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01:12: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投資改革分析論文
一、次級債危機及影響
次級債是美國銀行針對信用記錄較差的客戶發放的住房貸款(即次級房貸),是住房抵押貸款發放機構(如商業銀行)將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貸款集合組成資產池,經打包定價后出售給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機構再將其以擔保、保險等形式進行信用增強(CreditEnhancement),經過信用評級后以抵押擔保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證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現金流,直接來源于資產池中抵押貸款每月獲得的計劃償還和提前償還的本息金額。
作為近30年來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其核心在于通過嚴謹有效的交易結構設計,使資產的客觀信用同原始權益人的整體信用相隔離,并提供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兩個層次信用。目前,已在國際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與發展。美國次級債危機發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發世人普遍關注,到2007年8月則升級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場的風暴。其影響并不僅僅限于次級債市場,已經蔓延至其他市場。在次級債危機的影響下,道瓊斯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都在下降。與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瓊斯指數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損失了3000億美元,去年美國金融行業裁員15.3萬人,而2006年整個行業裁員僅5.03萬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級債危機而導致資本市場縮水約8萬億美元。
受此影響,中國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調頭向下,從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證指數下跌2000多點,許多股票被腰斬。我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這場危機的影響,同樣也對中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如何穩健運行以防范金融危機的
發生提出了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我國金融投資的現狀分析
金融海嘯分析論文
首先,金融市場不可能實行完全的自由化。上世紀初,西方市場經濟體系發展步入黃金期,市場萬能主義在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盛行。對金融自由主義的盲目崇拜最終釀成了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危機。1933年,美國吸取“大危機”的教訓,暫時拋棄了自由主義的盲目信條,頒布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建立了現代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防火墻。二戰后美國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分業經營形成的防火墻對防范危機擴散和開展救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但是,19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在全球再次蓬勃興起。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幟下,各國紛紛拆除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防火墻,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和投資銀行的證券業務在“發起-分銷”等新商業模式下相互交織,風險交叉傳遞。如果這一模式的某一方面出現問題,融資功能完全喪失,整個經濟體系都陷入危機,難以自拔,本輪次貸危機的演變過程正是金融自由化及混業經營的惡果。由此給我們的教訓和警示是,我們必須反思目前我國正在推行的金融企業混業經營帶來的風險控制問題,我們必須堅決反對那些食洋不化的所謂“市場自由主義者”鼓吹并推行的金融市場完全自由化的理念和及其做法。
第二,“金融創新”要與金融監管同步。世界金融業過去10年間的高增長率主要由兩部發動機驅使:廉價信貸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一直是美國的長項。“次級貸款打包”、“次級債券”等都是美國的發明。在美國政府主權信用的擔保下,全世界投資者都被“忽悠”進了美國通過金融創新設立的次級債市場,為美國房市提供了繁榮的動力。“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既孕育著機會,又意味著超高風險與之共存。華爾街金融海嘯給我們的教訓和警示是,金融衍生品是國際金融界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能為了金融創新而創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創新產品,更不能僅僅是為了滿足大金融機構的贏利需要而創新,創新要更多地考慮中小投資者可接受、可操作、可控風險的需要。在發明、運用新的金融衍生產品之后,金融監管應立即隨之跟上。
第三,金融市場開放要更加的謹慎。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市場高度發展的當今世界,錢與普通商品不同的是,錢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通過計算機系統的瞬間操作,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交易就可以完成。隨著中國開放的日益深化與擴大,金融領域受國際金融負面影響的傳染機率大大提升。作為新興加轉軌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金融市場體系還有待健全,監管層管理金融市場的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金融企業國際化的經營能力還不強,在這樣的條件下,金融市場的開放速度、開放程度必須與我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匹配,與自己的市場發育程度相匹配,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自己發展的階段性相適應,否則,只會陷入“全球化的陷阱”。
