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開發區融資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5 03:01:00
導語:縣域開發區融資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華爾街金融風暴追根溯源,是2006年春開始逐步顯現的美國次貸風波。次貸風波之所以能掀起蝴蝶效應,是由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本質上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國控制了貨幣發行權,面對歷次金融危機的化解,最終都會落實到美元貶值上來,讓全世界來為美國買單。另一方面,在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19年里,長時間采用了低利率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這種貨幣政策,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這正是著名的寓言故事中,中美兩位老婦在天堂相遇時,關于住房問題的討論,雙方為何采取不同做法的原因。在美國,寅吃卯糧、超前消費早就成了一種時尚。如今,超出自身經濟承受能力的負債,瘋狂地透支未來,已成為美國的社會問題。沒有收入保障和還貸能力的人,盡管自己信用狀況較差,其他負債也很重,仍然會對窮人實現買房夢的創舉——-次級按揭貸款十分青睞。他們的想法是:舉債過日總是合算的,先用低息貸款買房,幾年后房屋升值,哪怕利息提高,你支付不起,房子拍賣也能賺回一筆,跨大步冒風險,也沒什么可怕的。
蘇北某縣域開發區主管在融資問題上的動機:一是急于求成。該縣2007年GDP僅為107.9億元,人均10890元,比全市人均18000元低40%,列全市之末,在全省也是倒數的行列。在人口僅為某縣一半的鄰縣,成功招商多個超大規模項目后,2008年GDP有可能超過某縣,某縣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幾年來,臨近204國道的開發區南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畢竟沒能引進可以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大型核心項目,南區建設顯露疲態。在沿海高速公路邊上,開始開發區北區的建設,就成為擺脫困境的希望所在。二是不惜舉債。開發區的北區建設,所需資金對于捉襟見肘的某縣財政來講,當然是無能為力,畢竟是長期依靠省財政補貼過日子的。轄域金融機構從自身風險角度考慮,不愿投放過多的資金,200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總額僅增長9.3%,遠低于GDP的增長率15.6%,即使有閑置的資金,寧愿拆借給別的金融機構,也不想冒險。要想能實現筑巢引鳳、借雞下蛋的構想,舉債度日無疑成為選擇,自然就將希望引向了民間融資。三是孤注一擲。盡管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不如人意,但決策層必須有所作為。畢竟機遇和風險并存,放手一搏,破釜沉舟,也許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二、從授貸方采取的做法,度開發區融資出資人心思
美國長時間采用了低利率政策,美聯儲貨幣發行過多,出現了流通性過剩,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為了給過多的資金尋找出路,并獲取高回報(次級貸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出2%至3%),肆意降低了貸款審核標準,不遺余力地為“次級信用”的購房者提供貸款。這種貸款被當做窮人實現買房夢的創舉,不要求首付,通過“不查收入、不查資產”、可以隨時調整還款比例、前幾年只付息而不用償還本金等手段來引誘潛在的購房者。以往備受冷落的大批信用記錄不良者、收入低或不穩定者成為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的客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在過去的幾年,通過刺激次級貸款的方式,聚斂了驚人的財富。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對高收益、高回報的瘋狂追逐,還演變出許多名目繁多的花樣,讓人眼花繚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筆者曾在某縣的縣中詳細了解融資的具體事宜,想看看地方政府下發的文件或通知,經辦融資事務的縣財政局一位副局長回答沒有(我估計:內部的會辦紀要肯定有),他說是這樣操作的:出資人單位作為擔保方,縣財政局為開發區融資牽頭,融資年利率為14.4%,每半年結息一次,到指定銀行繳款,然后轉換收據,收據上蓋有融資方開發區財政所的公章,同時,出資人所在單位也加蓋公章。融資過程就這樣簡單。開發區的民間融資非常順利,僅用兩天時間,在縣中就募集1000萬元,在縣實驗小學和現代教育中心也募集了1000萬元,出資人的踴躍程度,超出了想象。出資人心態為:一是趨利性。高回報點燃了出資人的熱情,更有甚者,自己手里資金不寬裕,還從別處借錢來融資。二是盲從性。開發區的的融資,僅是口頭上的信用擔保,手續不太完備,期限也不明確,卻無人關心政府的文件或通知有沒有;更沒人關心政府的負債經營,能不能抱回金娃娃,出資金人是否可以從中分一勺羹;大多是看到別人集資了,自己也就跟著集資。三是僥幸性。對融資的收益上心存僥幸,也許筑巢就能引鳳,借雞就會下蛋;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心存僥幸,即使融資的效益不理想,畢竟融資涉及的面很大,到時地方政府也是無法回避的。
