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茶產品出口的影響
時間:2022-07-18 04:35:39
導語:金融危機對茶產品出口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美國的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的形勢下,我國也面臨這一場極其嚴重的金融海嘯的影響,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茶葉產品的出口受到極大的影響和挑戰。我國要面向金融危機的實際趨勢,分析其中的因素,并擬定切實可行、有效的茶產品出口策略和方案,以尋找我國茶葉企業在金融危機下的出路,更好地擺脫混亂的局面,擴大茶產品的出口,提升我國茶葉在國際上的競爭實力和影響力。本文重點以知名茶葉品牌———普洱茶的出口情況為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并尋找解決之策。下面筆者就來談談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茶葉出口的現狀及出路。
1普洱茶概述
普洱茶是我國知名的茶葉品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我國對于普洱茶的界定為:必須要以地理標志保護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運用特殊的加工制作工藝,形成這個具有特定地理標志的茶葉產品。在這個地理標志保護區域內的茶葉產品才能夠稱為普洱茶,而超過這個地理標志所生產的茶葉則不能冠以普洱茶的稱號。我國目前的普洱茶產區一共有七個州、市,臨滄市有27家年產100噸以上的普洱茶廠,思茅市有47家茶葉集團企業,德宏州有16家茶葉企業,西雙版納州有50多家茶葉加工企業,昆明市有40多家茶葉企業,而且昆明還是我國云南省最為主要的茶葉集散地。在這些茶葉企業的規模狀態下,生產出產量較大的沱茶、綠茶、滇紅茶等,在普洱茶出口的過程中,茶葉企業獲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顯現出極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并帶動了極為強勁的“普洱熱”的風潮,使云南普洱茶聞名遐邇,形成了極其強勁的茶葉知名品牌,具有較高的出口創匯能力。在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狀態下,普洱茶企業也不斷創新改革自己的經營模式,開展了QS企業認證活動,并與有實力的茶商相整合,形成了具有強大實力的資本聯營模式,集結為一種茶葉生產技術與商業資本相融合的模式,并處于快速成長和成熟的階段。
2金融危機下我國普洱茶產品出口的現狀及特點分析
2.1我國普洱茶的出口現狀
我國的茶葉市場營銷處于低層次的競爭狀態下,顯現出較低規格的無序競爭狀態,這極不利于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許多茶商也充分關注和意識到這一問題,將目光聚焦于茶葉產品的品牌建設之中,進行了各種大膽的嘗試和創新,然而,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性的影響,如:政策、地域環境、市場環境、產業環境、資源條件等,這些制約性因素使我國的茶葉品牌建設“雷聲大雨點小”,各個區域的茶葉品牌建設相距較大。我國的普洱茶出口大多集中于港澳臺區域、東南亞地區,亞洲市場是最大的普洱茶出口市場,并以香港、東盟占據極大的比例,而在歐美市場則只有較少的涉及。在這種普洱茶外銷通暢的狀態之下,云南普洱茶的茶商們獲得了較為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云南茶農也擺脫了生活上的困境。
2.2金融危機下的普洱茶出口特點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普洱茶的出口數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出現了普洱茶出口下滑的現象,然而,整體來看,金融危機對于我國普洱茶的出口影響并不太大,普洱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還繼續保持“量減價漲”的良好出口外貿趨勢,自2009年以來,云南普洱茶的出口顯現出以下幾個貿易特點:云南普洱茶出口外省的企業發展迅速。在云南普洱茶的出口之中,外省企業相較于省內企業而言,具有更為快速的發展趨勢,外省企業的營銷規模都要明顯大于省內企業。在2009年,云南普洱茶的外省企業出口1811噸,創匯金額達到了1000多萬美元,相較于省內茶葉企業來說,省內企業卻出現下滑傾向。云南普洱茶出口的質量得到極大的提升。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云南普洱茶出現“量減價漲”的趨勢和特點,這緣于云南普洱茶的產品品質的極大提升。在近年以來,云南普洱茶出口產品的質量不斷優化和提升,呈現出極其強勁的出口增勢,相比較而言,高品質的云南普洱茶比普通品質的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創匯能力要強勁得多,也使得高品質的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平均價格大幅上漲,達到了57.5%的漲幅。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市場范疇不斷擴張。在云南普洱茶的品牌建設不斷完善和優化的前提下,云南普洱茶的聲名遠播,在國際市場產生了極其強大的影響力,這也導致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市場范疇不斷擴張,逐漸由亞洲市場打入到歐美市場和非洲市場,增加了不少出口貿易國家。如:愛爾蘭、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等。并且,在云南普洱茶的對外出口規模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民營企業也成為了普洱茶出口的強勁支撐力量。
