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運用
時間:2022-11-04 03:38:54
導語: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業受成本高、風險大等特點的影響,一直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阻礙了其創新發展。科技金融作為金融和科技兩大產業的融合產物,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境的有效途徑。目前,鄭州市積極推動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科技金融融資平臺搭建正在穩步推進,但與科技金融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政策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短缺等。針對上述問題,可采取完善市場體系搭建、提供政策保障、強化科技金融人才建設等方式,進一步保障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關鍵詞:鄭州市;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近年來,鄭州市跟隨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步伐,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狀況較好,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取得諸多創新成果數量,但與科技金融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政策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支持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制約了企業的創新發展。通過分析鄭州市金融科技發展現狀,發現科技金融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而提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這對于緩解鄭州市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困難,促進其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科技金融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
1.科技金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通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處于發展的初創期,內源性融資不足,且因需要大量科研投入,資金需求較大,急需金融機構等外源性資金的支持,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擔心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太大,而削減給予其信貸資金的額度,甚至會出現拒貸的現象。科技型中小企業無法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創新研發活動也難以開展,這一現實制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能夠從多個方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通資金,來緩解其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包括從政府、資本市場、金融機構等多個方面提供資金支持。其中,政府主要是通過政策性扶持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支持;社會資金在政府行為的引導下,也會出現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傾斜的現象;資本市場作為新的融資渠道,能夠及時給予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支持,強化科技金融效率,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等市場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上市科技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融通資金,有效支持了其研發創新活動;金融機構通過和科技的融合,優化了信貸審核機制,為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提供更多的融通資金。2.科技金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化信用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對于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將企業的資本構成、經營情況、市場前景等信息納入其信用構成,形成較為健全的信用體系,優化其信用環境,企業在良好信用環境中更容易獲得外部的融通資金。政府會在有關科技部門的協助下,甄選出更具有發展前景的研發創新活動,并進行資金扶持;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會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披露的財務報表等各類信息,衡量出發展前景好的投資對象;金融機構在開展信貸業務時同樣會利用科技對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形成合理的信貸額度。3.科技金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監管服務良好的監管服務能夠有效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創新,政府通過科技部門監督扶持企業籌措資金的使用途徑、研發活動的進度以及研發成果的質量,確保企業的創新發展。資本市場的監管主要是通過董事會決議以及股價行情來實現對企業管理者的約束。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利用科技等手段持續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形成信貸資金的風險等級。
二、鄭州市科技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科技金融政策的扶持自鄭州市成為第二批國家級科技金融試點城市以來,河南省政府、省財政廳、省科技廳以及鄭州市政府頒發了《關于推進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了鄭州市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鄭州市科技和金融資源,科技金融發展的方針和路線進一步明確,科技金融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從2016年的21.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0.8億元,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得到有效緩解。其中,2019年鄭州市研發經費約占河南省研發經費的三成,由此可見鄭州市非常重視科技和金融的融合發展。鄭州市在借鑒第一批國家級科技金融試點城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探尋科技和金融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如設立科技基金、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準備金、擔保資金等形式支持科技金融發展。2017年,鄭州市投入科技金融專項資金4.3億元,其中設立科技基金、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及擔保資金4億元,資助資金3000萬元。此外,鄭州市還規劃設立了9支總規模為1211.50億元的投資基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市場化運作的多層次、全方位科技投融資體系。2.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的搭建為推動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發展,鄭州市近年來不斷推進科技金融平臺的搭建,助力科技型企業研發創新。2016年,鄭州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按照計劃,鄭州市將實施眾創空間倍增、創客育引等工程,大力發展包括互聯網創業平臺、科技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創業綜合體在內的梯級創新創業載體,構建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形成適合各類創新創業需求的生態圈。2018年,鄭州市創新創業載體達211家,孵化載體面積突破85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團隊)近萬家,孵化水平居全國第13位。技術合同交易額82.3億元,增長136.8%,全省占比54.9%。此外鄭州市還建立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重大項目庫(2017-2020年),截至2018年已入庫項目3489個,總投資規模44993億元。3.科技金融產品的開發自入選國家級科技金融試點城市以來,鄭州市積極探索,不斷開發新的科技金融產品,為科技型企業的研發投入提供資金支持。2014年,鄭州市創新推出“共保體”模式,政府印發了《鄭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共保體實施細則》(鄭政辦〔2014〕33號),推出了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共保體”業務,它是由銀行、保險公司與企業組建,運作模式是小微企業從銀行貸款,再由保險公司承保,小微企業無需抵押。“共保體”試運行半年就有1000多家小微企業獲益,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面臨的“三難一貴”困境。此外,鄭州市還為了減輕創業負擔,激發創新服務的積極性,實施創新券專項。截至2018年,鄭州市已向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載體兌現創新券資金4000多萬元。鄭州市積極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建立“財政資助+基金投資”的模式,實行人才與項目雙向扶持,實施聚才計劃項目235個,支持項目資金5.8億元,總規模100億元的創新創業基金正在推進;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24人,其中,兩院院士、“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長江學者73人,從“人才+項目”雙推進模式為鄭州市科技金融發展打下堅實基礎。4.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優化鄭州市財政局與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金融機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推動工作。