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化信息對政黨建設影響論文

時間:2022-10-21 11:31:00

導語:網絡化信息對政黨建設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化信息對政黨建設影響論文

[摘要]文章著重分析了信息化社會使政黨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改變,網絡社會的興起改變了政府和社會的互動模式,對政治發展的影響日趨突出。文章提出我們黨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把握時展脈搏,以提高政黨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政黨建設;執政能力

隨著信息化成為21世紀的世界發展趨勢,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進程加快,整個世界的運作模式和人類的思維方式都在改變。黨的機關和黨的工作都面臨信息化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黨務工作方式在網絡技術和網絡文化方面不斷進行優化完善,只有自覺地適應客觀環境和主觀世界變化了的情況,適時轉變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網絡手段,運用“電子黨務”方式,有效整合黨的建設信息資源,增強黨的建設的效率性、參與性、民主性,才能做好新時期黨建工作。

事實上,電子黨務并不是簡單的黨務工作電子化、實現“黨的工作上網”那么簡單,而是應當看到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原有活動方式的徹底改變,電子黨務應是對傳統黨務工作方式的一場革命,將對黨員干部的思維方式、黨組織的組成管理方式和黨內權力結構形成等產生深刻的影響。網絡黨建工作,作為電子黨務的重要載體和實現基礎,研究其運行狀態,分析其共性的網絡特征與個性的黨建特點,對加強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政黨建設的必要性

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變遷,在人類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中,人類社會及其政治事務逐步實現了電子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在內的全面現代化。實現政黨現代化,特別是執政黨的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現代化題中應有之義。所謂黨自身的現代化就是黨自身結構、機制、功能和活動方式不斷科學化、規范化,不僅包括價值理念、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制度機制的現代化,而且還包括實現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管理模式和服務活動的集約化和高效化。

要實現黨自身的現代化,就不能回避當今主流社會電子化的事實,必須采用盡可能先進的科學手段,努力實現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信息技術本身既是現代化的產物,又是推進現代化的有效工具,同樣也是實現黨建工作現代化的必備條件之一。把網絡化信息技術運用于政黨建設,對政黨的組織形態、權力結構和黨員的思維方式等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網絡化信息技術對政黨生態的影響

(一)對政黨組織形態的影響

探討政黨的運行環境,必須關注正在變化的生活方式。互聯網的出現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一項具體體現和信息時代的主要標志,正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商業、科研、教育、文化交流、新聞傳播、意識形態等領域的重要手段。它的無所不在,使人類在經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跨入一個全新的文明階段,帶給我們先進社會生產力的飛躍和前所未有的社會繁榮及發展機遇。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高新技術在改變社會的生產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隨著網絡與網絡經濟的成熟,作為經濟集中表現的政治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在認識領域里,黨內對于如何搞電子黨務普遍缺少共識。認識上的不統一必定造成工作上的摩擦和阻力。比如,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由于黨員的流動性增強,出現了部分游離黨員和一部分黨員無法過組織生活的情況,而且這種狀況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同時,長期的黨務工作方式造成部分黨務工作者思維方式上的僵化,使得他們對于新的工作方式適應不了,就可能轉化為行動上的抵制。我們的文化傳統是經過幾千年形成的封建制度和農耕文化,封建意識和崇尚權力的觀念還在部分黨員心中根深蒂固。這可能與未來的電子黨務的分權制和透明化的方式產生一些沖突。電子黨務帶來的變化,也必將使其受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我們的組織理念急待更新。

信息社會的互聯網作為人類創造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以離散的、無中心的結模式和運作為特征,基本消除了歧視,實現了地位平等的參與;它還真切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并已使全球一體化進程有了驚人的突破。隨著信息與網絡技術向各個方面蔓延,人和社會的生存和交往的空間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也隨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政黨作為人類社會的最重要的一種組織形態,在信息社會里,其組織理念日趨活躍,組織形態日趨扁平化,組織人員日趨流動化。

(二)對政黨權力結構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提高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工作效率。隨著網絡功能的發揮和應用,政黨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大范圍、高效的宣傳教育活動。比如,利用網絡平臺對有關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宣傳,可以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政黨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我們黨的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通過與群眾溝通,密切黨群關系,對黨員和領導干部能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而黨的日常工作利用網絡平臺將極大提高辦公時效性,有利于實現黨的日常工作的現代化。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電子黨務有助于黨內民主的充分體現,便于公民黨外監督。黨內民主是保證黨的決策科學化的一種制度安排,而黨員要參與決策,發揮手中的民主權利,必須獲取充分的信息。電子黨務的實踐將為黨員廣泛利用其手中的民主權利來監督黨的工作并參與決策,從而為充分實現黨內民主開辟了便捷的渠道。此外,電子黨務也便于黨外公民監督的實現,有利于我黨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信息網絡化便于公民網上監督,可使監督信息靈敏、渠道通暢,對社會環境及被監督情況的變化有較強的感應能力;豐富了監督內涵,拓寬了監督截面,有利于消除對黨的工作的神秘感,避免暗箱操作;增大透明度和監督力度,減少和消除腐敗。