過去兩年,美國政府應華爾街的要求在各種場合不斷敦促中國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此次美國金融危機幫助我們看到了華爾街的本來面目,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不要太快地實現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在監管制度不完善,會計制度不成熟,客戶透明度不夠高的情況下,過快地實現金融自由化,是很危險的。金融開放不能忘了保護自己,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有必要,但國際化不等于金融市場完全開放。對于一個金融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設置相應的市場準入很有必要,對試圖進入本國市場的金融業務進行區分,加以限制,這不是封閉市場,而是必要的自我保護,也可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第四,管理好國民財富,對外金融投資要慎之又慎。截至7月份,我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178億美元,為第二大持有國。事實上,在我國擁有巨額以美元計資產的外匯儲備情況下,我國的投資方向似乎已被美元“綁架”。當下的情況是,所有以美元計價的投資產品都存在貶值風險,或者已經踏上貶值之路,幾乎每天都在損失,如何管理好數以萬計的美元資產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財政與金融分析論文
中國信用卡發展模式研究我國自1979年辦理信用卡業務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信用卡的作用不斷增強,已成為提高全社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的重要支付工具;成為方便人們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載體;成為商業銀行擴大中間業務收入,開辟利潤增長點的重要手段;成為政府擴大信用消費,刺激消費需求,擴大國內為外經貿往來的重要途徑。但是,總體來說,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水平低下的問題還比較突出。2002年底,我國銀行卡消費共1847億元,占個人可支配收比重僅4。92%,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25%的水平;能受理銀行卡的商戶為30萬家,占全國商戶總數的2。7%,遠低于歐美國家20%的水平;信用卡透支額度我國僅為25億元,而臺灣省3000萬人口的透支額達800億元,香港特區為510億元,美國為54854億元。我國信用卡發展模式的歷史回顧:
1979--1992年的市場自發模式一,國有銀行自發發卡二,經營管理分散三,開放國內收單品牌市場1986年發卡后,中行就在1987年3月,10月加入MASTER國際組織和VISA國際組織,并成為MASTER亞太區董事會成員,發行了長城MASTER國際卡。四,市場供求不平衡1,市場需求不足2,市場供給不足3,商戶開發是重點4,創新是主流1993--2001年金卡工程實施后的政府推動模式一,政府出面改善收單環境1,明確目標2,狠抓重點3,統一標準4,聯網通用水平提高。一是系統內聯網,二是系統間聯網二,宏觀管理加強1,政府重視2行業管理加強三,微觀管理加強1成立專職管理部門2,增加機具設備投資pos機近30萬臺,1996~2001年年平均增長38。2%四,創新活動增多1,借記卡迅速成為主導產品2,準貸記卡迅速步入成熟期3,貸記卡進入摸索階段4,儲植卡曇花一現5,外卡收單規模擴大五,國際化程度高1,國內卡走向國際2,國際性收單品牌壟斷國內市場六,國產機具設備制造業實力壯大2002年以來的政府全面主導模式一,政府主導收單網絡建設1,中央政府重視。銀行卡聯網工作得到中央政府重視。2002年,中央政府出面成立中國銀聯公司。2,地方政府支持二,產業監管加強三,信用卡發行全面起步四,國際化全面展開1,向外資開發國內市場2,進軍國際卡市場。一是在境外發卡,二是在境外建立收單網絡和推廣收單品牌五,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六,增值服務增多
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優化的必要性:一,產業競爭力低下1,發展水平較低2,競爭力較低3,面臨外資挑戰
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優化的優勢:一,產業基礎好1,規模大2,市場集中度高3,銀聯網覆蓋率大二,結構合理1,產品結構合理2,組織結構合理三,技術含量高1集中式處理2,自動化服務3,高技術大量運用四,產業經營管理經驗豐富1,管理經驗豐富2,監管水平提高3市場化程度高
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優化的潛在優勢:一,經濟快速發展二,大國市場優勢明顯三,國家大力支持四,勞動力資源豐富五,調度全球化產業資源的能力高
促進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優化的政策建議:一,制定以信用消費為核心的中長期產業發展政策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三,加快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四,加強政府監管力度五,加快商業銀行的股份化改革六,大力推廣銀稅pos機七,積極發展卡外收單業務八,鞏固銀聯網的地位九,推動銀聯品牌的國際化
金融教育學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金融論文寫作技巧
一、選擇題目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正確的選題在很大程度決定著會
計論文的成敗與否,因而有很多原則要領,如必須“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為金融論文的選題,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則外,還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這是因為金融學術論文對專業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但無實踐經驗,閱歷淺;有些學生有著較強的實踐經驗,但專業理論基礎不是很扎實;有些可能在這兩方面都稍顯不足。因此,必須慎重對待題目的選擇。
(一)題目選擇的一般原則
1.學術價值原則。學術價值是選題的著眼點。
2.量力而行原則。選題一定要充分考慮主觀條件與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觀條件主要是指個人的興趣與愛好、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論文選題連自己都不感興趣,是不可能寫好論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與科研能力,則最后成文都會很困難。實踐證明,勉強為之的題目,也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觀條件是指占有資料的條件和指導老師的條件。該原則的基本精神是:(1)選題宜專不宜全,宜小不宜大,應揚己所長,避己所短。選題過大,會面面俱到,不著邊際,什么問題都談到,什么問題也說不清楚,難以將論題說深說透。選題過窄過小,發揮的空間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難。要根據自己的科研能力選擇大小適中,難易適中的題目。
