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創新研究

時間:2022-09-27 09:58:29

導語: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創新研究

摘要: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必然是在科學技術取得巨大突破的前提下發生的。科技創新是資金密集型經濟活動,融資問題貫穿科技創新過程始終,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對于科技創新活動往往能夠提供強有力的輔助支撐作用,本文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從金融市場主體對科技創新提供的支撐進行總結概括。

關鍵詞:科技創新;融資問題;金融支持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在相關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具有的風險分散和資源配置功能,能夠為企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熊彼特認為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銀行,銀行作為重要的間接融資渠道,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銀行的參與。在技術發展的初期,技術進步主要靠引進再吸收,此時銀行體系能夠克服信息不對稱,提高融資效率,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一些學者認為商業銀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技創新的發展,但是由于科技創新企業的特殊性,使得其在銀行家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往往伴隨著極為嚴格的篩選。Morck(1999)等從逆向選擇的角度出發,認為銀行的經營原則中的逐利性和風險規避原則會使有潛力但高風險的企業遭到拒絕[1]。風險投資是高科技企業孵化的重要推手,在科技創新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基金除了是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外,其公司治理與配套服務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的發展,曾有學者指出風險投資能夠大幅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Berghe和Levrau(2002)認為風險投資基金進行公司治理在于其作為高科技公司的監督者的角色,進而促進高科技公司的發展。有風險投資基金介入的企業的整體發展要遠高于沒有風險投資基金介入的企業,這一點被Guo和Jiang(2013)對風險投資基金對中國創業公司的貢獻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其研究發現有風險投資介入的創業公司在勞動生產率、盈利性等方面均優于后者[2]。股票市場具有資金聚集與資源配置的作用,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股份制企業既可以集聚社會資本又能發揮杠桿作用,提高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股票市場對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股票市場有利于公司治理Diamond(1984)提出高效的股票市場,能夠起到提高企業的效益的作用[3]。Harwood等(2015)認為,中小企業證券交易所能夠為快速增長的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4]。債券市場作為融資的重要渠道,在企業的融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Lipson和Mortal(2009)研究發現,股票流動性較差的企業在籌集資本時傾向于發行較少的股票而選擇債務融資[5]。KimSet.al(2016)通過對韓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發現債券融資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要優于商業銀行貸款。AtanassovJet.al(2005)則從專利獲得的情況出發,研究了美國公司的情況,發現債券融資與專利獲得呈正向相關關系[6]。

二、國內研究現狀

李海申,王雪琪等(2016)從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角度對河北省科技及金融創新進行分析,肯定了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7]。商業銀行是最普遍、最觸手可及的融資渠道。我國目前以商業銀行為主的融資渠道,決定了商業銀行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吳勇民等(2014)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我國技術進步與間接金融體系具有良好的協同效應,但和直接金融體系并未形成良好的協同。杜傳忠等(2017)肯定了銀行貸款對企業成長具有促進作用,認為銀行貸款對新興產業上市企業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鞠曉生等(2015)也認為中國銀行體系能夠促進培育企業創新。在實證方面,孫芹,宋夏云通過對25個省市自治區1997年到2016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發現科技貸款對技術創新水平的正向作用取決于其規模大小和當前的技術創新水平[8]。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時間尚短,對股票市場對技術創新產生的影響尚沒有一個定論,處于百家爭鳴狀態,對股票市場的作用既有持肯定態度又有持懷疑態度,杜金岷(2017)、胡勇(2016)的研究發現股票市場會阻礙企業創新,但是王鶴霖(2018)、馮根福等(2017)認為股票市場流動性并不是對所有企業具有阻礙作用,其對企業的影響取決于其企業所有權性質,股票流動性強的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受到抑制,但是對國有企業卻又良好的促進作用。與之相反,唐大為等人(2017)通過對中國市場上的股票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企業股票的流動性有利于企業的創新,同時張嶺(2020)研究同樣指出股權融資更能鼓勵技術創新[9]。我國的風險投資市場發展時間較短,雖然也有不少學者進行了風險投資與科技創新之間關系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諸如數據不足之類的局限性。黃文青(2010)認為風險投資的運轉必須搭配完善的制度,并且支出風險投資活動能否帶來效益取決于成熟的經濟和法律體系[10]。在實證上,張峰(2020)等選取創業板企業公司數據,運用DEA模型對風險投資對科技企業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風險投資顯著促進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目前債券融資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在國內尚無明確的定論。胡善成,靳來群(2019)提出銀行對技術創新的邊際促進作用將會逐漸減弱,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更適應于寄生性技術創新,而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結構更適應于原創性技術創新[11],劉捷先(2018)則認為債務融資與企業研發投資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在實證方面,得出的結論也有較大差異,白雪靜(2019)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債券對技術創新效率存在正向效應。呂民樂等(2010)則以汽車與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負債率與R&D呈現積極效應。而劉振(2011)選取97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考察了內源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對企業創新活動影響,發現R&D投資與負債具有負相關的關系。何京楠(2015)采用系統GMM方法,分析了債務對高新技術產業R&D投資的影響,發現債務與R&D投資存在顯著關系,均可以促進高技術產業研發投資支出。

三、相關研究評述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的產業轉型進入了新階段,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對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商業銀行、風險投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作為四個比較常見的融資渠道,對其對科技創新的研究越來越多。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綜述發現,現有的研究對四種融資渠道都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研究為我們研究金融系統對地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思路,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客觀地認識到我國金融體系在支持科技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根據國外的研究,在企業的初創期,風險投資往往能夠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而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站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下來看,商業銀行等間接金融機構以及金融體系反而會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以及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但是風險投資受制于我國的風險投資發展時間較短以及體制不健全,反而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影響不如國外明顯。除對風險投資和商業銀行的研究有一定的差異外,國內外學者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也具有一定的地理特色。以股票市場為例,國外學者的而研究發現,股票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是無差別、全方位,不受企業規模影響的,即使規模較小的企業也能夠得到股票市場的支持,而國內的研究則發現,股票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影響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具有很大的不同,這也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除此之外,債券市場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國外學者認為債券對科技創新的影響主要在于企業的融資安排上,并能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作者:紀世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