相關的企業以政策優惠以及稅收優惠。政府要積極增加清潔生產的專項資金,支持相關研究與技術開發,支持廢紙回收業的持續進展。第二,進行廢紙等級細分。唐帥、宋維明等則主要針對美國廢紙回收進行了成效分析,根據以往廢紙回收相關經驗,以廢紙的質量及回收的難易程度為依據將其分為舊瓦楞紙箱、混合紙、舊新聞紙、高檔脫墨紙以及紙漿替代品[12]。而中國作為世界廢紙進口大國,廢紙回收率卻較低,我國應加強廢紙回收力度,提升回收率。故可以借鑒美國的廢紙回收方法,對于不同等級、種類的廢紙通過具體政策進行分門別類,將廢紙打包、運輸、儲存等回收環節標準化,建立廢紙打包交易中心。第三,構建綠色供應鏈網絡。2008年,葛曉梅等便強調了當前制造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13],李平麗則針對循環經濟與綠色供應鏈的概念進行對比找尋雙方的關系,提出了面向循環經濟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問題[14]。鄭芬蕓則關注了亟待解決的城市垃圾處理回收問題,從循環視角構建城市生活固廢相關的回收物流體系以及評價指標體系[15]。由于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廢紙回收系統的經濟效益仍然是其主要功能。因此,在制定廢紙回收利用相關政策時,一方面應利用市場手段,提高經濟效益,鼓勵廢紙回收利用,促進企業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另外,要積極引導社會環境效用,使其節能減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穩定就業。從循環經濟的視角,結合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聯系效用因素,以打造綠色供應鏈為主題,利用電子商務技術連接出一個供應商網絡。第四,積極宣傳教育,增強公眾意識。廢紙回收工作需要從消費者那里購買廢紙,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指出,“國家鼓勵全社會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積攢交售再生資源。”劉凌軒等人認為,如果我們采用發達國家常見的定點支付回收,不僅會失去社會工作崗位,還會減少回收量[11]。在沒有成本回收辦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一些社區開展試點方案,并開展關于廢紙回收重要性的教育運動,同時幫助降低受管制的回收企業的成本。通過積極的宣傳與教育活動,使公眾了解并認可資源回收的循環方式,同時增強了其環境保護意識與參與其中的意愿。這將是完成固廢回收的有力保障,故更需加強對于回收模式、回收渠道以及社區規范服務的探討。
我國在廢紙回收方面已有二十年以上的研究,造紙行業逐漸成熟,其原料需求也逐漸增大,更需要重視加大廢紙回收力度。我國現已頒布相應政策來規范廢紙回收的相關問題,未來我們可以首先進行制度完善,責任細分,學習西方先進經驗,針對全國打包廠、再生制品企業以及全民回收制定相應政策,從宏觀層面支持構建廢紙供應循環網絡,促使紙業資源循環利用得以順利進行。
作者:王思文 任啟芳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 上一篇:循環經濟生態化技術創新機制研究
- 下一篇:新時代對加強高校大學生黨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