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論文
時間:2022-01-06 10:37:00
導語: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加強,市場風險也不斷加大,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保值者和投資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另一方面也為投機者提供了“賭博”的工具與場所,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成為金融市場巨大的風險來源。企業一旦投機失敗,損失十分慘重。表1是幾個比較典型的企業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敗的案例:
總體來講,上述企業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
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很難發揮正常作用。一般情況,每個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企業都會具備一套完整的控制風險的內部控制系統。但經常因為人為因素而很難發揮作用。比如中航油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總裁陳久霖手中權力過大,繞過交易員私自操盤,發生損失也不向上級報告,長期投機違規操作釀成苦果。
(二)過度投機
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保值與投機在交易上并無本質區別,套保在防止價格反向運動帶來損失的同時,也失去因正向運動帶來意外收益的可能性。而投機有時能帶來巨額利潤,誘惑企業放棄套保宗旨,或不嚴格執行套保方案,在市場方向突變或判斷失誤時造成虧損。例如1997年株洲冶煉廠在LME遭受重大損失的原因就是,它在期貨市場拋售了兩倍于自己產量的鋅,使過量的保值成為投機,后因價格暴漲而損失慘重。
(三)行情誤判
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的起因在于企業對需要購入或售出產品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擔心出現不利走勢引發風險。企業因為錯誤判斷未來的行情走勢,導致損失慘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2000年全球性的不景氣由美國蔓延開來,許多公司為了規避美元低迷的利率而改為操作歐洲美元期貨,然而在2001年底美國利率回升,許多公司都因錯誤的預期蒙受了莫大的損失,其中安然公司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一錯誤的投資使得安然損失許多現金,并使得資金狀況出現嚴重惡化情況。2008年2月,碧桂園公司宣布發行可轉債融資,并將融資的一半金額19.5億港元作為抵押品,與美林國際訂立了一份以現金結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協議。根據協議,若最終價格高于初步價格,則公司將向美林收取款項;若最終價格低于初步價格,則美林會收取款項。由于2008年上半年,亞太地區股票市場一路下行,以2008年6月30日的收盤價計算,該股份掉期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4.428億元。
(四)外部監管失效
中國證監會作為金融期貨業的業務監管部門對企業的境外期貨交易負有監管責任,但由于企業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國內金融衍生工具監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和監管經驗。在中航油連續數月進行的投機業務竟然沒有任何監管和警示,也暴露出當時國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監管的空白。
二、企業加強防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的對策
(一)健全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
首先是董事會與高管構成戰略管理層面,企業董事會與高管對風險監控負有根本性責任,負責企業方針政策和監控程序的制定、制度的頒布、風險監控機構的設立和關鍵崗位的人事任命、各部門風險限額的規劃、重大涉險事項的審批和決策,尤其要形成切實可行的風險決策制衡機制;其次是相關職能部門形成監控和執行層面,為確保決策層的風險管理戰略及方針政策的執行,風險管理委員會應下設獨立的專職機構如風險管理部,牽頭負責風險監控的具體實施,協調涉險部門如運作、財務、審計等共同構成“全面防御體系”;最后是涉險員工形成操作管理層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風險縱橫交錯貫穿于系統運行的各個環節。作為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層面,隨時處于市場嬗變的風口浪尖。應當通過企業的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其素質,落實責任,使之樹立清醒的風險意識,成為風險監控一線人員。(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記錄和披露
安然公司的突然垮臺暴露出了公司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其中最嚴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安然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財務制度不透明。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需要充足可靠的相關信息,且主要是會計信息,因而運用會計方法對衍生金融工具在其交易的事中進行及時的記錄和披露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國結合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我國國情,2007年開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列報、套期保值等方面均對上市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業將衍生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并按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改變了長期以來衍生工具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企業應該遵循準則規定,及時準確地記錄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和業務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風險。
(三)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技術水平
一是嚴格按照預定方案確定操作目標、方向和原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對沖風險為目的,堅持按預定方案確定操作目標、方向和原則是風險防范的基石。上市公司江西銅業在銅價瘋狂上漲期間堅持套保,雖然年盈利減少2.48億元,但整體仍取得豐厚利潤。二是充分做好交易前的準備工作。衍生工具市場瞬息萬變,交易前準備包括行情研判、方案制定、時機把握、資金計劃、運作周期、止溢、止損點位、了結方式、責任分工,以及建立必要的程序化交易系統等。三是做好保密措施,在國際市場進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隱蔽企圖已成為決定成敗的首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國企業在國外期貨交易所沒有交易席位,因此幾乎所有出海資金都要借助別人的通道,資金數量、操作意圖、建倉方向、頭寸大小和抗風險能力等核心機密極易被交易對手捕獲。針對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資源性基礎商品的剛性需求,近年來國際流動資本頻頻利用“中國因素”呼風喚雨大肆炒作,演繹“逼倉中國”的事件屢屢發生。四是采取正確投資策略和技巧,制定正確策略和技巧。首先,應著眼于企業的財力,研究交易的資金需求,結合企業現金籌措能力來決定規模;其次,要考慮業務上的技術能力,立足于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避免過于復雜的操作;再次,要考慮市場承受能力,盡量選擇流動性好的市場和產品進行操作;最后,還要針對市場變化靈活應變,趨利避害,捕捉戰機。
(四)加大政府外部監管
為了確保企業的安全運營和投資者的利益實現,政府部門必須從外部加強監管力度,防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首先,政府必須依法監管,政府主管部門必須保障衍生金融交易按照誠實信用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其次,金融衍生交易監管者必須不間斷地執行管制,而且必須避免管制寬容。避免管制寬容的必要性在于,如果衍生品交易商自有資本過少時,他從事道德風險和過度冒險的欲望便會增加。極端的情況是當這種機構在經濟上已經破產,而它的經理人在過度冒險和賭博中竟然毫無損失:如果冒險成功,它的風險投資得到回報,公司會走出破產的境地;如果失敗,衍生產品交易商的損失最終由政府承擔。因此,盡管管制寬容在當時看來似乎是正確的政策,但是它會產生一種導致未來金融系統不良行為的激勵。最后,政府和監管當局應當積極尋求與各國政府和監管當局的國際監管合作。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網絡效應,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國際化的加強使交易具有全球一體性。衍生交易監管的國際合作卻相對滯后,跨國衍生交易出現了監管真空。因此,加強金融衍生工具監管的國際合作,做到信息的國際流動,才能真正有效地對各國境外從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實施有效的監督。
[論文關鍵詞]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已經無法回避國際化競爭,企業參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控制和避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風險,是企業當前所面臨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田源.商品期貨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J].2005,(6).
[2]劉小慶.碧桂園與美林對賭輸掉4.4億元[J].2008,(8).
[3]趙建.從衍生品體系看期貨市場發展[J].證券市場周刊,2004,(6).
- 上一篇:行政效能監察工作機制調研報告
- 下一篇:套期保值風險規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