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信譽制度弧系建立和相關部門責任研討

時間:2022-04-07 10:02:00

導語:中國企業信譽制度弧系建立和相關部門責任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企業信譽制度弧系建立和相關部門責任研討

[論文關鍵詞】企業誠信社會誠信政府

[論文摘要]誠信問題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20世紀9O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市場化轉型過程中企業不誠信問題愈演愈烈,企業誠信問題己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本文從加強企業內部誠信制度建設、強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法規約束機制建設以及發揮政府在誠信體系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幾個方面對我國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進行了探討。

誠信一般認為是社會道德意義上的范疇。它強調社會成員在為人處事及進行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為準則踐約守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被賦予了特有的經濟內涵。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沒有誠信市場機制不可能有效運行誠信缺失必然導致市場的無序l陛從而使市場經濟難以健康發展。

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階段企業誠信缺失現象還相當嚴重假冒劣偽產品大量充斥市場;企業偷稅、漏稅、騙匯和走私活動屢禁不止;商業欺詐、企業逃廢債務現象相當嚴重;企業財務失真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普遍;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的問題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現實的企業誠信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且緊迫。

一、加強企業內部誠信建設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加強企業這一市場主體的誠信和信用建設對建設全國信用體系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是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的根本。大力培養企業經營者的信用素質。

1要制定企業的誠信準則。誠信準則是表明一個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和它希望員工遵守的誠信規則的正式文件它具體說明企業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為判斷企業政策和行動及個人行為的基準。誠信準則是建立企業誠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條件之一。

2開展企業誠信培訓。企業誠信首先表現出來是企業每個員工的誠信。企業誠信培訓是企業內部誠信建設的基礎。在培訓中應向員工說明企業誠信是世界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許多優秀企業發展的經驗表明企業誠信對員工、企業、社會都帶來的好處。企業誠信培訓要以企業誠信準則為依據。培訓方法可以提出各種選擇方案誘導被教育者去選擇積極的方法使員工感到態度的轉變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變。誠信教育方式越生動形象越容易影響被教育者。因此企業誠信教育除了課堂教育外,還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

3.樹立‘’誠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謂品格是指在一個人生命過程中建立穩定和特殊的品質使他無論在什么環境中都有同樣的反應。而好品格是一個人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為標準做正確做事情的內在動機。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品格產生誠信一誠信產生合作一合作中產生溝通形成團隊一團隊創造品質和利潤。

4.建立企業誠信制度。企業誠信建設根本在于企業內部的誠信制度建設。以加強企業誠信道德建設來規范企業內部信用管理。企業必須把誠信當作資本來經營牢固樹立誠信道德理念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客戶管理、營銷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公共關系等環節嚴把信用關在市場中樹立良好的企業誠信形象。

二、強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1國外社會誠信制度建設的經驗。西方發達國家的誠信體系大體有以下三種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場化模式。這種模式以美國、英國為代表。征信企業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經營信用調查和信用管理業務政府促進信用管理相關立法的出臺強制有關部門及社會有關方面將征信數據以商業化或義務形式貢獻出來向社會開放第二中央信貸登記模式。這種模式以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為代表。這種體系是以中央銀行建立的銀行信貸登記為主體的征信管理體系。信貸登記系統的內容包括企業信貸信息和個人消費信貸信息。其特點是信用信息服務機構是中央銀行的一個部門銀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關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經營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資組建征信公司,并對其進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權力,強制性地讓局部主體把數據貢獻出來迅速組建覆蓋全國的信用信息數據庫。

2建立完善的社會征信系統企業誠信必須建立在全社會誠信的基礎上沒有社會誠信制度的為前提和保障企業誠信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全國統一的征信體系。信用管理體系是誠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個人與企業信用管理體系資信評估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等內容。針對我國體制轉軌的現實,應該有效發揮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牽頭成立專門機構負責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與協調分別建立個人與企業兩套征信系統。我國企業征信制度的發展還很不完善還未能發揮應有的功能當務之急要加快建設企業征信的專門信用制度,包括對信用記錄的征集、調查、評估、儲存、檢索等信用業務活動的組織及信用機構的設置加以規范以確保信用活動的正常進行要盡快規范稅務、工商、海關、司法、銀行等與公共信用記錄有關的政府部門與企業的行為必須要求這些部門依法向社會信用機構和公眾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務規則和處罰規則。

3.加強社會輿論對企業誠信的監督。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社會輿論對企業誠信的監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輿論會給企業的誠信建設造成強大的社會壓力從而推動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新聞媒體要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既宣傳正面的執法行為和典型人物樹立正氣又堅決曝光違法行為震懾企業不誠信違法犯罪行為形成全社會的打擊市場違法犯罪行為的良好氛圍。

三、完善法律法規監督約束機制的建設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同時也是法制經濟。沒有法律法規制度的保障企業誠信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障企業誠信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1加強誠信相關的立法工作。在現有的有關企業行為法律法規中,存在不完善、不具體、不配套現象導致在打擊企業市場違法行為中難以起到應有的成效。例如對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現有法律法規存在調整范圍偏窄、處罰偏輕,執法手段不夠,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不好認定、適用較難,未能賦予監督檢查部門以必要的強制權力等問題:《專利法》與《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間存在法律沖突致使一些違法者惡意利用外觀設計專利援引《專利法》對抗《商標法》所賦予的商標專用權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保護的知名企業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演使執法中遇到適用法律法規的困難。再者經濟發展中涌現出的一些新的領域的違法行為尚待加強立法予以規范。如電子商務中如何防止欺詐如何處理網上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這些問題均須予以立法加強規范。

2.加強誠信執法監管力度。各職能部門要把”嚴格執法一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認識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大現實意義對違法犯罪分子決不手軟堅決依法查處。要積極履行職責實現監管到位、處罰到位對違法犯罪者,要將其責任追究到位該給予行政處罰的決不姑息遷就要一查到底;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行政執法機關應堅決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不能以罰代法。對執法違法、濫用職權、詢私枉法的執法人員要堅決查處特別是對充當違法犯罪分子保護傘、為其充當內線、通風報信者要堅決查處。各職能部門要充分履行職責,加強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執法合力。對企業不誠信等違法行為始終處于法律高壓態勢使法律形成應有的威懾力,確保企業在市場行為中守法誠信經營。

四、發揮政府誠信制度建設的關鍵作用

誠信建設,政府的責任最大。政府部門嚴格有效的執法行為是構成一個社會誠信的重要基礎。政府既是社會信用體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組織者也是信用關系的監督者和協調者政府在誠信秩序建設中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1.轉變政府職能、打造誠信政府是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的關鍵。誠信政府應是負貴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論證,認真執行保證其可行性和延續性取信于民不隨意變更一旦決策和執行中造成重大失誤政府及其組成人員必須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

2.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必須構建成服務型的政府。按照執政黨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須是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和公平對待不同類型的企業和不同階層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門服務質量和效率自覺高效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3.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必須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應依法行政尊重產權和各產權主體的地位給予企業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依法行政政府還應嚴于律己、勇于糾錯。政府公務員要嚴于律己遵紀守法明禮誠信自覺維護政府的誠信形象進而為企業誠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領社會和企業自覺以誠信為生存發展之根本。

4.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行為必須是公開透明。政府公共部門要盡量以公開的方式運作政府制定的各項公共政策和運行規則要透明并且讓人民、讓企業容易理解和執行。

5.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必須是賞罰分明的政府。政府要通過建立規范的社會誠信體系和失信約束懲罰機制從制度和法律上約束失信行為為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