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旅游經濟風險研控論文
時間:2022-12-14 04:58:00
導語:探險旅游經濟風險研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滇西北探險旅游現狀及存在風險原因的基礎上,探討應對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滇西北;探險旅游;風險控制
一、序言
隨著旅游的個性化發展,以單一觀光層次為主的旅游產品已經不再能滿足人們對旅游和休閑的心理要求,從而轉向文化、休閑、探險等專業需求層次。探險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發達地區已相當普及,近年來,各種探險旅游活動也風靡中國,但由于起步較晚,游客與經營者對探險旅游知識的缺乏,與此相關的各種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各種應急保障措施不夠完善,導致探險旅游事故頻頻發生。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的不完全統計,1999—2009年,全國探險旅游死亡人數達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因為探險旅游死亡人數的逐年增加,探險旅游安全問題開始引起學術界、業界的重視,解決探險旅游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二、探險旅游綜述
1.探險旅游的概念
探險旅游是指由探險旅游企業(如俱樂部、旅行社)或隔熱組織設計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進行的,以滿足旅游者個性化探險需求的,能使旅游者產生特使體驗的,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動的總稱。
2.探險旅游的特征
(1)動機的獨特性
探險旅游這種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參與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險和刺激。這種動機的獨特性是探險旅游區別于大眾傳統旅游的一個體現。
(2)自主參與性和體驗差異性
游客在探險旅游中能自主參與,充分發揮自身潛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個人體質、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異,不同的旅游者可獲得不同的探險體驗、情感經歷和心靈體驗。
(3)專業性與技術性
探險旅游的組織者要根據探險旅游項目的需要,向游客傳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識,如裝備使用、露營、消毒及方向辨別等;還有探險旅游者必須熟悉掌握特殊知識技能,如漂流、攀巖、崖降等的專業技能。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
(4)對安全的需求
人們對探險旅游的渴望不僅僅是獵奇和尋求刺激,也是為了達到人生的自我實現。因此,當危險超過了游客能力所能夠承受的范圍時,游客的體驗水平便處于下降趨勢。“絕對刺激,絕對安全”才是探險旅游的顯著特點。
三、滇西北探險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存在風險的原因
1.滇西北探險旅游的發展現狀
滇西北旅游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該區含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個縣。
滇西北是世界級的旅游資源區,區內有兩處位列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麗江古城—文化遺產,三江并流—自然遺產)、三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三江并流、麗江玉龍雪山、大理)、三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白馬雪山、蒼山洱海)、一處國家地質公園(玉龍黎明—老君山)和許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這對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險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礎設施、接待設施和城鎮建設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約旅游發展的交通設施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為開發滇西北探險旅游提供了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推動和各級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以單純的觀光游覽為主調的旅游產品結構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斷提升的各類特色旅游產品轉化,包括探險旅游在內的多種專項旅游產品正在或即將被重點開發。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險游”已被國家旅游局列為中國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條國家級精品旅游線之一;“茶馬古道探險游”也是國家重點開發的旅游產品之一。由于旅游宣傳促銷措施得當,滇西北旅游產品不但在國內旅游市場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港澳臺地區和日本、新加坡、韓國等亞洲旅游市場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滇西北探險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安全隱患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險旅游死亡人數57人,其中在交通及墜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傷;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蹤;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傷;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傷。而且死亡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果問題不解決,勢必要影響到滇西北探險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2.滇西北探險旅游存在的風險及原因
(1)從客觀角度出發
①自然條件惡劣,災害頻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帶地質構造十分復雜。區內多種地質災害頻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廣泛發育。山地的生態地質環境、地質成景異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頻繁
滇西北區域內盤山公路眾多,部分路況不盡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輕則泥土順流沖刷而下淤積路面,重則大石塊墜下形成塌方,或山體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發區。
③地勢高,游客容易產生高原反應
滇西北地勢高,山脈縱橫,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數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據統計,大約80%的游客都會產生高原反應。
(2)從主觀角度出發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識、輕視活動難度,參與者僅憑一股熱情投入到戶外運動中去,無安全意識與常識作保證是很危險的。事故者沒有基本的安全意識造成的嚴重后果是近年來發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設備供應不足、選擇失誤以及養護不當。
(3)旅游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服務意識較差
