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中會展經濟作用論文

時間:2022-08-30 05:35:00

導語:城市發展中會展經濟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發展中會展經濟作用論文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定位

1.1城市可持續發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城市化最早出現于歐洲和北美發達國家,如荷蘭、英國、比利時和冰島等國家,這些國家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90%以上。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大規模發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城市化進程相對比較緩慢,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水平和性質受制于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狀況、歷史上所形成的居住體系和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條件。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把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和威脅。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斷涌現,城市病也屢屢出現。

城市病的典型特征是:眾多的人口擁擠在空間有限的城市,住房擁擠、交通緊張、就業壓力大大增加;由于人口和經濟社會活動的集中,特別是汽車等機動交通工具的增加,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堪憂;社會分化加劇,貧富懸殊擴大,在一些地方形成“貧民區”,甚至出現社會治安的嚴重惡化。這些城市病在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城市在經濟、環境以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可使其負面的、消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種形勢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應運而生。

1.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城市區域和自然空間,以節約資源,提高技術、改善環境等為主要手段,推動城市經濟增長、財富增值、社會進步,優化城市結構、功能并使其與外部的資源、環境、信息、物流和諧一致,在滿足城市當前發展需求和正確評估城市未來需求的基礎上,滿足城市未來發展的需求。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功能、結構、規模、數量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非持續性到可持續性,不斷追求其內在潛力得以實現的有序動態過程。

1.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定位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定位: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目標是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確定的;城市的生產、消費、生活方式是資源節約型的;城市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本地人的需求,又不對本地后代人、外地人和外地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構成危害。

2會展經濟的資源整合功能有利于城市資源有效利用,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城市會展經濟的整合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利于整合相關行業資源,另一方面是整合區域經濟資源。

會展經濟具有強大的產業聯動效應,對城市交通、通訊、住宿、餐飲、旅游、購物、貿易、廣告、印刷、物流等相關行業都有很強的聯動性,國際上專家測算會展經濟對相關產業的聯動系數約為1∶9。因此,要舉辦一次成功的會展活動,必須將這些行業的所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包括會展場館、旅游景點、旅游配套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甚至城市形象等,為會展活動服務。

至于整合區域經濟資源方面,大規模的國際性會展活動表現尤為突出。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吸引游客6000萬人次,之后形成了關系經濟帶,并保持連續10年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增長。1998年云南省為籌辦昆明園藝世博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45%,拉動全省經濟增長6.3個百分點。1999年昆明園藝世博會開幕前后的1-9月份期間,云南省國民生產總值比上年又增長了7個百分點,達110億元。在長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中,上海的基礎設施條件最好,商務信息最為快捷,外商光臨頻率最高,人才相應集中,因而上海發展會展經濟,受益的將是整個長三角地區。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勢必會像日本大阪和我國昆明一樣,對周邊地區產生顯著的輻射效應,帶動華東,影響全國。

3會展經濟的發展可以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減輕城市就業壓力

會展活動的開展能使會展城市各產業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首先,會展活動對舉辦會展的行業產生影響。會展活動通過聚集大量的商品、資金、技術和信息,有力于促進技術的引進,改變資本和勞動力擁有狀況和資源利用效率,為產業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從而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其次,會展活動對為其服務的各相關產業產生影響。會展產業通過匯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為相關產業帶來了需求,強有力地帶動各相關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由于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第三產業還很不發達,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比重還比較低,與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而發展會展業將促使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梢哉f,會展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發達程度和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素有“北方香港”美譽的大連,通過大力發展會展業,在10余年間使該市經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例。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大連還是以重工業為主的中小城市。然而在90年代初開始,大連首先以“大連國際服裝節”為突破口,打造了一個享譽全球的國際會展品牌,隨后又相繼開發了“大連賞槐節”和一系列包括各類高新技術成果展覽會及相應的學術研討會、各類商品交易會、旅游節、購物節在內的會展活動,從而成為初具規模的東北亞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同時,大連對原有的水泥廠、鋼鐵廠、制藥廠等能耗高、污染大的傳統企業予以調整、搬遷,使大連真正成為產業結構合理,以會展、商貿、旅游等第三產業為經濟龍頭的環境優美、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現代化大都市。會展活動直接和間接涉及的行業眾多,故可增加會展舉辦地的各種就業機會。據測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而每增加20位會議代表就可創造1個就業機會。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當會展形成產業和一定規模后,就能增加長期的就業的機會。如每年會展業為法國提供了20萬個就業機會,為會展活動帶來的其它相關產業的間接就業機會將會更多。

4會展經濟的城建優化功能有利于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城市的現代化設施建設對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基礎性的建設。城市為了更好的發展會展經濟,保證各類型會展活動的成功,必然要對城市的建設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和建設。從而促進了會展舉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的維護,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努力發展會展經濟,以會展興市,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城市騰飛的首選之路。尤其對于那些本身第一、二產業能源有限,地域狹小,但在交通、通信、對外開放度以及城市特色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會展經濟更是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

尤其是大型國際展會,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世博會等規模宏大的會展和賽事,對于舉辦城市經濟實力、環境、交通和服務設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舉辦者在取得了會展舉辦權之后均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市政建設的完善,為城市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我國舉辦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過程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為了使博覽會獲得成功,在昆明市內,機場擴建、市場交通建設及滇池污染治理等各大工程幾乎都同時動工,整個昆明就如同一個緊張有序的建筑工地,兩年間昆明市共籌集資金30億元,完成了城市路網建設,比原規劃足足提前了10年。再如2001年上海因舉辦APEC會議,展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城市整容”行動,各景觀道路建筑整容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是上海路面的平整度達到歷史最好狀態??梢姡粋€城市或地區要舉辦會展活動,都會積極進行綜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和地區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推動“人文生態”環境營造等。這些舉動的直接目的是創造爭取會展舉辦權或成功舉辦會展的基礎條件,但客觀上改善了會展舉辦城市的社會和自然環境。

5會展的發展可以豐富城市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質,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礎

一方面,大型會展活動的舉行,如世博會、奧運會、世界杯、中國藝術節等,使人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豐富多彩的節事活動更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與其他會展活動不同,節事的廣大參與者不是為了緊張忙碌的工作,而是純粹地進行放松和娛樂,精神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大大有利于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主動性。另一方面,會展舉辦地在籌備會展的過程中,一般要大力宣傳文明新風,并在當地居民年中掀起學習與會展活動相關的知識的熱潮。此外,大型會展活動匯集了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不同文化、不同觀念的人們,會展舉辦地的居民在與各地的會展參與者的接觸過程中,可以接受新鮮的知識和思想。因而會展活動有力于提高舉辦城市居民的綜合素質。

6結語

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定位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是實現城市的良性有序發展,即在保證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結構優化合理和城市居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使城市的發展始終與外界的環境、資源、信息等保持和諧一致。而會展經濟恰恰具有提高居民素質、優化產業結構、安排就業、促進城市環境建設等一系列的功能作用,正好迎合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出的諸多要求和目標,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不僅可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更加快速的發展,而且將大大加快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郭培章.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4)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