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跨國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9 02:44:00

導語:剖析我國跨國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跨國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摘要:近幾年,我國跨國公司有了一定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弱點,諸如規模小、投資不合理、適應能力差等。本文在分析我國跨國公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跨國公司;發展;海外投資

我國加入WTO后,企業面對著紛繁復雜的市場經營環境。如何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更廣泛、更深層次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地利用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和資源,在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上求得生存與發展,是跨國公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國際化經營中仍存在著不足,尤其是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面臨的問題日趨凸顯。因此,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促進我國跨國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跨國公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在地區分布中,近年來,我國跨國公司主要投資區域為亞洲和非洲,對發達國家和地區投資較少:2.跨國公司投資方式主要為設立子公司和分支機構,聯營較少:3.就分布行業和企業類型而言,跨國經營已經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業展開,行業分布呈現多元化趨勢。我國對外投資初期主要集中于貿易,近幾年已拓展到制造業、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等多個領域。企業既有中信、中石化、中建等國有企業,又有諸如萬向、正泰、美的、華為等一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跨國經營還處于初始階段,每年對外投資總額遠小于當年FDI流入量。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境外投資企業多,但規模小。我國跨國公司眾多,實力及資源稟賦不盡相同,但普遍規模都偏小,還沒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無論是海外雇員人數還是資產總數,與西方跨國公司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據統計,我國90%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投資金額在300萬美元以下,而發達國家對外投資單項平均金額在600萬美元左右,發展中國家在450萬美元左右。這反映出我國跨國經營的總體水平不高,也同時反映出我國金融市場不健全,使得跨國公司對外融資受約束,企業很難有規模地對外融資。

2.跨國經營動機原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動機是向海外尋求新的市場和資源、獲得技術信息,而降低成本、獲得較高利潤均不是現階段我國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主要動機。這就表明這類企業到海外投資一般不是利用他們現有的自身優勢去謀求利潤和其他資源,而是為了彌補劣勢去獲得競爭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術。這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主要是追求效率和發展全球戰略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3.對外投資結構不盡合理。從產業結構來看,對外投資的低技術格局仍未改變,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貿易加工類企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產業偏少,諸如保險、電信、媒體等新興服務業偏少。從投資方式來看,直接投資設立子公司及分支機構占絕大多數,這與國際上的跨國直接投資以并購、合資為主形成鮮明對比。

4.缺乏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難以建立國際知名品牌。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不足。許多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引進國外技術,技術優勢缺乏成為制約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長期性因素。此外,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多,中小企業表現更為明顯。缺乏國際性品牌,直接影響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對策

我國跨國公司應結合自身實際,考慮以下思路進行調整,以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化競爭。

(一)產業升級,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

這里的產業升級主要是指:1.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指調整一、二、三產業之間比例關系:另一方面是指調整同一個產業內部的比例關系。2.產業素質和產業效率升級。主要是指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如提高管理水平及產品質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資源的合理配置。有能力的跨國公司要通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

(二)主動出擊,開展跨國收購

跨國并購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國企業應通過收購、兼并、改造和調整資產結構實現企業重組,以擴大經營規模,形成集團作戰的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實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實施并購還有以下幾方面好處:1.利于獲取戰略性資源。2.利于擴張與整合市場。企業通過并購一方面可以迅速獲得新的市場機會,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通過對大量關鍵原材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并借助對方的品牌,提高企業所在領域的進入壁壘,從而迅速進入東道國市場擴大原有企業市場總份額。3.利于獲得實效性較強的研發技術。與通過自主研發去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相比,跨國并購時效強、低成本,特別是當某種知識和資源專屬于某一企業時,并購其就成為獲取該優勢的唯一途徑。

(三)重視和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人才的培養

跨國經營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用國際語言思考的復合型人才,跨國公司的管理者更需如此。因此,我國企業要抓緊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其具備海外經營、管理、法律、財會、外語方面的知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人才培養按照市場需要進行,企業除了在國內引進具備所需知識能力的現有人才,還應面向國際市場招賢納士,啟用東道國的經營管理人才。其次,加強企業內部培訓,注重不同文化的結合,提高和更新跨國經營人員的業務知識、外語水平,熟悉當地文化習慣,有較強的公共關系技能及強烈的開拓意識和獻身精神。最后,企業要與國內外高校建立培養基地,采用委托培養、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按現代化跨國公司的要求與規范,培養既懂專業知識又懂經營管理的跨國經營人才,

(四)完善政府宏觀管理體制,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1.政府應制定我國跨國公司的總體發展規劃,對跨國經營企業給予宏觀指導。要把跨國公司的發展放入經濟發展的統一規劃中,加強對企業跨國經營管理、支持、協調和引導工作,同時從法律上規范企業境外投資行為,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法律保障。

2.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建構我國市場經濟跨國公司的框架體系。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已經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他們在跨國經營中取得了成功經驗。政府應大力支持那些新能源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民營企業,引導和推動這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并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與扶持措施。

3.加強信息管理,為跨國企業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詢。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服務跨國公司的信息管理體系,影響了跨國經營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建議盡快成立海外市場信息服務中心,集中一批專家分析和評估東道國的政治體制、經濟政策、稅收、外匯等方面的信息,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以避免企業境外投資的盲目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跨國公司的海外經營還處于處級階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改進。因此,今后應針對我國企業特征、機制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跨國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