各級各部門在鄭州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形成了全市整體推動試點建設的工作服務體系。為進一步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鄭州市政府印發了《鄭州市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實施方案》(鄭政辦〔2018〕97號),對參與鄭州市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業務的合作金融機構所發生的實際損失給予補償,實現風險共擔,這一舉措鼓勵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鄭州市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適合的金融服務。截至2020年底,鄭州市科學技術局共遴選出二批16家商業銀行開展“鄭科貸”業務,對符合信貸條件的科技型企業進行幫扶,總金額超過100億元。此外,包括鄭州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成立科技支行,并與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三、鄭州市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科技金融人才儲備不足2018年,中國科研城市排行榜前五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和廣州。與這些科技金融發達地區相比,鄭州市在研發人員數量、研發經費投入、專利申請及獲批數量等指標存在較大差距。2019年北京市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數量達到46萬余人,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到2233.6億元,均為鄭州市的數倍,這些指標數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一流高校數量較多,從經濟和人才儲備兩個方面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鄭州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河南省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一流高校數量較少導致科技金融人才儲備不足,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導致研發經費投入較少。2.科技金融體系與企業創新發展不匹配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應該包括金融服務、科技監管、風險控制等多個方面,各個體系應該協同發展,助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近年來,鄭州市科技金融發展體系的現狀并不樂觀,科技和金融改革發展不協調,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多方主體未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形成合力推動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其中,當前鄭州市科技金融服務管理平臺數量較少,不足以支撐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難以匹配鄭州市科技金融發展速度;科技監管體系并不完善,監管科技規則和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對于技術本身可能帶來的風險并不敏感,監管能力不足問題較為突出。3.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不足當前,鄭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的融資渠道不足,傳統融資渠道因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大、投入高的特點,鄭州市減少了對企業的資金支持,阻礙了其創新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方面,鄭州市科技支行數量有限,且處于發展初期,金融產品種類不足,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導致對科研創新的信貸支持不足。資本市場方面,企業在銀行信貸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會選擇通過資本市場籌措資金,但目前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科創板存在準入門檻較高、準入機制不完善、人才缺失、創新產品試點規模小等問題,導致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研發資金。政府方面,扶持資金的數量非常有限,難以支撐企業高額的研發支出。此外,“科技+保險”類產品存在市場定位不準確、法律法規滯后、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4.缺少科技金融發展效率的評價方法通過科技金融發展效率作為衡量科技和金融良性結合與互動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能夠幫助各部分分析科技金融發展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科技發展效率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通過對整理后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合理的定性分析不足,且具有一定的區域適用性,因此應該探索一套適合鄭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技金融發展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四、科技金融促進鄭州市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對策
1.加強科技金融人才儲備加強科技金融人才儲備是創建創新型鄭州的重要途徑之一。鄭州市雖然高校數量較多,但一流高校數量不足,僅靠本地培養的人才不足以支撐科技金融的創新發展,因此鄭州市應該大力發展自主創新實驗區和示范區,加快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建設,提升對外省市科研人才的吸引力。與此同時,鄭州市可以借鑒科技發達地區的人才引進經驗,在“智匯鄭州”人才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提升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的福利待遇,將生活補貼、購房補貼、科研經費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此外,鄭州市還應將高層次人才的家屬進行安置,做好引進人才的后續工作,確保能夠留住人才。2.優化科技金融市場環境針對科技和金融改革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多方主體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堅持在鄭州市政府的主導下,各主體相互協調,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完善科技金融發展體系,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首先,應該加快科技金融服務管理平臺建設與提升鄭州市科技金融業務的便利性,確保科技和金融深入融合。其次,進一步強化科技監管,完善監管科技規則,制定標準需要考慮時效性和適配性的平衡。最后,豐富科技金融市場的產品,對科技金融分層次管理,構建創新、多元的科技金融市場體系,能夠為鄭州市“科技+金融”的發展提供更精準、優質的服務,實現科技金融市場環境的優化。3.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研發創新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主體向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確保其創新發展。鄭州市政府需要多方位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一是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同時還應該制定政策,通過建立政策性科技銀行的形式對科技型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并提升科技貸款風險補償的額度和覆蓋范圍,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注入科技金融發展。二是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搭建互聯網科技融資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提升其融資能力,確保具有較好前景的公司得到研發創新資金的支持。三是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新型科技金融產品,適配不同類型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四是選出優質科技型企業,輔導其申請上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科創板上市籌措研發資金,增強其金融風險抵御能力,有利于其開展科研活動。4.探索合適的科技金融發展效率評價方法目前科技金融發展的評價方法并不統一,且具有區域適用性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監測鄭州市科技金融發展水平,應該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分析科技金融發展效率的影響因素,探索一套適合鄭州市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技金融發展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提升科技金融發展監管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鳳琴,羅程.科技金融政策的新進展與新思路[J].地方財政研究,2018(10):70-75.
[2]張媛媛,袁奮強,劉東皇,等.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協同發展研究——基于系統耦合理論的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6):71-76.
[3]杜江,張偉科,范錦玲,等.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影響的空間效應分析[J].軟科學,2017,31(04):19-22+36.
[4]張騰,劉陽.科技金融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J].武漢金融,2019(01):25-31.
[5]陳聰.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4):6-9+35.
作者:朵慶帥 單位:河南開放大學財會金融學院
- 上一篇:配電網投資決策重要因素分析
- 下一篇:投資管理輔助決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