金融改革研究論文
一、金融危機是心腹大患
居安思危。
中國加入WTO之后有沒有潛在的危機呢?當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經濟遭遇挫折的話,最大可能莫過于金融危機。
在20世紀后期,在日本經濟高速起飛之后,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很快甩掉了窮困的帽子。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崛起更使人們對亞洲經濟充滿樂觀。最令世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奇跡。二十年來,中國經濟在體制轉型過程中保持了高速發展。有的經濟學家把亞洲經驗總結成“雁陣模式”,好像亞洲經濟就可以按照這個序列繼續發展下去了。可是,1990年以后,泡沫經濟的崩潰使得日本一頭栽進了泥淖,直到今天還沒有掙扎出來。雁陣序列,曇花一現。1997年,一場罕見的金融風暴橫掃東亞。我們的鄰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倒了下去。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提什么“亞洲奇跡”了。有些國家“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好不容易把國內人均生產總值搞到三、四千美元,似乎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可是轉眼之間,一個跟斗跌掉了一半多。亞洲各國已經嘗到了金融風暴的厲害。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許多人認為中國在劫難逃。在1998年11月“經濟學人”雜志的封面上,一艘掛著五星紅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渦,旁邊一行大字:“中國,金融風暴下一個犧牲品”。轉眼之間,幾年過去了,在滄海橫流當中,唯獨中國經濟巍然不動。中國的穩定極大地遏制了金融風暴的蔓延,為亞洲經濟以至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創造了轉機。中國的貢獻得到了各國政府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高度評價。也許中國的出色表現沖昏了某些人的頭腦。他們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如此厲害,也拿我們無可奈何,今后還有什么可怕呢?
中國有一則著名的寓言叫做“刻舟求劍”。有一個人在渡船上一不小心把劍掉進河里,他不慌不忙,在船弦上刻個記號,打算到了岸邊再撈。某些人就像“刻舟求劍”一樣,他們就沒有想到,之所以中國能夠抵御亞洲金融風暴是因為那個時候尚且沒有對外開放金融。我們有一道很好的防火墻。但是,一旦加入WTO,中國的外部金融環境就完全變了,這道防火墻將不復存在。時過境遷,如果拿昨天的皇歷來討論今天的問題,非出大紕漏不可。
金融危機英文研究論文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摘要】Today,withthedevelopmentofmulti-polarizationandeconomicglobalization,weshouldnottakeanegativeattitudetowardsfasteconomicdevelopment.Whatweshoulddoistostudythelawofitsdevelopmentandtrytoeliminateitsnegativeeffects.Fromthemid1970s,developingcountriesbegantoadoptstructuraleconomicliberalismandmacro-economicstabilizationpolicy.Theytriedtobreakawayfromtherigidtraditionalsystem,andkeepthestabilityofthenationalcurrencyatthesametime.But,al...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題名】FinancialCrisisComparisonandEnlightenment
【金融危機論文作者中文名】張靜;
【英文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崩潰;資本流動;危機預期;匯率制度;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關鍵詞】FinancialCrisis;Collapse;CapitalFloating;PsychologicalExpectationsforCrisis;SystemofExchangeRate;
【論文中文摘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強的今天,我們對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能采取全盤肯定或否定的態度,而是應當認真研究其運動和發展的規律,盡量防范并消除其消極影響。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中國家陸續開始推行結構性的經濟自由化改革和宏觀經濟穩定計劃,以試圖打破傳統體制的僵化,并保持國內通貨的穩定。但所有的這些嘗試都未曾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問題,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績效、國際收支狀況與國際外部經濟環境之間表現出日趨復雜的關系,特別是金融危機的頻繁爆發,地區性的危機通過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傳遞迅速向全球擴散,給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發展造成沖擊。人們不禁要問:金融危機因何產生?筆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透徹地進行金融危機的因素分析---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利弊、待機而動的國際投機資本、經濟基礎的衰敗、國內居民對危機的心理預期。接著將分析和敘述的方法相結合,著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英鎊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發生過的金融危機事件進行實證分析和比較,從案例中歸納總結出結論:危機最初表現為固定匯率的瓦解,而后呈現出外匯市場、銀行、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出現崩潰的復雜癥狀。最后根據前...