2.3云南普洱茶出口的市場競爭優勢分析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于我國云南普洱茶的影響并不是太大,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享受最惠國待遇,進口關稅也得以下降,這就使我國的茶葉出口貿易具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使云南普洱茶具有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開拓空間。在這個價格競爭優勢的條件之下,云南普洱茶出口貿易迅速,有極其強勁的發展潛能,并在亞洲市場同比增長為負值的情況下,云南普洱茶呈現迅猛的發展狀態,然而,受到歐盟出口農殘標準的制約性影響,云南普洱茶在歐洲的增長態勢相對較弱,而在美洲市場和大洋洲市場顯現出極大的市場潛能。
3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云南普洱茶產品出口的對策
3.1修煉內功,提升我國茶產品的衛生品質和質量
我國的茶葉產品要成為綠色食品,不能殘留對人體有害的農藥殘余物,目前,歐盟、日本等國對于茶葉的農殘標準要求極其嚴格,這對于我國茶葉檢測機構的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與歐盟的茶葉檢測機構相比,我國的茶葉檢測機構的茶葉農殘檢測能力還較差,歐盟的農殘標準極高,可以一次性檢測一百多種茶葉農殘的陽性率,而我國的茶葉農殘檢測相對較弱,在這種茶葉農殘檢測能力極其不對等的狀態之下,導致我國茶葉的出口貿易受到較大的影響,無法滿足歐盟、日本等國家的農殘檢測標準,無法起到茶葉出口檢驗的把關作用。為此,我們要修煉內功,加強自身對茶葉農殘檢測的能力和效率,我國相關部門,如:檢驗檢疫部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等,都要形成一股合力,成立國家立項的茶葉農殘檢測機構,在多個部門和專家的齊心協力之下,攻克難關,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茶葉農殘檢測能力和效率,并使之形成國家標準,為我國茶葉的出口添加助力。例如:我國成立了云南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采用茶葉理化指標的檢驗技術和方法,引入先進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等設備,在培訓專業檢測技術人員的前提下,采用對應的檢測檢驗方法,實現對茶葉的精確分析和檢測,以更好地提升我國普洱茶產品的品質。
3.2實施全新的技術和茶葉生產過程管理體系
我國現有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還大多處于粗放式的、分散化的經營狀態,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程度不足,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和擴張。為此,我們要立足長遠,正視金融危機給我國茶產品出口造成的影響,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無公害茶、有機茶的研發,形成茶葉工貿一體化組織和架構,轉變原有的化學防治的方法和技術,采用綠色環保的生物防治技術和措施,實現對茶葉生產加工的“治本”管理,并建構國際通行的茶葉生產過程管理體系,加快替代農藥的研發。
3.3普洱茶的規模化產業能力的提升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要大力推進普洱茶的規模化生產能力,要面對國外競爭者的沖擊,開展“國茶保衛戰”,開展跨國經營模式,建構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影響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整合資源優勢的條件下,提升茶葉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3.4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引導能力在金融危機之下,我國政府要加強對茶葉企業的扶持和引導,要使我國的茶葉企業生產趨于理性,消除無序、波動的狀態,要在行業組織的牽頭組織之下,維持普洱茶生產秩序,建構信息數據庫,整合茶葉企業的價值鏈。另外,政府也要打擊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假冒假劣和價格欺詐現象,加強對茶葉市場的監管。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面臨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挑戰之下,我國的茶葉產品出口受到一定的波動性影響,然而,我們更應當思考的是自身的問題,要解決我國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農藥殘留問題,加強技術研發,確保茶葉的綠色食品形象,使我們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刻,進行反思和自我審視和修煉,注重對茶葉企業的規模化建設和品牌化建設,提升我國茶葉產品的品質,開辟國際潛在市場。
作者:李秀英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羅玲波.湘茶出口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5,(01):44-46.
[2]張振華.普洱茶出口受限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農業考古,2014,(05):219-223.
[3]金洪飛,萬蘭蘭,張翅.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09):58-68.
[4]楊光輝.新的金融危機來了,中國茶怎么辦?[J].茶世界,2010,(12):38-39.
[5]蘇瀟,周申.金融危機背景下普洱茶出口發展情況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0,(02):126-131.
[6]劉燕妮,章家清.金融危機中如何提升我國茶葉產業競爭力———以安徽省茶葉產業為例[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2):149-151.
[7]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茶產業[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8,(12):61.
- 上一篇:金融危機下財政稅收創新改革策略分析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