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思索
時間:2022-05-25 05:03:00
導語: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文化產業作為知識經濟中的新型產業形態,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在經濟發展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我們要在發展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僅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有助于增加經濟收入,更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黑龍江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和大繁榮迫切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文化產業融資需求較大;另一方面,文化企業需要金融來引導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和資金運營的規范水平。201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等九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來,黑龍江省也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文化產業呈現出持續較快發展的局面。2006年以來,文化產業增加值以年均21%的速度遞增,高出全省GDP增速9.9個百分點。2010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10億元。但是與全國水平相比,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27位,處于偏后水平。截至2010年5月,全國已有6個省市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51家文化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而我省仍為空白。突破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金融支持應是最大的著力點。
一、黑龍江省發展文化產業的資源優勢及制約因素
(一)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稟賦。黑龍江省集中了眾多品位高、吸引力強的自然旅游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冰雪大世界、扎龍自然保護區、五大連池等旅游資源,《達斡爾族烏欽》、《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等9個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黑龍江省自然文化資源豐富。森林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大興安嶺、張廣才嶺和完達山脈等林區,森林覆蓋率達42.9%,居全國第一;江河湖泊網絡四布;濕地類型多、面積大;西部和東部草原遼闊。此外,冰雪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開展冰雪旅游最早的省份。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長達5個月。黑龍江省少數民族資源豐富,尤其是赫哲族和鄂倫春族的生態文化資源,是目前為止現存的可供考察原始漁獵文化形態的“活化石”。黑龍江省占據最具異質性的歷史文化資源:由曾居住在此的鮮卑、契丹、蒙古,女真、滿族,先后建立北魏、遼、金、元、清等王朝,形成的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以及近現代的“闖關東文化”,抗日戰爭時期涌現出李兆麟、趙一曼和趙尚志等舉世聞名的抗日英雄以及“八女投江”事跡等形成的“紅色文化”,以及北大荒人艱苦奮斗,將北大荒開拓成北大倉的“北大荒精神”。
(二)制約金融支持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文化資源如此豐富的黑龍江省,若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亟需金融支持,但文化產業的特點以及現行的金融支持政策的制約了金融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一是文化企業的群體特征決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夠動力。文化產業項目投資額度大、建設周期長,金融機構一般不愿向這些項目發放貸款。此外,文化企業大多無形資產多而固定資產少,市場上既缺乏對文化創意類項目的價值評估體系,金融機構也缺乏多樣化的服務創新產品及規避相應風險的配套制度。二是融資渠道不暢,缺少銀企溝通平臺。盡管黑龍江省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的重大決策和措施,但未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的銀企合作議事協調機制和信息交流平臺,也未建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性獎勵基金,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急需拓展融資方式和渠道。三是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單一、金融服務手段滯后。目前,省內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是銀行授信。雖然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景點附近金融機構網點的增加,但游客購買文化紀念品、觀看文藝演出等消費還多使用現金結算。此外,金融機構還無法發揮自身網絡的優勢,向文化企業提供市場動態、行業發展趨勢、金融工具等信息咨詢服務。
二、金融支持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規范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市場,為金融介入創造良好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質押、托管、流轉和變現的管理辦法。其次,積極培育信貸市場,加強文化產業信貸產品的創新。要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評估和抵押擔保審貸制度,開發版權、專利、著作權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擔保的金融產品。例如2009年12月,國開行為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發放貸款3000萬元,采用三部電視劇版權質押,貸款期限3年,利率執行同期限基準利率。通過國開行貸款,華錄百納2010年完成了多部優秀影視作品的制作,實現了利潤的快速成長。再次,應加快建立政府、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信息溝通和投融資的平臺,實現信息和資本的共享,促使文化企業在融資環節上實現效益最大化。另外,應盡快推出文化產業引導基金,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使更多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參與到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發展中。
(二)拓寬投融資渠道。在文化企業利用銀行貸款的傳統融資方式同時,加快建立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及利用發行文化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推進銀企合作,投資開發戰略性、先導性文化項目。可以學習西安的先進經驗,西安曲江新區建立了7.5億元的文化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包括文化產業人才創業基金、文化原創基金、創業基金等共8個基金。并以曲江新區4億元文化產業基金為“種子”資金,由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每年投入40億元以上資金,共同設立一個集無形資產保險、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擔保貸款、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商業銀行組合貸款等為一體的投融資平臺。鼓勵和支持省出版集團和省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等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這樣不僅可以保持自身的產業優勢、培育有潛力的產業,還可以扶持其他可開發的文化相關產業,多種經營、分散風險。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吸引民間資金和外商投資文化產業。引導鼓勵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吸引外資進入有發展前景但缺乏資金的新興企業,爭取相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支持,如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也可以將資金引入大型項目,抑或對黑龍江省文化企業進行購并或股權互換。此外,還可在政策范圍準許的前提下引入風險投資。
(三)完善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首先,就銀行服務方面,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貸款審批時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滿足文化產業對資金的時效性需求。根據不同文化企業的特點,努力為其提供個性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例如為文化產業提供資金結算、機構理財、供應鏈融資、國際業務等綜合性金融服務。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例,該行積極提供“投、貸、債、租、證”綜合金融服務,為一些文化產業集團設計融資方案,助推其快速發展。其次,就資本市場融資服務方面,金融機構應提供契合文化產業需求的專業服務。可喜的是已經有一些大型銀行積極參與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做好企業初創期到成熟期的融資銜接。2009年12月,國開行與上海東方傳媒控股的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文化領域產業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同時,進一步完善針對文化企業的保險服務。各保險機構應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要的保險產品,建立包括文化產品完工險、損失險等適合文化企業特點和需要的新型險種,并按照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合理分散文化產業發展的風險。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針對文化出口企業的保險服務。
- 上一篇:金融危機視野下財務管理策略
- 下一篇:縣區改善投資對外開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