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以技術經濟范式分析旅游業中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

時間:2022-04-13 08:49:00

導語:談論以技術經濟范式分析旅游業中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以技術經濟范式分析旅游業中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

摘要:在信息技術影響下,旅游業在應用新技術、技能提升以及結構重組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章引入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即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技術結構以及由此決定的經濟生產的范圍、規模和水平,以分析旅游業市場變化、產品更新、勞動技能改進、技術創新、組織形式、產業結構、消費模式等方面變化的規律性特征,并由此總結出旅游業從基礎理論的豐富到傳統旅游企業改造、網絡旅游服務公司興起等具體實踐領域發展總體趨勢

關鍵詞:技術經濟范式;旅游業;新經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旅游業也不例外。眾多的高新技術被應用于旅游業中,使旅游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但是,旅游業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變化有無規律可言?旅游業又會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有沒有一種理論來解釋并指導旅游業的發展?目前學界的研究多從旅游業表面的變化或細節的改變來進行,而較少觸及促進并支撐其發展的內在動因這一層面。我們認為,如今覆蓋整個經濟系統的“新經濟”,其實質是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帶來了整個經濟結構和系統的變革,從而由表及里地促使旅游業從應用新技術、技能提升到結構重組,社會支持甚至基礎理論都出現了新的變化。

一、技術經濟范式

(一)技術經濟范式的含義

范式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學學專家托馬斯·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來的,本義是指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其演進方式。1982年技術創新經濟學家G.多西將這個概念引入技術創新研究中,提出了技術范式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選擇技術問題的一種模型或模式,而根據這種技術范式解決問題的常規活動模式就是技術軌道,它是由技術范式中所隱含的對技術變化方向作出明確取舍的規定所決定的。此后,C.佩雷茲在1983年發表于《未來》的論文《社會經濟系統中的結構變遷與新技術吸收》中又提出了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從而將技術范式與經濟增長直接聯系了起來。1988年,另一位著名技術創新經濟學家弗里曼與佩雷斯又在合作發表的《結構調整危機:經濟周期與投資行為》一文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認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個經濟中的滲透效應,即它不僅導致產品服務系統和產業依據自己的權利產生新的范圍,它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濟的幾乎每個其他領域,即它所研究的變革就特殊產品或工藝技術而論超出了技術軌跡,并且影響全系統的投入成本結構、生產條件和分布”。

技術經濟范式意味著常規,而技術經濟范式變遷的過程就是打破常規和建立新范式的過程,技術創新是技術經濟范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技術經濟范式即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技術結構以及由此決定的經濟生產的范圍、規模和水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是不斷打破原有范式、建立新范式的動態調整的過程。

(二)技術經濟范式的特征

1.關鍵生產要素。弗里曼率先提出,在技術經濟范式變遷的過程中,關鍵生產要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生產要素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低成本;無限的供應能力;可使用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在新經濟這一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條件下,關鍵生產要素集中體現為信息技術。

2.新技術經濟范式的特征。從生產者角度,在廠商和工廠水平上,逐漸出現一種新的“最切實可行的”組織形式。同時出現更多地利用新關鍵要素的產品,此外,勞動力的技能狀況也正在發生改變。企業組織形態上,新發明家——企業家型的小廠商進入到新的迅速擴張的經濟部門,并且在某些情況下開創全新的生產部門。大廠商則通過迅速發展或經營多樣化,集中于最充分利用關鍵生產要素的經濟行業。從消費者角度,人們的商品和服務消費模式正在發生改變。從社會環境和支持角度,出現了新的投資模式和投資市場,同時,新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高潮正在進行中,新的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二、基于新技術——經濟范式的旅游業發展趨勢解析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那么,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本文擬從新的技術——經濟范式特征的角度對旅游業發展的趨勢作一分析。由于旅游業涉及范圍太廣,為使分析更有針對性,故側重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類型。

(一)新的組織形式:現在被廣泛倡導的組織扁平化、流程再造同樣體現在旅游業中

國外旅行社的垂直分工體系為我國旅行社業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即旅游經營商(旅游批發商)——旅游零售商(旅游商),我國的旅行社組織結構以及分類體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充斥著價格戰的陰影,行業整體利潤低下,急需改革。飯店業亦在進行著組織扁平化的改革,壓縮管理層次,增加信息流暢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組織效率。其他相關的旅游業組織結構,如旅游管理部門、景區景點亦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組織形式的變革。

(二)充分利用新的關鍵要素的產品:即虛擬旅游

被廣泛接受的旅游的定義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艾斯特定義),其重要特征便是異地性和生產消費的同時性。但如今,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這一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旅游景區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其資源的網絡化,旅游者可通過互聯網欣賞美景,配以文字、聲像解說,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傳統的旅游產品消費模式發生了徹底轉變。

(三)新的勞動技能

經濟人——社會人——復雜理性人——全面發展的人的人性假設,證明了我們對人的認識的逐步加深。“人”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資源,知識的主要承載體,各行各業都由人事部轉向了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員工培訓,制定員工發展計劃;專業研究方面也在人力資源的問題上廣泛開展。旅游業中亦是如此。因為旅游業素來存在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的狀況,因此應更加注重員工素質的提高和人力資源的管理,旅行社、酒店、管理部門等都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改善和進步。

(四)充分利用新關鍵要素的根本性、漸進性創新

這一特征強調利用信息技術產生的應用性科技成果。這里僅舉幾例以作說明。DMS(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一種旅游信息化應用系統,它以互聯網為平臺,結合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營銷技術,把基于互聯網的高效旅游宣傳營銷和本地的旅游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游客提供全程的周到服務,可以極大地提升目的地城市的形象和旅游業的整體服務水平。GPS(全球定位系統)和PDI實現旅游過程中服務的自動化,如地理位置的確定、解說服務等。CRM(客戶關系管理)為旅游企業的定制化服務提供了條件,便于對顧客實現全面管理和完全的個性化服務。

