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就業方式探討
時間:2022-07-13 10:47:37
導語:知識經濟與就業方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尤其是科技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與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造未來”,如今正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改進使經濟的發展異常迅猛,從而導致一些人面臨失業,同時也會給人們發展自我,開拓未來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因此知識經濟與就業方式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更加復雜,看似矛盾卻相依存,既是嚴峻的挑戰卻也蘊藏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機遇。本文從知識經濟與就業方式的關系出發,探討在知識經濟下,如何實現就業方式的多元化,進而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
關健詞:知識經濟;就業方式;關系;多元化;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一、知識經濟與就業方式的關系
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的就業影響會越來越明顯。一方面知識與科技的創新和進步會使許多傳統的技術因落后而被取代。因此從就業角度來看,知識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必然會造成勞動力需求下降從而導致就業人員失業。另一方面新技術、新工藝的出現對企業的壯大發展又是一個新的機遇,同時又能夠對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可見知識、科技對勞動者就業既有消極的影響,又有積極的作用。1.知識經濟對就業方式的消極影響。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影響著各行各業,這使得落后的生產方式被先進的生產方式所取代,人工制造逐漸被智能制造所取代。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使“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等全方位智能化的產業漸漸成為主流,工廠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實現生產、辦公、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將取代落后的技術,它的出現意味著需要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少,即使勞動者的原有技術和綜合素質較高也有可能被淘汰。在知識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現代企業的管理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的管理方式將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主動調動企業的生產力,將各種生產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模式的合理配置,這樣一來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卻大大的減少了,且對勞動者的技能、技術、綜合素質等要求的門檻和標準卻是越來越高。因此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而對于勞動者來說卻面臨更大的挑戰,甚至會面臨失業,無意間會對勞動者產生較大的就業壓力。2.知識經濟對就業方式產生的積極作用。知識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跟上不斷發展的社會腳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與之相應下,對就業方式而言,會出現新的變化。第一,勞動力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會發生變化。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對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此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給就業方式帶來了新的變化,給傳統的就業形式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努力學習,不斷進取,牢固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在知識突飛猛進的今天,不被快速淘汰。第二,工作的時間、地點、空間會發生改變。傳統的工廠,其勞動者必須到生產基地、工廠等生產一線上班、辦公地點固化,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可以利用科技的產物,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隨時隨地進行辦公,上班更智能化、遠程化、人性化,不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約束。第三,知識經濟的大發展,使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發生了變會。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技術含量越高的行業,如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需要的體力勞動者會減少;生產技術的智能化會導致第一、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下降,較多的勞動力面臨失業,第三產業服務業需要的勞動力高于第一、二生產企業的就業人數。不管是哪一領域都需要人們不斷進行知識系統的更新,技能上的全面升級。因此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21世紀將是信息革命的世紀,也是生命科學技術的世紀,是新材料、先進制造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世紀,是人工智能的世紀,所以,21世紀是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世紀,對較低技術的勞動力需求會越來越少,并在各個領域都需要綜合應用型人才,除在滿足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外,對這類人才的職業道德、思想品德等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
二、在知識經濟發展下,如何實現就業方式的多元化
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經濟的發展,對就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離不開勞動者的勤奮努力。知識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就業方式的改變,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技巧已經不再適應新經濟的需要,知識經濟的興起,將會引起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調整,引起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并由此引發人們就業方式與就業結構的改變。1.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發展,企業員工為跟上時代腳步,不被社會所淘汰,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具有緊張意識和創新思維,員工必須加強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要明白知識貯備越多,越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熟練掌握技術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傳統的思想觀念會被抨擊,因此勞動者的思想觀念必須有所轉變,要樹立正確的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質量至上、講究效率、愛崗敬業等思想觀念。企業應該加大投入的力度,對員工定期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讓員工知識與技術不斷提升,適應能力不斷加強。進而促進員工們的發散思維,為企業的創新發展儲備更多的競爭實力。2.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就業渠道更具多元化。在知識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緩解就業壓力,拓寬就業渠道,高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持與重視。黨的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可見黨和國家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實際工作中,可重點扶持和培育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者可以靈活多樣地選擇部門和崗位就業,如公有制部門、私營企業、全日制工作崗位、部分工作時間的崗位、在家遠程工作或者兼職工作、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自主經營、自主創業、從事生產性工作、從事社區乃至家庭的服務工作等等,選擇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就業形式,一改過去就業渠道過于單一的常態,使就業方式變得多樣化。另外大力培育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人們自主創業,或者發展自由職業,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
三、經濟發展、就業渠道多元化可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就業問題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持續發展。中國人口眾多,底子較薄,人均收入滯后,生產力的發展不平衡。要發展“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才能科技興國、科技強國。在發展高科技產業這一領域中,計算機通信、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科技產業不斷興起,而這些高科技產業對體力勞動者的需求必然減少,對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人員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必須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方針政策,讓勞動者在就業的過程中做好知識的學習與貯備,技術的熟練與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累積新知識、新技術來滿足自身的就業。總之,只有讓人們能做事、有事做、做好事、安居樂業、有穩定收入,國家才能安定,社會才能和諧,民族才能興旺,中國才能從一個經濟大國轉變為一個經濟強國。
參考文獻:
[1]畢先萍,李正友.技術進步對就業的綜合作用機制及社會福利影響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5).
[2]鐘智全,唐姣美.實現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良性互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5(4).
作者:王倩 單位:四川省西充縣委黨校
- 上一篇:知識經濟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 下一篇:水產養殖循環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