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模式

時間:2022-08-16 11:49:07

導語: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模式

摘要:農村互聯網金融是推進農村金融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農村互聯網金融形式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特點制定實施。在“互聯網+”思維影響下,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趨勢明顯,對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家庭收入具有積極影響,但由于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還有許多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對基于電商平臺與基于金融機構的兩種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模式進行分析,將發展難點進行歸納,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望對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村電商;融合發展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模式分析

(一)基于電商平臺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

以螞蟻金服為例,螞蟻金服首先憑借自身電商平臺的優勢,布局線下的同時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得到大量農村消費與信用數據,基于數據建立信用風險控制體系推動了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螞蟻金服從2014年10月成立之初就開始通過集群與矩陣模式進入農村市場,建立試點,通過各種公共服務得到的數據解決農村金融需求,從開始布局至今,共分為三個階段。2015-2016年為熟人模式,這一階段業務量少,利于推廣和風險控制,但業務量少;2016年至今為供應鏈產業金融模式,貸款用于在農村淘寶的農資平臺定向購買農資農具,有利于風險控制,但缺乏差異性,不易形成規模化;未來將會發展為數據化平臺模式,普通農戶與縣域政府合作,基于支付寶的服務板塊,包括支付、智慧政務等服務;為農村居民提供信用貸款服務,金融服務與風控更加便捷化、數據化,農村金融業務邊際成本更低,但前期投入成本大,對技術要求更高。螞蟻金服結合自身電商平臺優勢,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不斷完善物流體系,利用電商平臺農戶消費者、銷售者和供應商的數據建立一套信用風險控制體系,形成基于電商平臺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綜合以上模式特征,螞蟻金服對農村金融領域的創新歸納為線上化與數據化發展趨勢明顯,突出了與農戶、企業和縣域政府的合作,以及對模式的探索,以及業務系統、風控模型的搭建。

(二)基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電商化模式

以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面對以京東、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對傳統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挑戰,結合優勢增加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投入,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農村電商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傳統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優勢與電商企業經驗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逐漸向電商化發展,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發展的新思路。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基于惠農工程渠道建設和電子商務經驗,憑借惠農資源優勢,利用互聯網金融理念與技術打造出“E農管家”三農電商平臺,實現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升級與發展。基于農村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電商化模式積極作用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了農村金融覆蓋率。將互聯網金融與健全的服務體系結合,在農村快速推廣,實現了上游商家與下游農戶的城鄉聯動,以及線下傳統交易與線上網絡交易的融合,創新了三農電商服務模式,提高了農村金融覆蓋率。二是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便利性。通過農資批發商的引進,縮減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商戶交易信息數據庫,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三是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滿意度。農戶金融知識欠缺,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寶的比率低。“E農管家”這類平臺操作簡單,支持多種支付方式,為農民提供多種便捷服務,解決農民生產生活需求,量身定做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受到廣大農村地區的歡迎,提高了金融服務滿意度。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的難點

(一)農村金融風險高,金融保險服務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服務與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運行機制和相關模式還不完善,傳統金融風險與技術風險并存。農村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安全性較低與運行機制尚不完善,業務內部機制包括激勵機制、獎懲機制、規制機制等需要不斷改進。農村電商平臺的農產品受種植環境與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天氣與自然災害對農產品造成的損失較大,產品價格受季節與市場需求影響大,但保險行業還未完善關于農產品方面的保險服務,又因為農產品相關保險服務賠率高,成本大,造成農產品無法得到完善的保障。

(二)農村電商融資環節受限,線上支付普及率低

農村電商在融資環節受許多問題限制。第一,農村電商資產以待售產品、品牌口碑和交易平臺為主,缺少有效的抵押資產;第二,受信息不對稱影響,金融機構了解農村電商的真實經營情況難度較大,成本收益存在不對稱情況,金融機構對電商放貸業務較為謹慎;第三,農村電商融資需求特殊,金融機構針對農村電商成本與額度較小、周轉速度快特點的金融產品缺乏創新。資金支付是農村電商交易的關鍵環節,當前農村電商的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的使用率正逐年增加,但受現金支付的習慣;用戶知識水平、農村網銀普及率低,農村電商支付模式缺乏創新等問題,導致使用現金支付與柜臺轉賬的用戶仍占很大比例。

