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的關鍵成分

時間:2022-03-18 10:56:49

導語:金融改革的關鍵成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改革的關鍵成分

一、利率市場化概述

第一,企業的債券中除了短期的債券利率實現了市場化,其余的大部分企業債券利率仍然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審批。

第二,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仍在管制范圍內,銀行不能自主制定。

第三,銀行對再貸款的利率管理不徹底,市場化只實現了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發展,央行對中長期的債券市場利率有著較大的掌控,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利率,但對短期的債券利率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化利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徹底,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發展也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約束。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實現,在這期間,非市場化利率與市場化利率得以共存。

二、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一)利率市場化是緩解小微企業融

資難的有效途徑之一就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雖然我國也采取了很多政策來扶助這些小微企業,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融資困難仍然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引起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大、成本高,使得小微企業貸款不易。雖然小微企業以高利率的承諾來得到銀行貸款,但這些高利率帶來的收益仍無法抵消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可想而知,小微企業的結局就是得不到銀行貸款,企業融資困難。同時,小微企業的其他融資渠道也受到阻礙,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小企業對于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差,使得許多投資人對小微型企業沒有信心,融資困難就成為了必然。這時,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措施。利用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使商業銀行可以對小微企業的風險進行評估定位,為企業提供銀行可以承受風險的資金,同時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也為小微企業開拓了其他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

(二)利率市場化能夠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利率的市場化對貨幣政策也有著較大的影響,目前的貨幣政策的工具是數量型與價格型。但是,數量型的貨幣政策工具有體現在存款準備金率與公開市場操作兩個方面,而價格型的工具以利率為主。就目前現行的貨幣政策來看,央行更加側重于數量型的貨幣政策工具。近年來,央行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中的準備金率上調12次和下調1次,而利率卻只上調了3次下調1次,兩者對比可以發現價格型的貨幣政策不受重視。貨幣政策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有著較大的作用。雖然在貨幣政策工具中數量型工具比價格型工具對貨幣的調控更加具有優勢,但它的漏洞也是相對明顯的,它將資金的正常供求關系打破,使得諸多企業的資金來源受到影響,融資相對困難,使借助高利貸的現象頻繁出現,小型企業的發展大受阻礙,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危機幾率大大增加。就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來看,經濟體制的核心還是在于價格,只有將價格型工具的使用放在首位,才能使資源的配置得到優化,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完善,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三)利率市場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利率市場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第一,就目前來看,利率的市場化還未完全實現,國外許多人民幣的持有者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投資渠道。所以,要實現利率的市場化,使得人民幣在國際化市場中有一個合理的計價和定位,為諸多的投資者提供一個標準,使人民幣的國際化得以實現,同樣使多樣化的、以人民幣為標準的金融產品擴展到世界各地。第二,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就必然要達到資本賬戶可控開放的目的。只有利率的市場化與實體經濟達到同步的發展,才能有效的減小以人民幣計價資本交易的穩定性,使得國內國外的金融市場平穩的發展,減少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同時,商業銀行的收益來源就是息差,也因此具有較差的抗風險能力。只有實現了利率的市場化,商業銀行才能打破這個經營格局,大力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改革經營體制,增加其應對風險的能力,這是使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一大助力。

三、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具備

(一)市場化利率體系已具雛形

從目前建立的機制來看,首先,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貨幣政策直接和間接傳導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和發展。另外,我國已經去除了存貸款的利率限制,利率的市場化在債券和貨幣市場都得到了實現。同時,央行實現了對市場利率的引導和貸款利率的調控。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理財和企業、金融機構對財務管理中的利率重視得以提高,以便于調整資金的走向,這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另一個基礎。

(二)金融市場體系趨于完善

利率市場化的實現基礎就是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隨著當前經濟的發展,貨幣緊縮環境尤為突出,引起了各大商業銀行對于存款的激烈爭奪,但由于存款利率受到限制,銀行不能隨意更改利率的高低來進行競爭客戶,所以就激起了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開發與完善,使得金融體系也得到了完善。同時,在法律制度和規范上,關于金融方面的制度日益完善,為金融體系的發展提供了基礎,金融機構不斷開發出新的金融工具來完善金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利率的市場化。

(三)金融監管體系日趨完善

金融體系的逐漸完善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利率實現市場化提供了較好的環境。19世紀末,中行開設了九個分行,這是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分行的設立實現了銀行分業監管,降低了死賬壞賬等賬目問題的幾率,提高了金融管理的質量,減少了面臨風險的可能。另一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并對存款的準備金率進行了改革,這些金融監管手段使得金融的管理不斷加強,同時完善了金融監管體系。

(四)宏觀經濟步入轉型期

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而且平穩,整體發展狀況也處于良好的環境中,所以整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經濟結構調整的階段。由對經濟體制的研究和國外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我國正處于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時期,因為我國具備兩個條件,即經濟結構處于調整階段和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迅速而穩定。而又由于經濟類型的差異,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結構的轉型,同時這個轉型又可以促進利率市場化,實現經濟結構轉型與利率市場化同步進行、相互推動。

四、利率進一步市場化的途徑

從國際利率市場化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主要是改善利率浮動的制度和范圍來減少對金融正常運行的影響。在我國市場經濟的體制下,為了完成利率的市場化可以擴大開放資本項目,主要從下面幾點進行考慮。

其一,向市場化完成程度較高的國家學習,取消超額存款準備金利息。

其二,促進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與運用,減少企業融資困難等難題,完成債券和存貸的利率市場化。

其三,促進金融企業對金融工具的開發,實現金融工具在各類市場的運用。另外,利用非存貸金融工具與銀行存貸款的相互競爭,取消存貸款的利率設置的限制。銀行存貸款對著企業融資有著較大的影響,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又避免對銀行經營體系的穩定造成較大的影響,是利率進一步完成市場化的核心所在。

第一,中長期債券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而短期的債券的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實現,所以要加大金融工具的開發力度、實現利率市場化在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二,選擇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和各方面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作為一個試點,實行利率市場化,找出缺陷和解決方案。

第三,健全市場化的利率體系,使得商業銀行可以合理定位風險,逐步發展。

第四,建立一些特殊的制度和機制,減少利率的進一步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維持社會經濟的穩定。

五、結語

金融改革的目標包括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由直接調控手段為主向間接調控手段為主轉變、促進市場化的金融交易和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建設富有競爭力的金融組織機構,這三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利率市場化。所以,利率市場化將成為金融改革中的最關鍵因素,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已經具備了基本條件,所以需要按照科學的途徑實現金融改革的目標,從而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孫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