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結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9 11:59:00
導語:我國產業結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產業結構;高度化;合理化
【論文摘要】陜西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轉換。本文首先闡述了陜西省產業結構的現狀及資源分布特點,其次用實證分析證實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高增長的推動作用。然后,在確定從高度化和合理化對陜西省產業結構進行評價后,構造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測算指標,利用直接消耗系數表測算陜西省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最后,根據分析結果,結合陜西省資源分布狀況,指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向。
一、產業結構的研究領域
產業是指具有某種共同特性的企業集合。某種共同特性是將企業劃分為不同的產業的基準。因此,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企業就可將企業劃分為不同的產業。而產業劃分的基準選擇是服從于兩個經濟分析的需要。其一是服從于社會在生產過程中,大類部門之間、制造業各工業行業之間,以及行業內各種中間產品之間的均衡狀態的分析需要。這將選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產技術或工藝或者相同產品用途”這一特性作為將產業劃分的基準。這里的“產業”指“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產技術或工藝或者相同用途產品企業的集合”—這就是產業結構中的產業。
二、陜西省產業結構的現狀及演變趨勢
陜西省依據資源分布特點,利用資源優勢形成了四大建設基地,陜北以化工能源為發展重點,陜南利用自然環境優美、生物資源豐富等優勢,是綠色產業基地,而關中則以先進制造業為建設重點。另外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及能源化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游、能源化工和國防科技工業六大特色產業和旅游業、文化產業及現代物流業三大特色現代服務產業。其中裝備制造業是陜西工業的主體產業,現代物流業是陜西省的新興產業。現代物流是相對于傳統物流而言的。它是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并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
三、陜西省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定量分析
產業結構高度化最根本的實質是在當時各產業的經濟技術水平和其結構關聯水平。它最終反映在結構關聯經濟技術矩陣的水平上,因此可把結構關聯經濟技術矩陣水平作為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的綜合性衡量指標。由于產業結構關聯經濟技術矩陣的元素值的大小表示某產業部門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大小,因此,表示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的結構關聯經濟技術矩陣取決于:每一生產部門的生產技術水平與組織管理水平,具有較高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的部門所占的比重,以及這些部門的關聯質量水平,或者說,結構關聯經濟技術水平取決于投入產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數矩陣每一元素的大小以及具有較小值的元素所占的比重及其排列位置。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同時期的經濟技術矩陣的元素,有的上升,有的下降,這說明產業結構總體水平上升還是下降了呢?這一困難可以采用求矩陣最大特征值的方法解決。
四、陜西省產業結構優化的幾點思考
1、陜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
陜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核心是大力發展優勢和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各地區各種資源的比較優勢。總體目標是使優勢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工業增加值占總產值比重達到4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3:40。繼續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游、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化工業;加快關中制造業、陜北能源化工業、陜南綠色產業、渭北果業四大基地建設。
2、陜西省產業結構優化的重點
(1)三大支柱產業的調整。據調查可知陜西省機械設備制造業和能源化工業的現實產業結構和經濟技術結構不適應,產出出現短缺,因此要加大三大支柱產業的比重。對于裝備制造業的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資本整合重組,并加強各企業間的專業化協作配套,加速產業集聚,構建產業集群。在保障裝備研制工程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軍工技術向民用轉移。高技術產業,由于陜西省擁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比較多,科技人才富集,陜西省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依托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其轉換效率。積極培育和引進擁有領先技術的高技術企業,實施產業關聯度大、成長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盡快形成產業規模。能源化工產業,充分發揮陜北煤、油、氣、鹽和陜南水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續區和漢江水發電站,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煤化一體化,油煉化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太陽能、風能、地熱、小水電開發,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多元化發展。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2)六大特色產業的調整。從陜西省的地理環境看,陜西省只有關中是平原,適宜種糧食,從南到北有溫帶草原帶,森林草原帶,暖溫帶等,適宜種植各種水果,因此陜西省應根據地理環境,在適宜地帶加大水果種植力度,重點發展渭北果業,穩定擴大優生區面積,調整產品品種結構,普及和提高果品生產關鍵技術,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園藝化管理,建設標準化和示范化基地,提高果品加工處理能力,拉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畜牧業可以實現糧食等轉化,延長產業鏈,因此可以通過發展畜牧業來延長農業產業鏈,而且秦川牛具有比較優勢資源,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于畜牧業的調整,要突出抓好關中奶畜和秦川牛肉、陜北舍飼養羊、陜南瘦肉型豬和城郊禽蛋生產基地建設,扶持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水平,推進養、加、銷一體化,提升比較優勢。
國防科技業的調整,積極支持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堅持軍民結合,支持軍工發展民品,推進軍工民用產業向高層次、寬領域擴展。積極發展一批技術先進、競爭力強的民用產品,促進國防科技工業同地方經濟的有機結合,重點是陜西航天科技園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和核工業、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產品提升。
(3)三大特色現代服務業的調整。對于旅游產業,深入挖掘周漢唐等古文化內涵,開發具有較大影響的旅游產品,加快發展紅色旅游、科技旅游、生態旅游,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加強對旅游的規劃和引導,防止重復建設,盲目開發,另外,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精品,發展休閑度假,風情民俗,科技觀展,體育探險等特色旅游。
文化產業要以影視、文化旅游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關中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陜北紅色文化和黃土風情文化、陜南漢水文化和綠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強勢文化品牌。加快建設10大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擴大規模,提高產業層次,提升陜西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陜西占據歐亞大陸橋中段的重要位勢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重要基礎,因此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促進交通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包裝、搬運裝卸、區域分撥和配送等物流環節的有機結合,形成供應鏈,提高物流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提高物流企業的競爭力,著重發揮區位優勢,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設“三大物流園區、十大物流配送中心、兩大平臺、四大體系”,形成以西安為樞紐,以寶雞、榆林、漢中、安康為結合點的現代物流體系,建成我國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物流基地。
五、結論
首先通過陜西省產業結構背景及現狀的了解,闡述產業結構的演變趨勢,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確定產業結構的研究領域以及從高度化和合理化兩方面去評價陜西省產業結構。其次根據已有的研究基礎,選取測算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指標,利用陜西省2002年直接消耗系數表計算陜西省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度化水平。最后根據陜西省資源分布特點,運用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針對陜西省不合理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
【參考文獻】
[1]倫蕊.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本內涵與水平測試[j].特區經濟,2005.
[2]郭衛東、高全成、王躍文.陜西省經濟發展戰略(2006-2010)研究報告[r].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 上一篇:當前農民工工作的實施意見
- 下一篇:市加強旅游服務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