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8:24:00
導語: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世界上很多成功的產業集群都是通過集群與科技創新的互動而發展起來的,即產業集群借助科技創新而發展的同時,形成了很好的科技創新系統,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有力地促進了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分析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作用,并針對我國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競爭力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產業集群都是通過集群與科技創新的互動而發展起來的,即產業集群借助科技創新而發展的同時,形成了很好的科技創新系統,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有力地促進了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能力。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作用,并針對我國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當今的高新技術應用提高了各產業技術之間的互相依賴性,要求處于不同技術層的企業和不同產業的企業,以某種形式聯合起來,突破專業技術的限制,互為技術來源和技術應用對象,共同協作,形成適應技術綜合發展的再生存體系。這就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術、技術訣竅和新思想在群落內企業之間的傳播和應用。從而又使高新技術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1產業集群的概念
從區域經濟理論的角度看,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特點是它的地理根植性,即大量的相關產業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產業集群內部的競爭自強化機制將在集群內形成“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機制,刺激企業創新和企業衍生。在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又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建立生產供應鏈,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合作競爭機制。這種合作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集體行動。在產業集群內部,許多單個的、與大企業相比毫無競爭力的小企業一旦用發達的區域網絡聯系起來,其表現出來的競爭能力就不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力,而是一種比所有單個企業競爭力簡單疊加起來更加具有優勢的全新的集群競爭力。
2創新的概念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34年所著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經濟創新的思想,并認為:不屈不撓的企業家具有挑戰阻力和風險的精神,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創新的內容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創新的前提是適宜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產業集群環境有利于知識和技術的傳播和擴散。正如巴頓指出:地理上的集中能給企業很大的刺激去進行改革。
3產業集群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創新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區域競爭力。特別是鄰近企業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信任,以及鄰近企業之間勞動分工與協作,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推動產業創新。
3.1產業集群有利于新技術的推廣
在產業集群中,比鄰而居的企業之間由于頻繁的交往和經常性的合作,產生了面對面的觀察與學習的便利性,一項技術創新很容易為其他企業所發現,通過技術轉讓與模仿,該項技術創新較容易地在集群內擴散;其他企業通過對此項科技創新的消化、吸收與模仿,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又導致漸進性的技術創新不斷發生,形成強大的擠壓效應(所謂擠壓效應是指,由于一部分集群企業的創新活動及其成果的出現,會帶動相關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以應付由此帶來的競爭壓力)。另外,在產業集群中各行動主體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頻繁、親友的親緣等因素形成與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資本,減少了學習與交流的交易費用。這一切導致了“集群中飄蕩者行業秘密的空氣”(馬歇爾語),集群中技術溢出效應更強,默晦知識更容易擴散。
3.2產業集群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產生
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以就近尋找交易對象,就近取得原材料、中間品供應,比較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資本、技術和員工,減少了運輸費用等交易成本。這使得它與其他地方相比,進入障礙更低。這樣,依附、承載于經濟組織、經濟活動中的技術創新,就因企業產生、運行的低成本、便利性而有了頻繁產生的現實可能性。
3.3產業集群是技術創新的“棲息地”
產業集群也使供應商、人才、專業化信息、輔助設施等資源高度密集于一個地方,從而使得于技術創新相關的資源獲取成本大大降低,使人們開展技術創新變得容易了、方便了,區域內技術創新總的成本降低了。這也是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卓有成效運行的標志。在技術、產業創新密集的區域,同行多、討論多、離高校近、人才聚集,并有領先用戶,由一些敢于用新產品、愿意用新產品的用戶,他們可以很好得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區內供應商、合伙者多,建立新企業的成本低;區內同行競爭激烈,從而有助于激發區域內企業技術創新的潛力。
4技術創新對產業集群的促進作用
4.1技術創新拉動了新的產業集群的產生
由于技術創新的種類與功能不盡相同,不同產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機會與能力就不盡相同,從而使技術創新的速率和強度在不同產業中就不盡相同,進而又使生產率增長的速率和結果不盡相同。重大技術創新導致區域主導產業出現,當主導產業進入成熟期,突破式技術創新逐漸被改良的技術創新所代替,使生產率的提高與成本的減低逐漸趨緩,一旦新的主導產業確立,某些改良技術很快地被大量的轉移式技術創新取代,又延緩了新的生產率趨緩的時間,促進社會經濟較長時間保持繁榮。此后,將進入下一個周期的技術創新,新的主導產業將出現,新的產業集群代替原有的產業集群,這樣產業結構就不斷的變動更新了。外在的表現為產業結構與經濟過程的短、中、長周期變動,內在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生產得以更新。
4.2技術創新提高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階段,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哪個企業掌握了新技術,這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就處于優勢地位,這就要求企業要進行技術創新,但是任何企業不可能在所有的技術創新資源中都擁有絕對優勢,即使同一類型資源在不同的企業也表現出很強的異質性,從而構成企業技術創新資源互補融合的物質基礎。創新資源的競爭在相當長時期內決定這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產業集群中的技術創新能有效地縮小企業在技術創新資源中的缺口,彌補企業自身資源的不足,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5經驗探索