由于電子黨務有助于減低政黨的內部以及政黨對外部的信息不對稱,黨內辦事效率和黨內民主程度因此趨高,黨內事務逐步透明化和分權化,基于選舉產生的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權力將受到進一步的制約,黨內權力結構的層級將逐步減少,而每個層級的管理幅度則日趨變寬。(三)對黨員思維方式的影響

在馬克思看來,人是歷史主體,現代化的最終目的在于人本質的復歸和全面發展或人的解放。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人的解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勞動技能和專業知識,知識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器和決定因素,只有掌握了知識并擁有知識創新能力,才能談發展。社會交往是認識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就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社會成員全面發展基礎上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是馬克思所闡述的人類社會理想的三大目標之一,現代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取決于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人的存在是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社會交往是人的本質的內在要求,世界交往是共產主義的兩個前提之一,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因為交往首先提高個人生產力,保障社會生產力的保持和傳播,直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其次促進社會關系的變革和發展。

網絡是當代社會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比起傳統媒介,互聯網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是當今人們了解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及各方面最新動態的最佳渠道。大量的信息通過網絡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當今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網絡就是在更高的水準上實現黨員的社會交往,加快新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加速提高對高新技術和先進工具的使用能力,提高各級黨員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素質,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總之,電子黨務的出現使黨員的個體意識得以進一步復蘇、個人意志得以更方便準確地表達,從而使黨員的思維空前活躍,參與黨務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網絡化信息技術對黨的執政能力的影響

網絡社會的興起改變了政府和社會的互動模式,對政治發展的影響日趨突出,其對政治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政治過程、政治體制、政治權力、國家主權、政府管理、政治參與、政治文化、政治發展等方面。

電子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理性、一種新的生產力,可以服務于一定的政治目的。政治的發展將更多地依賴網絡技術,任何先進的政黨都不會漠視先進的網絡技術,如德國社會黨就宣稱要成為一個網絡黨,利用互聯網改進黨的宣傳方式,為黨員提供交流和對話的平臺。西方政黨利用現代媒體加強自身建設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黨的建設,就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信息資源,占據信息網絡化發展的主動地位,把信息力作為政黨能力新的戰略增長點,全面推進黨務管理和服務的電子化。

(一)電子黨務有利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

黨處在網絡化的信息環境中,只有充分利用以網絡化信息技術為主要代表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才能有效增強黨的力量,所以,黨務電子化是黨保持先進性和戰斗力的合乎邏輯的選擇。不放過一切信息資源,才能“知道一切”,“判斷一切”。可見黨必須善于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力的最新成果來武裝自己,才有信息自由。因為網絡化的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和發展要素,理應成為加強黨的建設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手段。很難想象,一個在自身建設的活動方式和物質載體上停留在傳統落后狀態的執政黨,能夠去敏銳地感受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可見黨的先進性正是體現在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聯系中。所以黨建工作一定要積極借鑒各種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因為黨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能否支配代表當代生產力水平的生產工具,只有學會利用網絡化信息技術,創造黨建工作現代化的條件和基礎,才能使黨建工作更好地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更好地體現、增強和保持黨的先進性,更好地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更好地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促進文化的發展;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所以要保持黨的先進性,不僅需要理論創新,也需要在黨的活動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質載體上大力創新。相反,如果黨不能及時有效地采用現代網絡等高新技術武裝自己,那么,黨就難以令人信服地保持先進性,達到與時俱進。

(二)電子黨務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一個現代化的執政黨必須有一定的社會覆蓋面以保證其社會影響力。隨著互聯網等信息傳播技術、新媒介風行全球,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政治斗爭陣地隨之出現在互聯網上。網絡社會不應是黨建的真空地帶,更不能成為黨建盲區。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虛擬空間中的積極思想成果,擴大黨在網絡上的領地,在這新的領域鞏固黨的執政的思想基礎。因此,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陣地,既是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回擊以“”組織為代表的國內邪惡勢力挑戰的需要,也是主動適應當代信息網絡化的特點,以改革的精神來探索黨建新方式、新模式的嘗試,這樣才能做到守土有責。

當前,我們在互聯網上開辟黨建陣地的實踐還相當薄弱。對于網絡這個陣地,正確的東西不去占領,錯誤的東西就會占領,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部分充斥大量反動、迷信、黃色內容的網站傳送腐朽生活方式、頹廢生活觀念,引導和誘惑一些意志薄弱黨員干部陷入美麗的陷阱,其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發生嚴重扭曲和錯位,喪失了黨員的先進性。為了營造一個有利于黨員成長的健康網絡環境,黨也必須消解網絡上腐朽思想的影響,凈化網絡空氣,弘揚主旋律。我們應積極主動地推進黨報黨刊開設網絡電子版,及時完善中文界面的網絡黨建系統。統籌規劃黨的新聞、外宣、理論文化、宣教等網站、頁面,在宣傳內容、形式上進行不斷創新,采取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在網絡占有相應的地位,使社會主義價值準則深入人心。

四、結語

總之,電子黨務建設是信息社會賦予黨的建設的新內容,是黨的活動方式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黨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要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把握時展脈搏,加快電子黨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