(五)小企業大量出現并構成一個新的產業部門

這里的小企業并非指其本質特征,而是指其在成立之初的狀態,一般情況下,這種企業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會在經濟浪潮中爭得一席之地,并最終可能成為中流砥柱,如微軟等。在旅游業中則重點體現在旅行社的分工體系上,旅游商或旅游零售商發揮著這樣的作用。即眾多的小旅行社“通過內部改造或增設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網絡化,成為旅行社業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網絡化實際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點決定的”,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國已經普及,其結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產生,為了便于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旅游社營業的場所必須設立于消費者便于購買的所有地方,即所謂的網絡化布局,這必然需要眾多的小旅社進行或零售的改造。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有效的發展模式,其實現還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六)大企業通過迅速擴張或經營多樣化集中于生產和應用關鍵要素密集的部門

體現在旅游業中即是大型旅游集團即旅游經營商的形成。旅游經營商是指在旅游業中購買交通、住宿以及獨立的服務要素并將其組合成套,然后直接或間接向顧客銷售的企業。旅游經營商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規模經濟,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營商之后,其基本業務包括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和旅游接待,而銷售業務則主要由數量眾多的中小旅行社或零售,這期間需要強大的網絡技術支持。大型的旅游經營商把全部資源集中于相互聯系的旅游業務中,勢必會提高自身和整個行業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的力度,提高總體接待質量,旅行社行業也因此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復勞動和相應的不規模競爭而減少資源耗費。體現在酒店業中即是酒店的集團化經營。伴隨著國際酒店業競爭的激烈,我國日益參與到國際競爭中,這對我國酒店的傳統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以國際上成功的酒店運作模式——酒店集團化為指導,進行相關的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改革,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和提高效益。

(七)形成新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模式:網上消費

在旅游業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旅游電子政務:金旅工程,是中國旅游業的信息化系統工程,通過內部辦公網、管理業務網、公共商務網建設和完善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網絡和面向旅游市場的電子商務系統,與之對應,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及消費者都可以以網絡為工具便利消費和獲得服務。網絡旅游服務公司:一種新型的旅游服務公司,以攜程、易龍為代表,通過網絡實現酒店預訂、機票預訂、度假預訂、商旅管理等傳統旅游企業的職能,日益成為中國旅游市場上的一支勁軍;這類網絡旅游服務公司業務量的不斷攀升也說明了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旅行社、酒店、景區、航空公司的自主經營網站:各旅游服務企業紛紛通過建立網站強化營銷攻勢,提升形象,提高競爭力。

(八)新的投資模式和投資市場

在整個經濟范圍內最明顯的體現便是風險投資。在旅游業中則是出現了新的投資市唱—旅游地產。雖然目前關于旅游地產的討論比較多,但對于旅游地產的概念如何界定,業界仍然存在不少分歧。目前市場上比較認可的一種觀點認為,旅游地產包含四類:第一類是旅游景點地產,主要指在旅游區內為游客活動建造的各種觀光、休閑、娛樂等非住宿性質的房產;第二類是旅游商務地產,主要指在旅游區內或旅游區旁邊提供旅游服務的商店、餐館、娛樂城建筑物及關聯空間;第三類是旅游度假地產,主要是指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閑度假居住的各種類型的地產,如度假村、產權酒店等;第四類是旅游住宅地產,主要指與旅游區相連接的各類住宅建筑。5+2的生活工作方式、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及帶薪假期的推行,為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的人們提供了難得的休閑放松時間。“假日經濟”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名詞。一批批頗具特色的旅游住宅、產權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在市場上連連走紅,就是一個佐證。

(九)形成新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高潮

這里的基礎設施不同于傳統意義的郵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它是指信息高速公路。它通過信息高速通道、信息資源、信息處理與控制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然波及旅游業。此外,一批針對旅游企業的各種新式應用軟件不斷涌現,成為旅游業特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

(十)新的發展觀:可持續旅游發展

人們通常認為,美國海洋學家卡遜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在1962年的出版是人類對生態環境問題開始關注的標志。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亞特蘭大通過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對可持續性界定為“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引申到旅游中就是要求人們以長遠的眼光從事旅游經濟開發活動,以及要求確保旅游活動的開展不會超越旅游接待地區未來亦有條件吸引和接待旅游者來訪的能力。那么在實踐旅游活動中,就需關注旅游承載力、旅游管理能力等問題。

三、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適應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旅游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大趨勢。

(一)旅游基礎理論的豐富

虛擬旅游的出現對傳統旅游的定義提出了質疑;網絡營銷理論豐富了傳統的營銷理論,網絡營銷的興起要求對旅游者的心理與行為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助導游系統改變了傳統的旅游業高接觸性的特征。

(二)傳統旅游企業的改造

包括旅行社分工體系的調整,酒店的集團化和國際化經營,景區的產權改革等。

(三)網絡旅游服務公司的興起

攜程旅游服務公司以其不同于傳統旅游服務公司的全新經營模式在競爭極度激烈的市場中迅速占領了行業制高點,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經營理念。攜程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可以說是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在旅游業中的最好體現。

綜上所述,在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條件下,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旅游業自然也處在了新的范式條件下,這要求旅游業從其基礎理論,到商業模式、戰略管理,到具體的操作方式都要有一個大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展的潮流,才能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順利實現行業轉變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