在國際上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最好的案例是美國硅谷。1940年之前,硅谷還一直是以農牧業為主,但自從1965年以來,硅谷快速地成為了聞名世界的經典產業集群,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成為世界上最老牌的、最先進的、最成功的知識經濟基地。“硅谷”兩個字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代名詞。硅谷是美國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國信息產業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結著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達100萬人以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硅谷任職的就有近千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達30多人。硅谷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并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硅谷以其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獨特的硅谷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系統。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和產業集群有很強的互動作用,在產業集群中面對面的觀察與學習、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的資源共享,使技術的溢出效應更強,隱性知識更容易擴散,從而促進了集群內部的創新,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又使相關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等各個部門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技術創新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從而形成一種推動技術創新自運行、自發展的機制和驅動力量,使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更加顯著。
6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互動發展中的問題
6.1技術創新的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
產業群中技術開發者之間、技術開發與促進者之間的關聯度低。群內企業間關聯度不高,技術開發者之間的聯系松散,造成了其相互間交易成本高、降低了高新產業群的合作效率;同時技術開發者和促進者之間聯系在創新網絡和共享關聯組織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企業缺乏創新的活力和區位優勢,不利于產業群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高新區的孵化創新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產學研”的合作機制還不完善。未能利用技術固化推動創新中技術知識的搜尋和擴散,從而促進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的形成。
6.2集群創新能力不高
我國現在存在的產業集群一般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集群,這種集群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技術簡單、投資不大、易于模仿、便于進入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產業進入壁壘都比較低,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一般處于價值鏈的末端,以價格競爭為主,集群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6.3產業集群的軟環境不健全
集群內的軟環境不盡人意,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中介組織發育不良,行業協會沒有發揮“搭橋牽錢”的作用,不能滿足集群內企業的發展需要。產業群內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建立。由于我國對金融體系實行嚴格的管制,使得群內沒有形成有效風險投資機構。不健全的產業集群服務體系減弱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聯動機制的形成。
7對策建議
產業集群創新行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不僅取決于自身的高效運轉,更取決于各個行為主體間的相互聯系和合作。針對產業集群的特點及發現的問題,為能有效促動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創新,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7.1培養產業群內的創新文化氛圍
在產業群內加強各企業的聯系,增加一些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機會,(如產業群內的各個企業可以經常到其他的企業進行參觀觀摩),使各個企業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使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迅速傳遞到其他的中小企業,這樣就使技術創新的效率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滿足市場的需求。
7.2完善群內的服務體系
主要包括:①各種規范的咨詢和中介服務機構。如市場調查機構、技術咨詢機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事務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②創業服務中心。為區內處于創建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提供孵化器功能。③教育培訓體系。其職能是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還應把降低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條件,簡便創建手續納入改善服務的范疇。
7.3鼓勵企業的自主創新
強化技術創新,推進柔性生產,依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創新型轉變。鼓勵集群內企業的自主創新,政府應當出臺一些政策來鼓勵那些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它們一定的優惠條件,并鼓勵企業與周圍的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效的資源,做到“產學研”的有效結合。延伸和加粗產業的價值鏈,使企業從產品附加值低的價值鏈向附加值高的價值鏈轉移,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Por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
[2]PorterME.Location,competi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Localclustersinaglobaleconomy[Z].EconomicDevelopmentQuarterly,2000,Feb.
[3]張明之.產業集聚、新產業區與城市經濟空間整合[J].中國軟科學,2003,(7).
[4]許慶明.產業集群發展的可持續性[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11).
[5]林文彬.技術創新與產業集群發展的作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7,(2).
[6]吳翔陽.產業自組織集群化及集群經濟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7]梁棟.對高新技術開發區技術創新與產業集群的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 上一篇:我國鐵路運輸價格制定問題分析論文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