滇西北地區近二十萬旅游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者僅占6%左右,遠低于全國水平,具有專業水平的中高級管理、導游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發生地點通常都處于交通、通信、醫療條件等不發達地區,目前在旅游所轄區,滇西北地區、云南省甚至全國都沒有專業的救援隊伍,給救援帶來很大的困難。每次的救援任務基本由當地政府組織村民承擔,而他們缺乏專業的設備和必要的技能培訓。
(5)探險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險
在滇西北地區的幾次事故中,受傷和遇難人員基本沒有購買專門的戶外運動保險,在事后處理中,給旅游景區、當地政府以及家人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四、滇西北探險旅游風險控制的對策
1.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真正把“保護優先”原則落到實處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區面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自然災害頻繁的現實威脅。自然環境、人居環境和氣候都處于一種不斷惡化的趨勢之中;相應地,旅游環境也受到了影響和破壞,旅游者不得不跑更遠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態環境,而這又在無形之中帶來了對所剩無幾的寶貴資源的新的開發和破壞(例如對玉龍雪山的開發,從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場再到牦牛坪,纜車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遠,自然生態環境被人為改變的威脅也就越來越大)。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滇西北地區應堅定不移地將生態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性,突出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使旅游業發展真正走上旅游與生態良性循環的健康軌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應在參與活動之前對影響探險旅游安全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認識,防患于未然,這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面對危險時的盲目性,因而要盡量做好詳盡的防護措施:第一,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參與專業、正規的旅游企業組織的旅游活動;第三,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旅游路線和探險內容;第四,參加探險旅游的相關培訓,懂得自我救護,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內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氣情況、交通條件、救援電話、救援設施等;第六,配備探險所需要的裝備,準備一些急救藥品;第七,購買保險。
3.加強旅游組織經營者及管理者風險管理控制職能
(1)推行許可證制度
許可證是旅游企業或探險俱樂部等組織單位從事探險旅游活動的一種資格憑證,也是主管部門對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安全性能進行評估后頒發的資格證書,它可以幫助游客辨別合格與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門還應該對組織單位的經營狀況進行定期考核,關于組織者的實力和信譽、安全或事故記錄、等內容。若在規定期限內有重大服務缺陷的,予以懲罰甚至是取消從業資格,從而刺激從業單位加強管理,降低由于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2)高素質、高能力探險旅游從業人員的配備
這里指的是從業人員包括從事探險旅游的導游、領隊、聯絡人員和司機。目前從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養出來的導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適應從事探險旅游的需要。探險旅游的野外作業人員一般要求一專多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其具備應付各種困難和危險的專業素質及能力。
(3)規范操作、遵守檢查培訓原則
在探險活動(尤其是危險性大的活動)開始前,有必要對參與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確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險任務,根據游客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據分工內容對游客進行專業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盡量避免探險過程中危險事故的發生。同時從業人員在組織活動前,還必須對探險目的地進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況,盡可能地排除或避開危險。
4.完善探險旅游安全救援系統
(1)政府牽頭建立以滇西北景區景點為基地的救援機構
政府掌握著龐大的社會資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備的公共安全體系。當地政府應負責牽頭組織建立一個適合當地情況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機構,在必要時與相關部門與組織做統一的協調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當地救援人員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區管理員和當地村民為主要救援人員的救援組織,聘請國內外專家負責對他們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醫療急救常識;并且定期開展和不定期開展學習、培訓和演習。利用他們對當地情況的了解,諸如氣候、地形、語言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尋找戶外運動愛好者作為救援隊的志愿者,利用他們對戶外運動的熱情和經驗,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和專有裝備,也可以提高救援隊的救援能力。公務員之家
(3)救援裝備的配備和通訊設施的完善
滇西北當地政府組織和景區管理機構應該為救援隊建設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備一些必要的救援設備和個人裝備,由景區管理員或當地村民負責保管,在需要時使用。另外,滇西北當地景區應建立救援通訊體系,配備必要的通訊設備,以保證救援工作的開展。
五、結束語
探險旅游是隨著市場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專項旅游品種,具有廣闊的市場,特別是在滇西北地區。雖然在運作中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對年輕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只要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旅游者三方采取積極的態度,對滇西北探險旅游中存在的問題足夠重視,構建一個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統,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內,那么滇西北地區的探險旅游就可以得到長足、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傳統:探險旅游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5)
[2]關漢玉:探險旅游在我國發展的前景初探,黑河學刊[J],2010(8)
[3]周彬唐繼剛董杰劉麗娜:滇西北探險旅游開發初步研究[J].旅游開發與市場,2006(06)
[4]左曉娟:淺論探險旅游的安全保障及風險控制[J].商場現代化,2008(6)
- 上一篇:計算機審計工作創新研究論文
- 下一篇:衛生局十二五期間規劃編制情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