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供水產業發展淺議
時間:2022-11-11 03:51:03
導語:金融危機下供水產業發展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黃河供水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濱州市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濱州黃河部門緊緊抓住、依托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結合自身行業管理優勢,將引黃供水作為一個優勢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取得了可喜的局面。
1.1渠首非農供水兩水分供、兩水分計工作自2005年7月、9月在東營、濱州2市試點,2006年在山東沿黃地市全面推開。該項工作自開展以來,濱州黃河部門在滿足濱州全市“三農”生產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與地方水利、灌溉及部分用水企業簽訂供水協議,將非農業用水以合同管理的形式同農業用水分開單獨供水,以不同價格征繳渠首水費,有力調整了供水結構,運用價格杠桿增強了用水戶的節水意識,提高了渠首水費收益,彌補了運轉經費不足,保障了引黃供水正常工作的開展。運行過程中,濱州黃河部門著力做好引水監督、合同管理等工作,強化服務意識,逐步完成引水精確計量設備的安裝工作。濱州黃河渠首引水總量保持平穩,非農業引水量及非農業引水所占比重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2006—2011年6年水費總收入達1.2億元,連年位居山東黃河各地市局前列。
1.2商業供水2002年,鄒平河務局與鄒平縣水利局聯手,在鄒平縣韓店鎮以職工集資的形式投資興建了韓店水庫,為附近工業企業供應工業原水。該水庫股權結構為縣河務局、水利局各占50%。目前水庫將魏橋紡織、西王集團等鄒平重要工業企業全部納入了供水范圍,年供水約1億m3,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2005年濱州黃河部門在濱城區小營辦事處建設龍潭水庫,組建了全流域第一家黃河內部企業控股的供水公司———濱州黃河供水公司,完全按照市場模式融資、運作,實現了從原水到商品水終端供應的一體化運營。目前,龍潭水庫供水項目已成為濱州高新區最重要的工農業用水源頭,年供水約300萬m3,覆蓋高新區絕大多數村鎮、社區。
2國際金融危機下的濱州經濟
濱州經濟近年來呈現出農業穩步發展、工業膨脹發展、服務業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在經濟發展結構上,全市經濟發展主要依托魏橋創業、濱化集團、西王集團、京博集團等大型企業發展紡織、印染、鋼鐵、房地產、石油化工、風電新能源、不銹鋼廚具、電解鋁等產業,絕大部分產業為出口外向型和強周期性產業,易受外部經濟波動影響。2012年1~9月濱州工業生產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工業效益下滑趨勢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財稅收入增速趨緩,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濱州黃河供水產業是同濱州全市經濟密切相關的產業。它是濱州工業經濟發展的上游基礎產業,在紡織、印染、石油化工、鋼鐵、電解鋁等行業中參與工藝生產,濱州黃河非農業供水的80%用于工業生產。黃河水資源是濱州城鄉居民及服務業中最重要的水源,全市360萬人約95%的城鄉居民飲用或使用黃河水。黃河商業供水項目作用巨大,韓店、龍潭水庫是魏橋創業、西王集團等重要企業的用水來源,對鄒平、高新區范圍內的工業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
4金融危機對黃河供水產業造成的潛在影響
金融危機對濱州的部分周期性行業產生了一定沖擊,間接對黃河供水產業產生了不利影響。1)兩水分供方面,受經濟不景氣影響,餐飲、旅游、食品加工、文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將出現緩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非農業供水的平穩增長。2)商業供水方面,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疲軟等影響,對棉花、鋼鐵等大宗原料的需求銳減,導致紡織、鋼鐵、風電新能源等行業原材料積壓、生產過剩,部分行業甚至出現虧損,企業的生存能力受到嚴重考驗。加之國家正在進行的房地產調控,對鋼鐵、水泥等行業存在產能抑制,造成紡織、印染、鋼鐵、電解鋁、新能源等行業結構性不景氣,而這些行業正是黃河供水產業最重要的用水大戶,間接造成黃河供水產業的用水端需求不足,制約著商業供水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5建議與對策
5.1強化兩水分供,確保非農供水持續穩定增長
首先,加強合同管理,以規范性的供水協議約束用水戶的引水行為,加強非農供水的法律保障。其次,強化供水監督,保持強頻率、廣覆蓋的引水督察機制,確保兩水分供在引水過程中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第三,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客戶至上的理念,在用水戶協議簽訂、引水保障、資金周轉等方面主動、靈活做好服務,拉近雙方距離,實現人性化供水。
5.2強化供水企業運營管理,鞏固商業用水市場
重點加強鄒平黃河供水公司、濱州黃河供水公司的企業運營管理,在生產工藝、財務管理、管道維修、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建設高效、穩健的企業運行機制,保持足夠的企業現金流,確保韓店、龍潭兩商業供水項目實現平穩發展。鄒平、高新區是濱州經濟發展最具活力、最具發展前景的縣區之一,金融危機中,建議逆勢發展,積極鞏固并穩步開拓商業供水市場,力爭把更多企業納入供水范圍,確保商業供水市場份額不降低。
5.3加大供水用戶覆蓋面,服務城鎮化建設
按照國家要求,要轉方式調結構,大力推進城鎮化,擴大內需,培養消費需求,推進經濟科學發展。在供水產業方面,建議靈活克服當前非農供水對工業經濟的過分依賴,結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布局動向,逐步優化非農供水結構,在保持當前對工業供水的前提下,服務城鎮化建設、服務現代服務業,重點加大對沿黃各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生態用水的供水力度,培育持續、穩定的非農業用水戶,做到均衡發展,抵抗金融危機經濟波動的影響。
5.4發展參股管理模式,積極擴大商業供水市場
在供水區域上,建議重點突破濱州黃河以北商業供水市場,擴大商業供水范圍。優化非農供水地域結構,提高總體抗風險能力,增加供水收益。在項目運營上,建議與地方政府及相關自來水公司、水利、灌溉等部門合作,以參股的方式共同投資建設商業供水。既可以投入較少資金,減少投資風險,又可以認真學習地方供水部門的先進管理經驗,減少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因市場介入所帶來的抵制情緒,實現合作多贏。
本文作者:陳雙成志李婧工作單位:濱州供水分局
- 上一篇:金融危機下電費回收應對策略
- 下一篇:金融危機下煤炭企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