三、從次級債風波的形成,想開發區融資的潛在風險
次級按揭貸款的貸款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進行房屋購買,采用遞增的還款方式。三四年后付不起利息的人越來越多,未能如期還款而被收回抵押房屋的美國人不斷增加。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不得不成為房東,大量房屋被收回空置,引發房價下跌。問題遠非僅僅到此,在發行次貸時,為了資金盡早回籠,再去爭取更多的次貸市場份額,不遺余力地通過投資銀行,將把這些次貸打包,發行債券,包裝上市。經過著名評估公司的信用評級、知名保險公司的風險擔保等等,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和衍生工具過于復雜,透明度反而降低,市場參與者無法獲得透明、可信的信息。按揭貸款的證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發展,以及各個環節的杠桿
率的不斷放大,加大了與次級貸款有關的金融資產價格下跌風險的傳染性與沖擊力。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前的杠桿率竟達到了三十倍。美國奉行的是政府不干預政策,一切由市場來約束,依靠金融機構自身的監管形同虛設。金融風暴還與道德風險的存在有一定的關系。美國金融機構高管們令人羨慕的高收入,往往是與公司的益績掛鉤,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必然使得收益的最大化具有相當誘惑力。
某縣域開發區的的融資,屬于地方政府債還是公司債,無從認定,但潛在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一是推出時機。當前經濟的宏觀背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華爾街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了沖擊,無論從媒體報道,還是走街串巷作實地調研,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響到何時能結束,現在誰也下不了定論,此時推出融資是否合時宜,有待商榷。二是透明度風險。透明度在識別風險、評估其嚴峻性時是必須的。某縣域開發區的的融資,可行性認證的過程、資金的募集、資金的管理、資金的的使用和全過程的監督等等,可供考究的公開信息很少,透明度的降低,極易產生風險。三是道德風險。由于某縣域開發區的管理體制,也存在著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這樣在募集資金的使用中,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亞當•斯密認為:經濟發展主要是個人和企業家的事情,政府的主要職能則是維護公平和正義,保護個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講,地方政府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就已經很了不起。而凱恩斯的觀點: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從這個角度看,地方政府在開發區的建設中也可以有所作為。因此地方政府應做好系列工作。比如改善軟環境建設比起硬環境建設更加重要。設法提高工商、稅務、金融、通訊、交通、電力和治安等等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開發區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在轄域內企業上下游的的產業配套上,多下些功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體系,幫他們牽線搭橋。這樣,開發區就可以用低成本,給企業帶來大實惠。再者,提高開發區政策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讓市場紀律發揮作用是關鍵。提高了透明度,就會讓出資人和社會公眾,參與了資金運作過程的監督,從而確保融資的效率。最后,要完善開發區的運作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從制度上嚴懲和防止道德風險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次貸風波研究課題組著《次貸風波啟示錄》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04-01出版
[2]荷曼•瑞斯勃格《美國次貸風波引發對金融穩定的再思考》《中國金融》2007年第12期
論文關鍵詞:金融風暴;融資;風險;透明度;道德
論文摘要:本文從華爾街金融風暴的演變過程入手,力圖從多層次、多角度,對某縣域開發區的融資,進行對比剖析,從中揭示潛在的風險,并就風險的防范和規避,進行探討。
- 上一篇:國際金融中心研究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