(三)農村電商物流成本高,供應鏈尚不完善

受農村地區地理位置、交通狀況和經濟水平等影響,農村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農村快遞成本遠高于城市。高成本物流成為金融機構開展電商化服務的難點。與此同時,在減少農村金融中間環節的同時,對農村電商平臺在供應鏈兩端的組織能力要求更高。在銷售環節,電商平臺的農戶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完整產業鏈,產品信息難以整合,管理難度大;在融資環節,多數農村金融用戶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理解導致在融資時缺乏信任。

(四)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缺失,但未制定針對性規章制度

雖然相關部門提出電子商務進村工程,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整合資源,加強農村電商與其他產業融合,但未針對農村互聯網金融運行機制、金融風險防范等問題制定規章制度。

(五)農村電商品牌效應不顯著,農村電商管理水平低

一些農產品商家的質量問題、服務不到位、物流配送周期長等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受到技術與設備限制難以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缺乏良好的產品宣傳,造型難以形成品牌效應,發展潛力有限,擔保力難以得到金融企業的認可。農村電商的運營相對簡單,與金融公司管理方式不協調,缺乏財務管理人才,財務管理水平低,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認可與信任。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完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

電商平臺要加強技術服務,避免技術失誤影響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金融服務機構應該提高業務服務水平,避免業務人員操作失誤,將線上與線下服務相結合,保證信息真實有效,確保用戶信息安全與權益不受侵犯。在對保險產品創新與拓寬市場的基礎上,提升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效率,節省用戶時間,重點保障因災受損的農民。為了通過培訓與宣傳提高農村電商商戶與農戶提高金融防范意識,使金融保險重要性得到重視。

(二)拓寬農村電商融資渠道,加大農村互聯網金融普及力度

金融企業應該積極投入農村電商市場,將農村電商參與到金融投資中,增強農民的金融意識,創新網絡服務平臺,將優質服務提供給農戶,營造包括政府支持、企業投資在內的多方平臺,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專業人員對農民的宣傳,增強農民金融價值觀念與對信用的重視,積極推廣與開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使農民在了解并接受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熟悉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產品并掌握辦理環節。

(三)完善農村電商供應鏈,降低農村物流成本

構建電商信息平臺與農村信息網絡,集中進行生產,集中進行儲存,集中安排運輸,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流通產業創新發展,從而達到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完善法律法規,規范農村流通秩序。政府方面應該加強基礎建設,改善交通條件,企業可以通過提高配送效率,物流外包來降低物流成本,對農產品流通進行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生產者、物流、銷售三方企業與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成為整體,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四)加強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定針對性規章制度

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建立相關法律制度,在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導電商平臺和金融機構合作,互利共贏。使農民的金融權利與金融機構的商業性同時得到保障,制定相關政策積極構建農民信用體系,圍繞農村電商平臺創新網絡金融系統,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嚴格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標準,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避免互聯網金融企業壟斷農村金融市場,擾亂正常金融秩序。

(五)提升農村電商平臺品牌價值,提升電商平臺管理水平

提升農村電商平臺品牌價值需要對產品品牌進行精心策劃,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計,做好品牌推廣與品牌營銷,最重要的是要關注體驗營銷與話題營銷,不斷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深挖產品文化內涵,挖掘發展潛力,形成使金融企業認可的品牌。對平臺工作人員進行金融或互聯網培訓,充實金融知識或運營知識,與高校合作培養專門人才,產教融合,解決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的人才缺口。

參考文獻:

[1]黨政軍.農村金融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有效路徑分析[J].農業經濟,2018(11):111-112.

[2]王剛貞,江光輝.“農業價值鏈+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模式研究——以農富貸和京農貸為例[J].農村經濟,2017(04):49-55.

[3]王小艷.農村互聯網金融為何偏愛電商化[J].人民論壇,2019(15):72-73.

[4]許嘉揚.中國農村電商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發展研究——基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J].浙江金融,2017(03):3-9.

[5]易法敏,耿蔓一.農戶電商融資選擇行為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1):94-103.

[6]張啟文,張興凱.新型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基于農村電商視角[J].會計之友,2017(16):21-24.

[7]張中正,謝思.推動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168-171.

[8]鄭志來.金融供給側視角下結構改革與農村電商融資體系重構[J].蘭州學刊,2020(01):79-89.

[9]朱新蓉,周先平,黃艷芳.“E農管家”案例分析[J].中國金融,2016(19):93-94.

作者:劉亞東 楊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