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新思路
時間:2022-08-23 09:14:08
導語:金融改革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農民和農村企業貸款難。一方面,隨著國內商業銀行的效益優先原則,對縣級以下分支機構調整壓縮,遠離農村,農村大多只剩下農村信用社這一農村金融機構,這導致農村地區的貸款供給相對不足,農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廣大農民缺乏可抵押品,信貸風險不易評估,導致銀行有惜貸行為,農戶貸款難度上升;同時廣大基層農民缺乏法律知識,甚至有60%以上不知道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獲得支持。二是農村資金外流嚴重,作為農村金融主體的農村信用社信貸能力不足。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導致大量資本外流城市,成為農村資本的“抽血機”。與此相對應,縣及縣以下的農村和農村經濟承受著及其嚴重的信貸緊縮,造成了目前我國農村資金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三是農村金融組織的產權不清、定位不明,由于歷史原因,農村金融機構歷史包袱沉重,沒有完善的現代產權制度,受政府行政干預大,普遍規模比較小,抵御風險的能力弱,效益差。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村金融機構效益不佳,他們就不可能很好地為“三農”服務。四是農村金融整體風險較大。農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普遍較高,農業發展銀行的賬面不良資產加上潛在不良資產較多是制約農業發展銀行開展業務的重要因素。農業銀行作為商業銀行,近年來農業銀行堅持從嚴治行的方針,加強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資產比率。農村信用社的風險問題更為突出。由于風險過大,自身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一旦發生集中兌付事件,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拿出大量緊急再貸款進行救助。總之,農村金融機構都受到較多的不良資產的困擾,農業發展銀行信貸業務萎縮,農業銀行則收縮農村戰線。在目前農業缺乏一套補償、分散和轉移風險機制的情況下,由于國有銀行漸次退出,實際上主要由農村信用社獨立承擔農業的系統性風險和改革的社會成本,一旦產生系統性風險,后果不堪想象。五是民間借貸缺乏監管給農村金融體系帶來潛在威脅。民間金融游離于國家設立的正規的金融機構之外,監管成本高,極易推高市場利率水平,應該對民間金融應進行科學分類管理,嚴厲打擊非法金融,防止以民間借貸之名,非法集資。同時民間金融一般都是當事人自發形成,由于缺乏法律機制的約束,一旦失信,極易引發糾紛,往往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六是農村金融機構管理水平低,農業保險相對缺失。由于根植與廣大農村地區,缺乏信息和人才優勢,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管理水平低;同時由于農民保險知識缺乏,風險意識較弱,導致參與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競爭力弱。隨著村鎮銀行的入駐,農村金融市場監管將面臨新的挑戰。七農村地區金融缺乏有效競爭。在一些不發達的地區,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只有農村信用社和剛成立不久郵政儲蓄銀行,整體來說金融供給相對不足,缺乏競爭,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意識較弱,仍然是抱著“坐等客上門”的心態。希望隨著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管制的放松,村鎮銀行的入駐和引導大型農村商業銀行入駐農村的政策的落實,農村地區的金融狀況會得到改善。
二、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
要建立真正為三農服務的農村金融體系,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實現農村金融總量的協調均衡是金融與經濟關系的內在要求。以前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主要為婚喪嫁娶,隨著農二代的進城務工,不斷接觸新鮮事物,金融需求也日益多樣化。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家庭農場大發展,農林牧副漁深加工,鄉鎮企業發展,金融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成為當務之急,如發展村鎮銀行等。同時,也要注意供給與需求的協調發展,不要一味只尋求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而“一股腦”上,讓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進入,失去了質量的保證,最終帶來潛在威脅。二是實現農村金融制度安排由“抽水機”效應向逆向輸血、造血機制轉變。國家應對農村金融機構從農村地區吸取的存款設定一個必須投放農村地區的比例,加強監管,防止巨額資金流向城市,導致農村地區金融抑制,同時對超額投放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物質獎勵。如果不從制度上給予保證,不論農村地區的資金多么豐裕,也難逃流向城市的宿命,那農村經濟將徹底失去了發展的基石。因此必須徹底切斷農村金融機構的“吸血管”,構造農村金融的“輸血管”和“造血機”。三是加強對合作金融的監管與扶持。一方面,農村信用合作社是合作金融組織,且分散不成系統,抗風險能力弱。因此應建立合作金融的風險防范和風險補償機制,完善風險準備金制度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另一方面,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合作金融組織,其經營方向有其嚴格性,銀監局應通過監管,確保農村信用社堅持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四是積極探索商業保險為“三農”服務的道路。我國的農業保險指導思想是以商業經營為主,以政策支持位輔。當前應強化農民的風險意識,調動廣大農民投保的積極性,同時研究開發一些農村、農民急需的,關系到生產生活方面的大眾型的保險產品,避免農民因病和因災致困。五是農村信用社應充分依托和發揮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同時應更新營銷觀念,改進營銷策略。為“三農”服務,追求“三農”利益最大化,與農村信用社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是一致的。同時農村信用社應借鑒其他股份制銀行的營銷策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營銷方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六是適時創新金融產品,開辟新的資金運用空間。農村信用社在人才和科技手段受局限的情況下,以傳統存貸款業務為基礎,通過延伸服務增加業務品種,進行金融創新是非常必要的。如推廣“公司+農戶”小額農戶貸款模式,開辦農戶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農民家庭助學貸款、抵押貸款。七是允許農村土地抵押,對解決農戶擔保難、抵押難問題會起到作用。解決農戶的抵押問題能夠有效防范金融機構惜貸行為的發生。
作者:苗青單位:鄭州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 上一篇:地區農村金融改革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新金融論文