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現代意識培養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1 11:32:00
導語:國家公務員現代意識培養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立現代化、高效、服務型政府,觀念必須先行。加強公務員的民主、法治、科學、創新、責任、服務等現代意識可以有效地指導公務員的工作實踐,提高其行為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公務員;現代意識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級政府的工作有了很大改進。整個公務員隊伍的素質也有了普遍提高。但是,在近幾年政府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工作效率低、不良事故和違法案件,反映出公務員隊伍缺乏現代意識的問題。現代意識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社會現代化實踐的產物,是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并促進社會現代化的思想、知識、道德、文化、心理和個性等方面素養的總稱。是體現著現代精神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租文化心理。現代意識內容很豐富,我們認為當前公務員必備和急需加強的現代意識主要是: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科學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一)民主意識。民主意識是指人們對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國家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主權利的客觀反映。公務員需要加強的民主意識主要包括:人民主權意識、公民意識和公仆意識。人民主權意識即人民當家作主,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的意識。公民意識指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的意識。公仆意識是指所有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種執政意識。
首先,公務員具備民主意識,才能心系人民,服務人民,廉潔奉公。公務員具備民主意識才能真正保證人民主權的實現。民主意識要求公務員不搞特權,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公民,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秉公執法,樂于接受民眾的監督。擺正自己的位置,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其次,公務員具備民主意識,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民眾的滿意度。公務員具備民主意識,可以極大地提高其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堅持決策以公意為基礎,保證其決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眾滿意,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第三,加強公務員民主意識,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公務員具備民主意識才能為民著想,及時、準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切實加強公民與政府機關的溝通和聯系,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及時糾正權力的不當行使。
(二)法治意識。法治意識是指人們對法和法的各種現象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評價等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它體現人們對法律規范和法律行為的認同、期待等。
公務員具備良好的法治意識,才能自覺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有助于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法治意識,要求堅信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個人和組織都必須遵守法律,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務員應培養和強化法治意識,主動學法,做守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公務員具備良好的法治意識,才能嚴格做到依法辦事,尊重人權,平等對待每一個公民,尊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堅持公平、公正,維護社會正義。
(三)科學意識。科學意識或科學精神是指尊重客觀、實事求是、不盲從、不迷信、不崇拜權威的精神。它是體現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科學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總和。科學精神是科學的本質和靈魂,是人們思想、行為正確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加強公務員科學意識,全面提高公務員的科學文化素質,進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決策、執行能力與水平,是政府管理現代化、實現高效運轉的基礎。公務員作為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群體,尤其是高、中級國家公務員直接管理著國家的社會經濟事務,不同程度地掌握著國家重要政策、項目的決策權力和資源配置的宏觀調控權力,影響著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而決策的結果直接影響國家、地區或部門的發展。因此,公務員是否具備較強的科學意識,是否了解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是否能掌握和運用新科學、新技術非常重要。實踐表明。區域或部門公務員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區域或部門現代化發展、管理與協調水平的高低,科學決策與執行水平的高低。弘揚科學精神,加強公務員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不僅能有效提高公務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而且有助于帶動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的普遍發展。(四)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或創新精神是指人們將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果自覺地運用于社會實踐的觀念和認識,它是創新活動的前提。公務員的創新意識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意識;就是有膽識、敢闖難關、敢冒風險的意識。在今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公務員必須加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以創新的觀念審時度勢,以新思想、新觀點的引導不斷破解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從而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公務員本職工作和機關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公務員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一切從實際出發,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構筑合理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工作水平;主動更新自身的思維。激發自身的工作創新意識,保持與時代、社會的同步,時刻把自己置身于前進的、運動的狀態中;善于分析新情況,提出新思路,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工作中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
公務員具備創新意識對于全社會創新具有積極影響。國家和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體制、機制、文化等方方面面,而公務員在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處于重要地位,公務員的精神風貌對于整個社會具有導向作用。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事業中,公務員的創新意識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是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的重要保障。
(五)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后產生的情感體驗。是履行社會職責和參加社會活動過程中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公務員的責任意識主要包括道德責任意識和法律責任意識。
公務員的道德責任意識要求公務員在道德認識方面深刻理解其所肩負的對人民及國家的重大責任,在道德意志方面以人民利益為重,具有克服萬難的毅力,在道德信念方面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追求,在道德習慣方面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總之,在道德水平方面,公務員應當是普通公民的典范。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使得公務員恪盡職守,依法辦事,在侵犯法定權利或違反法定義務時積極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消除不良的社會影響。
加強公務員責任意識,有利于公務員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價值選擇,消除“官本位”思想,彎下腰來做事、做好事、謙虛待人,有利于明確政府和公務員的職權、職責。保障國家權力的正當、有效行使。加強公務員責任意識。能強化公務員的正義感,敢于擔當,樂于接受人民的監督,積極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
(六)服務意識。服務意識是指服務的主體應具備的為服務對象提供能使其達成利益滿意或實現其具體權益的觀念或認識。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就是在本職工作中,把民眾看作服務的對象,誠心誠意為民眾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的意識。
建立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明確目標。公共服務型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務理念為支撐。突出以民為本,以提高政府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為中心。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公共服務為特征的政府管理體系。隨著民眾主權意識的增強,要求政府為社會、公民和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社會要求政府從經濟建設型的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的政府,要求政府扮演好自己應該扮演的公共服務部門的角色。要通過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進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因而,加強公務員服務意識,組建高素質的、具備全新服務理念的公務員隊伍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
- 上一篇:網絡化信息對政黨建設影響論文
- 下一篇:我國外交新特點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