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論文
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奧運經濟必須與金融發展相互依托,奧運金融應正確選擇支持奧運經濟的切入點,以奧運會金融服務和金融環境的建設為重點,加強金融創新,確保奧運經濟效應的整體實現。
[關鍵詞]奧運經濟奧運金融金融服務
目前,奧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一種獨特的現象,人們從聚合效應、裂變效應、輻射效應等方面表述了奧運經濟的積極作用,但毫無疑問的是,奧運經濟必須與金融發展相互依托。如果沒有相應的金融支持,奧運經濟效應則難以充分發揮。其實,從2001年7月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一天起,中國的金融業就已經開始積極參與奧運,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那么,奧運經濟與奧運金融有著怎樣的聯系?金融業又應如何選擇支持奧運經濟的切入點?為此,本文特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一、奧運經濟給奧運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奧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業憑借自身業務屬性的優勢,率先搭上了奧運經濟的快車。眾所周知,舉辦一屆奧運會是要大動土木的,除了奧運賽事所需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包括奧運村、媒體村、會議中心,以及殘奧會場館的的建設等等。如此龐大的工程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強力支持,還需要一條暢通無阻的資金鏈條作為保證其順利實施的基礎條件。但是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僅靠政府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這就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分享奧運盛宴的機會。2003年4月,中行與北京市政府簽署了《金融合作協議》,根據《金融合作協議》,中行承諾在2008年之前,將提供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北京市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所需的融資服務。可以說,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金融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金融危機影響分析論文
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作文寫作:2008年爆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這陣金融風暴來自于美國的金融中心——華爾街。自從這個很抽象的名詞在報紙、新聞中出現后,周圍的人們的嘴邊也常掛著這個詞。新聞里甚至報道了許多飯館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把菜價調得很低。本來對金融一點也不感興趣的我也有點為這次影響力巨大的“金融危機”好奇。金融危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是一個力量多么強大的事件,讓全世界都對它采取措施呢?
Ps:我們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對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各國政府對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談談自己對2008年金融風暴的看法和觀點(論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論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機”成因
我認為導致次貸危機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目光短淺和過于自信。
1.次貸危機的產生
根據資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貸危機”。1999年,互聯網開始流行。在布什時代,互聯網的熱潮逐漸退去了,美國要尋找新的經濟活力。于是,他們將目光集中在了房地產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貸款。所以申請貸款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美國人的按揭貸款已和國內生產總值一樣大。而且,后來有很多申請貸款的人無法還款,這種無法還款的比率越來越高,引發了次貸危機。
金融危機影響論文
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作文寫作:2008年爆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這陣金融風暴來自于美國的金融中心——華爾街。自從這個很抽象的名詞在報紙、新聞中出現后,周圍的人們的嘴邊也常掛著這個詞。新聞里甚至報道了許多飯館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把菜價調得很低。本來對金融一點也不感興趣的我也有點為這次影響力巨大的“金融危機”好奇。金融危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是一個力量多么強大的事件,讓全世界都對它采取措施呢?
Ps:我們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對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各國政府對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談談自己對2008年金融風暴的看法和觀點(論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論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機”成因
我認為導致次貸危機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目光短淺和過于自信。
1.次貸危機的產生
根據資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貸危機”。1999年,互聯網開始流行。在布什時代,互聯網的熱潮逐漸退去了,美國要尋找新的經濟活力。于是,他們將目光集中在了房地產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貸款。所以申請貸款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美國人的按揭貸款已和國內生產總值一樣大。而且,后來有很多申請貸款的人無法還款,這種無法還款的比率越來越高,引發了次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